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历险记

讲座当天,我提前半小时就来到了上图报告厅。本以为来那么早,可以挑一个靠前的座位,占据有利地形。但没想到的是:一群“丹燕迷”还是比我更早地来到现场,霸占了几乎所有的座位。像我这种提前半小时的只能到工作人员处去领个小板凳,然后见缝插针地找地方坐。再晚一些的,就只能站着了。而那些准时到的,就直接请回吧。

天呐!我完全没想到陈丹燕的人气居然那么高!环顾一下整场,她的粉丝人群也实在跨度辽阔——从40后到90后应有尽有。真是男女通吃、老少皆宜。我拖着小板凳挪来挪去,一会儿后面有个阿婆叫我让道,一会儿左边那个大叔差点踩到我脚,前面还有个大胖子挡住我视线……我屁股根本坐不下来,还不如直接站到后面去观摩。但我想了想:这板凳是万万不能丢的,即使坐着它异常难受,但它至少帮我争取到靠前坐的机会。这世上很多事不都如此?

讲座开始了。我挺起身子,吃力地看着台上的陈丹燕,仔细辨认着。十年了,陈阿姨的年龄就跟我的母亲一样,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妇人,如今也渐渐苍老。而当年那群懵懵懂懂的花季少年,如今也已“奔三”。十年前的她,在我印象中是何等亲切,像个友好的大朋友,俯下身子来给一群半大不小的中学生分享人生经历。而今的她,面对一群热情洋溢的粉丝,却显得有几分疲惫。看来这十年大家活得都不轻松。然而不变的是她的语调,依然那样娓娓道来、朴实动人。

漫长的讲座终于接近尾声了。她讲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那小板凳实在又矮又硬,再坐下去我的屁股恐怕要脱臼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走上台寒暄了几句后,说:“接下来把话筒交给底下的读者。”我一听来劲了。

我之前完全没有料到跑来请陈丹燕会如此吃力,本以为该是可以趁她演讲间隙自己大大方方走上前去,跟她交流几句,然后再递一张名片,要一个联系方式的。但估摸着眼下这种“盛况”,我是休想有机会接近她了。但对付这种场面,我一点也没慌,因为我是有经验的!这得感谢我一骨灰级“追星族”发小,我见证了她从“小燕子”追到F4,再到“超女”的疯狂历程。有回陪她去见F4,那场面可不知恐怖多少倍哩:无数着了魔一样的粉丝推搡着哭着喊着尖叫着场面一度失控,最后居然还被我们机智地要到了仔仔和阿旭的亲笔签名……总之这事儿得审时度势,反应快,豁得出,当然还得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凭经验:看来唯有抢到话筒,先通过读者互动的机会和她交流起来,至于之后怎么要到联系方式,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我心里揣摩着。

只是那话筒宛如长了双俏皮翅膀的天使,在我头顶上空“飞”来“飞”去,教人怎么也抓不住。终于,我身边的大叔幸运地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垂青,话筒开始朝我们这个方向传。我生怕错过了这个机会,话筒就再也“一去不复返了”。只好恳求大叔:“阿叔,能不能让我先讲,讲完了再给你。”他大方地作了个“请”的手势,貌似也有刚才踩到我脚的补偿。我一阵感动:到底是上海男人,终归是会让让女孩子的。

我一边飞快地打腹稿,一边站起身来接话筒,同时心知肚明:成败在此一举。

话筒几经转手,终于递到了我手上。我先调试了一下音量:“你好,陈老师……”嗯,听起来还不错,便接着大声往下说:“我们终于又见面啦!”此言一出,她原本微低的头突然完全抬了起来,目光马上聚焦到我的脸上,估计在打量:这个人是谁?

见她开始注意起我来,我立刻抓紧时间说道:“上一次见到您还是十年前,那时您来我的高中作过一次讲座,我当时对你印象非常深刻。一晃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小女生现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又在去年夏天,成功进入到中国最顶尖的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MBA。这其中的成长,离不开您当年的启蒙。”

“祝贺你。”她只是淡淡地说了这三个字。看得出,之前的悬念已经完全被打消。也许她见过太多像我这样头脑发热的粉丝——你当她是自己“辉煌人生“的见证者。而她,却每天都要面对千千万万像你这样平白无奇的普通人,实在忙都忙不过来了。但从她惜字如金的嘴里吐出的“祝贺你”这三个字当中,我微微可以感觉得出:她是了解中欧的。

于是我乘胜追击:“其实今天,我是代替我的一个中欧同学来的。因为她要参加一场重要的面试,无法来到现场,所以拜托我无论如何也要替她对您说声‘谢谢’。”

