提及互联网自媒体,无论是盈利模式的构建还是商业玩法的尝试,“罗辑思维”几乎是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目前,罗辑思维已经接近600万的用户,并且实现公司化的运作,然而,罗胖的人格魅力和符号化的价值仍然是其中整个社群和品牌的绝对核心。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罗振宇遭遇不测,罗辑思维会怎么样?!

  假想一:《罗辑思维》视频节目特别版隆重推出

  《罗辑思维》团队会含泪推出纪念罗振宇的视频节目特别版,并着手进行节目的改版。出于对罗胖的认可和支持,以及罗遭遇不测这一热点事件,当期视频极有可能成为全系列最高点击率。随着注意力的消退,《罗辑思维》的关注度将持续下滑。

        改版后的罗辑思维可能是这样的:

  ·寻找下一个罗胖,重要的是必须“体型胖、歪嘴、姓罗、爱死磕”,罗胖的标签化形象就是“死磕”+“爱智求真”+“自由主义”+“读书人”+“商人”=“罗胖”。自媒体的人格价值或者符号化价值就是自媒体的品牌灵魂,这是用户和品牌的共识,也是用户群的基础。

  ·罗永浩或者罗玉凤接棒主讲人,罗辑思维彻底颠覆原有的风格。罗胖的人格魅力是注定任何人无法替代,即便罗辑思维的内容已经完全依靠团队和外脑生产,所以节目必须彻底革新。因为,自媒体最重要的就是差异化,要有明显区分度的定位。

  正经的说两句:商业的实质其实特别的简单,真心地把用户当成“人”而不是数字或者冷冰冰的画像,真正传递用户需要的价值,你的品牌和产品才会有灵魂,才无可取代。

  假想二:“罗辑思维”全球首发《罗振宇传》

  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会继续卖书,配合纪念罗胖的视频节目特别版独家首发《罗振宇传》,全球限量30万本!解剖体制内的媒体人如何跨界转型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新一代年轻人如何过上罗胖这样U盘化的生活。

  然后,每天推送商界名人写给罗胖的悼词和罗振宇的私人日记的方式,不断刺激用户的购买需求和欲望。

  事实上,“罗辑思维”已然成为内容服务平台。它不是知识传递的渠道,它更像是知识传递的节点,一端连接着海量的知识库,另一端连接它的用户群,帮助用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甄别最有价值的知识,减少可能付出的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正经的说两句:专注服务用户的某个需求,只要这个需求长期存在,你永远不会因为变故而失去这个市场,你要做的是拥抱随时发生的变化。

  假想三:纪念罗振宇,继续死磕二十年

  每天60秒的语音+一篇推送的文章会继续坚持死磕20年,只不过不再是熟悉的声音,因为对于罗辑思维的用户而言,这已经成为生活方式,成为爱智求真者的一种仪式……

  不过,罗辑思维最近推出的碎片化学习App“得到”,就是一款没有罗胖的内容工具,难道,他们已经做好罗胖遭遇不测的准备?

  话说回来,个人及品牌的自媒体时代,如果个人遭遇不测,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整个项目的消亡?

  原创作者:呼呛(微信公众号:WhoQiang) 资深互联网行业新人,天生骄傲的非典型性学霸。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