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科技公司的员工聚集在旧金山市中心的电影院观看了《大空头》(The Big Short)的预告片,该片是由马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的畅销书改编的。该片将于12月公映,讲述了几个局外人士在所有人都看涨地产时,做空房地产而大获全胜,如以往剧情一样。你应该已经知道结局了。

一些观影者通过影片感受到了双方势力如此戏剧化地转变的不安景象。科技公司不可能像房地产行业那样遭受如此严重的暴跌,但昨日充满希望和乐观的科技行业正显示出遇冷的迹象。

相比过去6个月,私有科技公司估值的上升幅度有所减慢。11月24日,亚马逊的竞争对手Jet宣布公司获得3.5亿美元的融资,对于一家仍处于亏损的创业公司来说,这就算是一笔大融资了,但仍比公司先前的预计要低。最近,快速增长的房屋租赁公司Airbnb获得了1亿美元的融资,但其最近的估值在250亿美元徘徊,不见进一步上升。来自于Horsley Bridge(一家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公司)的 Fred Giuffrida表示在过去6-8个月里,在后期融资中,公司估值出现了约25%的下降,而且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融资。

在上一季度,Fidelity在内的几个共同基金下调了持有的未上市公司股份的估值。Fidelity下调云储存公司Dropbox估值20%, 下调即时通讯APP公司 Snapchat估值25%,下调软件公司Zenefits和数据库公司MongoDB估值各50%。这些公司被称为“独角兽”公司,即还在等待上市,但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的科技创业公司。他们被认为在创业公司中最具前途的。例如,Zenefits在5月以45亿美元的估值获取了注资。

共同基金没有说明此番下调的原因,但普遍认为这些公司没有达到增长目标。股市波动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风险投资公司Spark Capita的合伙人Jeremy Philips说:投资者对于未上市公司的估值是根据上市的同业公司来进行的。这种做法在股市好的时候,有利于这些未上市公司的估值,但股市下降的时候,公司估值也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变得更为清晰,一家高估值的私有公司不一定在上市后总能维持其估值。支付公司Square本月挂牌时的市值约为40亿美元,比它未上市时的最后一轮估值少了1/3。也不乏其他公司遭遇这种估值贬损的情况。其中特别糟糕的一例当属Etsy(在线手工制品交易平台),其市值比其四月上市交易时减少了70%。

很多“独角兽”公司的投资者断定新生一代的科技公司将颠覆业内前辈,但过程并没有他们想象地那么快。亚马逊、谷歌和脸书等科技大公司依旧表现抢眼,特别是他们已有了巨大的规模,并且善于进入新生公司认为有优势的领域。例如,脸书购买并建立了即时通讯APP,与Snapchat竞争。Dropbox的竞争对手亚马逊的云储存业务规模很大而且扩张很快。和尚未盈利的新生代公司相比,大公司并没有被不合理地估值。现在投资者应该明晰了,他们不仅高估了这些“独角兽”公司,还低估了老牌大公司的成长潜力。

一些创业公司的支持者也变得更为谨慎。参与新一轮科技融资的专业投资者减少了。普通投资者如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寡头政治集团、王公贵族和主权基金纷纷前来填补了空缺。Fidelity是Jet最近一期融资的主力,而一些科技行业的专业投资者并不看好这场交易,因为这是在通过烧钱对抗亚马逊。九月咸为硅谷耳闻的一家苏格兰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主导了找工作网站Thumbtack的融资,公司估值12.5亿美元。

直到最近,投资者仍不停地向这些“独角兽”公司砸钱。“独角兽”们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不断烧钱获取市场份额。据说Uber的竞争对手Lyft在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不足5千万美元,却亏损近1.3亿美元。有传言,食物配送公司Instacart每一笔订单都倒贴10美元。只有当投资者断供或给他们做规矩时,这些公司才可能改变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独角兽”公司另一个欠考虑却又十分普遍的做法是推高估值,给局外人对公司“值”多少钱产生错觉。在每一次融资的时候,他们不遗余力地抬高公司的假设估值,通过这种方法暗示公司正在取得良好的进展。很多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在出售股份时附带优先权。理论上,如果一个投资者出资1亿美元获得公司10%的股份,就意味着公司估值是10亿美元;但如果投资者提出了附带条件,如保证收益或优先返回投资,这就意味着该公司的有效估值可能不再是真实的10亿美元。对投资者而言,只要他获得了额外的保证,他也乐不得公司对外宣称估值已达到10亿美元。

在后期融资中,许多投资者都会提出类似“优先清偿”等条件,保证他们至少可以拿回投资的本金,有时再附加上一定的收益保证。另一些时候,投资者会取得“棘轮”,即如果上市时公司的估值下降,投资者可以获得额外的股票。Square公司的后期投资者受到“棘轮”条款的保护,因此即使公司上市时估值下跌,投资者仍有可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独角兽”公司员工持有的普通股被这些优先股稀释了,因此他们才是最主要的受害者。健康追踪手环的生厂商Fitbit于今年6月上市,它的老板James Park说:“员工并没有真正地享受到公司的高估值带来的好处,我认为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优先股和清偿优先权的介入使普通股价值大打折扣。”他还说私有公司更乐于对外宣称他们将成长为200-300亿的大公司。这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员工,但也会误导员工。

科技界的“独角兽”们彼此间有着惊人相似之处,同已走上正轨的公司也有着惊人的相似。然而许多公司的估值逻辑是照着他们注定发展成为该行业内长期引领者来进行的。事实上这些公司并不都能存活下来。弱小的公司可以存活是因为融资很容易。小公司的挥霍无度让同为竞争对手的大公司很难控制自己的成本,并获取相当的利润。如果投资者现在可以变得更为谨慎,那将为科技界树立健康的风气。

那些仍然被认为是行业胜利者的公司,如Uber,无论投资供给如何严重收缩,其融资并无难处。而那些以公司为客户的企业将深感衰退的痛楚。食品递送、餐饮及出租车叫车公司在旧金山硅谷有着大量的业务,那是因为那里的科技企业对员工发放餐饮和交通的补贴。那些提供网上监控工具和招聘服务的公司也高度依赖其他科技公司来开展业务。一位名叫Gil Penchina的投资者说,推特、脸书等大公司也从这些科技公司爆发式的营销中获得了益处,他说在他的投资中尽量避免这些公司。

Thumbtack的创始人Sander Daniels说,在上一轮的衰退中,健康且有良好资本结构的公司收益良多。他指出:谷歌在十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淘了很多精英工程师。那些在好光景里攒足了现金的公司可以在坏年景里游刃有余地应付。例如,Airbnb持有约20亿美元的现金,每年支出约1亿美元。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衰退给硅谷上的一堂课就是:积攒了元气的公司才能快速崛起。这同样适用于科技产业。

译者: 译动我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