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的中欧演讲

历尽艰辛总算搞来了陈丹燕的联系方式,我决定趁热打铁,于是立刻写了一封真挚的邀请信。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很快回复了我,爽快答应了这个请求。

既然大作家那么配合,再加上我本身对这件事兴致盎然,所以我打算在演讲之外再延伸一下,搞成一场“海派之夜”。但不管怎么搞,没钱一切都免谈!创过业做过营销的我,深知钱的分量。所以我并没有急着策划活动,心想还是先拉笔赞助吧!有了钱一切都好办,华丽精彩都是靠钱砸出来的。

但这赞助去哪里找呢?听起来很难的样子。让别人掏钱的事向来都是商业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环,难怪销售部门在大部分公司都很受重视,众多大企业的CEO都是从销售升上去的。但我早就说过,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我向来不迷信那些“至理名言”,任何事情都要看实际情况的。

其实仔细想想这场在中欧举办的陈丹燕讲座,我一点也不觉得赞助有什么难拉的。相反,合适的利益相关者应该是争先恐后为讲座“买单”的。没错,是应该抢着给我钱的!因为受众群体都是中欧的校友。但前提是讲座也能给人家创造出价值。什么价值呢?最容易实现的莫过于品牌推广的机会。那什么样的商家需要这种品牌推广机会呢?当然是和陈丹燕,和中欧有关系的生意。

好了,我就不绕来绕去了。事实上,我这人考虑问题一般也不习惯这么层层推进,通常直接跳到答案。我脑海中立刻蹦出来的赞助商是一家在中欧校园里有分店的图书公司:天翼图书。卖书的赞助作家演讲,天经地义。而且中欧人都知道,这家书店的老板曾是中欧的“初创元老”,现在公司的主要客户群就是国内的一些高校。中欧作为其最早的市场,他们应该会对赞助有兴趣。另外,我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站上搜了一下公司创始人的背景,发现他也是上海人。哈哈,那就又给我说服他赞助增加可能性啦!我稍微想了一下,就打开电脑给他写信。又得益于他的中欧背景,我很方便地在校友系统中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

信的内容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告诉他我请的是海派文学代表人物陈丹燕来中欧,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讲述海派文化的精髓。这点我很有信心,作为一个上海人,他应该是会为此感到自豪并支持的。但光在感情上打动人家可不行,要想让别人肯掏出真金白银来支持,还是得有些更实在的东西的。于是,我又帮他分析了天翼图书在这次活动中能获得怎样的品牌传播机会,也就是所谓的客户需求挖掘。我跟他简单介绍了下活动大概会办成什么样子,预计邀请到多少中欧校友。简而言之:花三万块钱赞助我们,贵公司就可以有哪些好处。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不能少,也就是三万元怎么花?这可是一定要写清楚的。好让赞助商放心:我们拿钱是去办实事的,不是乱挥霍的。虽然我会计学得不好,但编写这种“怎么花钱”的表格可难不倒我。不需要把各项挪到杂七杂八的科目中去,更不需要左边右边移来移去。只要直白地把各项费用写清楚,让对方看得懂,并且合情合理就可以了。

三下五除二,我就把邮件写好了。自己又检查了一遍,觉得很有把握,就“咻”地发出去了。没想到只过了五分钟,我就收到了回复。他爽气地答应了赞助我们三万元办活动,同时还告诉了我个令我颇感意外的小秘密:原来他的太太和陈丹燕的先生是中学同学!

有了这层“亲上加亲”的关系,整个过程显得十分漂亮。但终究能否实现“皆大欢喜”的多赢格局,就要看后期的执行了。我开始感到压力:陈丹燕不是好请的,天翼图书的赞助也不是好拿的。

在中欧搞活动,从来就没有谁是“单千匹马”的。经受过良好商业训练的同学,几乎个个都是很好的团队合作者。于是我约了那两个陈丹燕粉丝,请她们一起出谋划策整场活动。最终我们三个达成一致:在讲座开始前1小时安排一场高级冷餐会。通常只要有得吃,食物丰盛,活动人气总不会差。地点放在学生中心的大厅里,空间大小正好。场地好好布置一番,设计成30年代旧上海的风情。再请十个俊男靓女穿上洋装旗袍,弄点周璇胡蝶的老歌放放。天翼图书正好可以在现场摆个摊位卖卖书宣传一下自己。等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再开始请陈丹燕演讲。

