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本寒冬已成为共识,与资本并行的人才流动方向是否发生了改变?创业的人们过得好吗?大企业的员工还想挪地方吗?工资还能要到对房价不敏感水平吗?

看准君的基友——Boss直聘针对这些问题推出大数据报告,为你揭示寒冬前后,互联网创投圈里钱与人爱恨交织的那点事儿。

前情提要

在资本市场降温,但创业热潮并未随之退散的时候,我们发现人才的敏感度很高,下行通道从7月已经初步开启:一场持续的人才战争:顶级互联网公司与创业企业始终在争夺,薪水成为核心要素;

两个初显的拐点:有顶级公司背景的创业团队数量和大公司的高薪岗位,11月有所回升;

三个回落:互联网行业人才整体跳槽意愿、顶级公司员工跳槽意愿和对创业公司的兴趣都在下降。

定义:领先的本土互联网科技公司

7月15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基于2014年财务表现、社会影响、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发布了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Boss直聘选取了排名前20的企业,同时加入今年大动作频出,逐步跻身巨头行列的滴滴出行以及合并后的新美团和大众点评,作为本次报告的数据维度之一。

1.png

先来谈谈钱:资本浪潮的降温

从去年开始,“全民创新”这件事彻底火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此次创业大潮的主力军,软件、信息服务企业登记数量明显超过平均增速,呈现井喷式增长,一系列孵化平台亦随之出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一时间成为各方人士朝圣之地。

2.jpg

创业公司数量飞速增长

2014年后成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本地生活、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3.jpg

2014年后成立的互联网公司领域分布

伴随疯涨的创业公司数量而来的,是融资热潮——抑或是资本泡沫。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国内共有1257个单笔金额大于100万美元的融资事件。2015年三季度融资总额突破120亿美元,其中包括滴滴出行获得的F轮30亿美元融资。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二季度,融资活动处于突出活跃期。

4.jpg

2014-2015年金额高于100万美元的融资事件

截止到2015年11月30日,创业公司数量保持快速增长,但从融资角度看,大部分集中在种子轮和A轮,获得B轮及更高轮次融资的仅占到4.6%。


5.jpg

2014年后成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目前融资状态

转折出现:今年三季度起 创业公司死亡数骤增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钱是命脉。资本寒冬的到来让融资难度大大增加,不少创业公司过早离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11月,至少57家成立不到2年的互联网企业已确定关闭。其中,倒在2015年三四季度的公司占到了总数的69%。

6.jpg

2014年后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倒闭时间分布

在这些没有活到两岁的创业公司中,有69%的企业仅获得种子轮融资,23%的企业甚至没有融到一分钱。

7.jpg


倒闭企业:钱花光是主要原因

2015年前三季度,TOP20本土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为10.2%,而这个群体2014年全年平均净利润率为16.2%。福利待遇提高,以及其他研发和运营成本的增长成为影响因素。

大厂的日子也不是非常好过

8.jpg

TOP20互联网科技公司净利润率降低

再来看看人:人才回流 竞争加剧

在过去两年中,离职创业的大公司员工数以千计。BAT三巨头不惜血本,共发放280亿元以上的股权奖励给优秀员工。其中,百度发放20.03亿元,阿里发放203亿元,腾讯发放86.05亿元。其他领先互联网公司不少也出台多样化的福利政策,以求稳定军心,留住人才。

9.jpg

然而钱并没有阻挡大厂员工创业的热情。带有顶级互联网公司基因的创业公司,一直以来在融资和招聘上都享有先天优势。今年年初,大公司员工离职创业成为一种时尚。

经历了上半年的激情之后,从7月开始,在这一维度上,我们观察到了明显且连续的下降趋势,贯穿整个第三季度。在11月出现了回升的拐点。

人才开价低了 更多创业老板们又开始找工作了

近半年来,随着资本降温,互联网行业人才对高薪的期望值也出现显著下降。Boss直聘的薪酬数据显示,期望高薪的求职者数量从7月起开始下降。至11月,互联网行业求职者中,仅有10.3%的人期望月薪在2万元以上,这一数字较6月下降了16.6个百分点。

10.jpg

互联网人才整体薪酬期望回归理性

我们通过一组有趣的数据发现,资本寒冬的到来和艰辛的创业路让不少前创业公司高管重新踏上了求职路。自今年6月开始,曾经是创业公司创始人、合伙人或VP级高管,却重新开始求职的人数出现增长;总监级别则无论是人数还是增幅,都有大幅增加。

11.jpg

重新寻找工作的创业公司高管数量增加

人才竞争战火重燃

尽管求职者期望薪酬有所回落,创业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但不少初创企业继续用较高的薪酬水平来吸引核心岗位:技术和产品人才。处于B轮以前阶段的公司,超过70%的这两类职位平均月薪高于1万元,且波动并不明显。

12.jpg

B轮以前创业公司技术、产品岗位平均月薪变化不大

而在TOP20的本土互联网公司,平均月薪2万元以上的技术、产品岗位占比在三季度出现回落,进入理性时间。同一时段,以BAT为代表的顶级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收紧了招聘。

进入11月,新一轮人才竞争再次开始,大厂以高薪为武器,整装上阵,喊出提高质量的口号,与创业公司争夺优秀技术和产品人才。

13.jpg

领先互联网公司技术、产品岗位高薪比例先降后升

跳槽需谨慎 饭碗变得更金贵

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 互联网行业人才跳槽的意愿小幅下降。 其中求职者在11月主动寻找工作的频次较5月下降24%。而能力较强,月薪期望值高于2万元的技术和产品人才跳槽意愿降幅更加明显,体现出更为慎重的求职考虑。

14.jpg

互联网行业人才整体求职意愿略有降温

与互联网行业整体求职意愿度相比,目前身在TOP20互联网公司,但有想法跳槽的人的求职意愿降幅更加明显,11月较5月频次下降32%。当行业环境出现动荡之时,大公司求职者感知到了天气变化,更加珍惜自己的饭碗。

15.jpg

而对于计划跳槽的TOP20公司求职者来说,希望去小型创业公司的人数比例自2月份达到高峰后,从6月起持续下降。至11月,已经比年初下滑了20个百分点。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下,大厂员工对于“安全感”的要求回升,即使跳槽,也更希望去相似地位的大公司。

16.jpg

TOP20互联网公司跳槽者对于创业公司热情明显下降

在这场由互联网快速发展,配合政策推动的全民创业大潮中,创业公司的井喷式成立带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大幅飙升,人才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

BAT等巨头成为了创业公司的黄埔军校。高端人才的稀缺和估值泡沫的出现,同时推动了人才身价水涨船高,薪酬进入高企期。

资本寒冬到来令这一局势出现改变。创业公司融资难,生存压力大,令求职者的选择更加慎重,流动性降低。

创业公司坚持高薪招人,巨头稍作调整重新应战。在“人”与“资本”流动的对撞中,资本开启了趋势,人才印证了走向。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看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