说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才发现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情,三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商学院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忙,谁有那么多时间整天扑在上头啊?于是我们又群发了邮件给一些同学寻求帮助。结果有五六个人站出来说愿意加入我们的团队。果然人多好办事,但我体会更深的则是团队合作好办事。

于是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基本上每个人只负责做好一件事。有的设计海报,有的负责订餐,有的负责采购道具,还有的要通过各种渠道“广而告之”校友。别看这群同学之前都有着很好的背景,几乎个个比我牛。可人家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把你当成个领导者了,令我实在有些“受宠若惊”。虽然之前的我也带过团队,但手下的员工基本都是一群刚工作不久的“小朋友”,况且我是付他们工资的。而今,突然有一群高学历的商业精英来帮我做事,而且纯粹是出于朋友之间的帮忙,反倒让我感到有些忐忑不安,就怕一个不留神怠慢了人家。但那些同学良好的职业素养跟专业的做事方式让我真的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也通过办这样的活动使我对团队合作、领导力有了切身的体会。

活动当天,一切工作准备就绪。Karen和Joy纷纷穿上旗袍为我助阵。Lucy则被我“派”去陈丹燕家接她来学校。

那晚的我,神情恍然,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片美梦成真的内心小世界里。眼前的旧海报、留声机、马克笔、还有穿着旗袍的自己……多年来萦绕在心头的“海上绮梦”终于变成现实。耳边传来了白光的《如果没有你》,只可惜身边缺少一位舞伴。

七点半演讲准时开始了。我们把演讲厅的灯全部关掉,全场漆黑一片,悬念顿起。这时,一位身着华丽旗袍,气质优雅的女生手提一盏昏暗的马灯翩然入场,身后被引领着的,则是所有人翘首以盼的人物。我们想通过这种出场方式制造一点神秘感。Joy坐在后台的调音房里帮忙调试音响:一曲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响起——然后渐轻,渐轻……最后悄然而止。灯光突然亮起,此时大作家已经光彩照人地站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两秒钟之后,大家才反应过来,全场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陈丹燕见到此副情景,依旧保持了她特有的幽默,笑着说:“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演讲不下上百场,但今天还是头一回感到演讲像是在演戏。”

那晚的演讲格外精彩,陈丹燕的状态要比上回在图书馆见到她时好很多。她还在演讲中即兴穿插了一个段子,说她一台湾小姐妹跟她哭诉:“你们上海女人太厉害了,把我老公勾引走了!”那时我和Joy,还有Lucy一并坐在边上的工作席,面朝观众,让人不免联想到台湾女人VS上海女人大PK,煞是“应景”。陈丹燕偷偷瞄了我们一眼,又朝观众席“三八”地笑了笑,接着讲下去:她后来理直气壮地——不是打抱不平,而是责问那女人:“你干嘛不去抢回来啊?”全场顿时哄堂大笑。我发现这个陈丹燕真的很有搞笑细胞,虽然都五十好几了,还是很调皮。到底是大作家,创造力就是非凡出众。

活动结束后,我用剩余的赞助款请所有参与活动组织的同学美美吃了一顿“生滚粥”。那是一家在学校附近的广东粥店,门面毫不起眼,装修也十分简单。但生意异常火爆,中欧人很喜欢光顾。因为他家卖的不是普通的粥,而是把粥当成汤底,像吃火锅一样把各种各样的食材丢进去涮,既健康又有创意。买单的时候,我简直有种当“包工头”的成就感哩!

吃完粥,赞助款还剩下八千多,我就写了封邮件附了一张“花钱明细”,然后把那八千多块连同所有的发票统统返还给了赞助商。可以这么说,此举对于赞助商而言,并不见得会“记功”到我个人名下。但人家一定会记住:中欧这个学校的人是讲诚信的。同样地,倘若谁在外面干了一些有损学校声誉的事,别人归咎的也不会是个人,而是中欧。

查看《彼岸》更多章节请点击作者姓名。

附:《彼岸》以中欧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商学院为背景,真实展现了原汁原味的MBA学习生活,共15万字,希望给到想了解MBA的人士最“一手”的经验分享。小说目前连载于微信公众平台:ceibsnovel,独家授权与经理人分享网及MBA宝连载,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或经理人分享网予与授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