一方面那同学的确拜托过我说“谢谢”。另一方面,她的经历说出来很漂亮,比我的不知道强多少倍哩!于是,我接着说道:“那位同学在高中的时候,曾读了您的一本书《于是有了一朵玫瑰》,当时她只有16岁,正是做梦的年纪。是您的书启蒙了她想去闯荡世界的梦想。于是,为了这个梦想她不断地努力着。终于,在高二那年,她获得了新加坡政府的全额奖学金,一个人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开始了求学生涯,之后成功考入著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四年后,她带着‘一等荣誉’的身份从大学毕业,开始了在东南亚金融界的职场人生。又一个四年后——去年,她开始申请商学院,当她同时被全球数家顶级名校录取之后,毅然选择了中欧,选择了上海——这座在您笔下无比婉约动人的城市。她告诉我:她曾痴迷于您在《上海三步曲》里描绘的那些关于旧上海的陈年往事,希望有朝一日能亲自找寻这些藏匿于石库门、洋房里弄深处的记忆。正是这种割舍不掉的‘上海情结’,让她回归祖国的怀抱,成为中欧的一员。今天,在这里,她想让我替她对您真诚地说声‘谢谢’,感谢您曾在她人生的道路上给到的启蒙和影响。”

我庆幸自己能够一气呵成,得以完整地说下来。四周顿时发出一片“啧啧啧啧”的声音,我心里好不得意:这是对我发言的最佳反馈——那是一群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听了我同学的故事后既羡慕又佩服的反应。

提问环节结束后。工作人员又宣布接下来有一个签名售书的活动。只见他话音刚落,人群立刻骚动起来。我庆幸自己坐在第二排——多亏了小板凳帮我抢占了有利地形,这时候坐再久再累都值了!只见台前站出四个保安,用隔离胶带先将粉丝和陈丹燕隔开。待新书全都一摞摞送运完毕后,保安瞬时松掉胶带。刹那间,所有人像潮水放闸一般涌向陈丹燕。我这人100米的起跑速度向来可以,所以在这关键时刻总算派到了点用场,甩掉了大多数第二排的粉丝,成功跻身“第一梯队”!

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终究还是有那么五六个人跑得比我更快,迅速筑起一座“人肉碉堡”,将陈丹燕包围得严严实实。我急得团团转,瞬间连个大作家的影子都瞅不见了。而且后面的粉丝又不断疯狂扑来,眼看着我就要变成“夹心饼干”了。我本能地侧过身子去 “撬”“人墙”——总算松动了。当我像只老鼠一样从空隙中钻进“人肉碉堡”时,就听见保安在外面大吼:“不要挤!排队!”

我迅速掏出口袋里事先准备好的N次贴,语气急促地对陈丹燕说:“陈老师,想请你去中欧演讲,能否留个邮箱地址?”她正忙着给一本又一本的书签名,听到声音,看了我一眼。我赶紧把N次贴递到她跟前。她大约犹豫了0.5秒,便流畅地在小贴上写下了一个邮箱地址。

只是还没等我来得及说声“谢谢”……没想到,一只“魔爪”突然从正前方伸来——不好!有人要抢我的小贴纸!我急了,一个巴掌猛扑过去——亏得我眼明手快,像苍蝇拍一样“啪”地一下,将那本N次贴牢牢摁在手掌下面。也就半秒钟的工夫,又有五六只“黑手”同时从四面八方伸过来抢,就那么一瞬间,一只只像叠罗汉似的“啪啪啪啪”盖在我的手背上面——靠!一时间我那只手被压在了最底下,怎么也动弹不得。

我眼巴巴地望了望陈丹燕,向她求救。可她倒好,若无其事地在一旁签她的书,瞅也不瞅我一眼。好吧,看来我只能自救了。

“你们先放开,让我手伸出来。”我大声嚷道,急得满脸通红。看了下身边这几只“魔爪” 的主人,居然都是五十几岁的上海阿姨。真是瞎起哄!我觉得她们完全就是“人来疯”,那玩意儿她们抢去了能干嘛呀?这些阿姨顿时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有点“非理智”,便一一松开了手。我刚将小贴装进口袋——突然,其中一个又叫了起来“东西拿出来啊!”我生气地白了她一眼,便推开人群转身离去。

我快步匆匆地离开演讲厅,左手插在口袋里,右手紧紧攥着那本小贴纸,就唯恐又有头脑发热的人跑过来跟我抢。直到安全抵达电梯里头,我这才小心翼翼地掏出那本被“蹂躏”过的N次贴,看着陈丹燕亲手写下的邮箱地址,就像见到自己的“心肝宝贝”一样,我忍不住咧开嘴欣慰地笑了。

“咦?这位不是刚才向陈丹燕提问的小姐吗?”电梯里突然有人对我说话。

我吓了一大跳,赶紧把那本小贴纸迅速藏进兜里,惊恐万分地看着眼前说话的这个人——原来是个闲话很多的上海老男人,只见他一个人在那边自说自话:“我觉得你刚才的提问是今天最有水平的!以后应该搞一个‘最佳读者互动奖’,我第一个颁给你!”排除了他抢我小贴纸的可能性,我这才放下心来,任他一个人在那里摇头晃脑自言自语。电梯一到底楼,我便头也不回地逃离了上图。

一直跑了老长一段距离,确信已经到达“安全区域”,我才激动地拿起手机,给同学一一“报喜”。先是告诉了那两个“丹燕迷”,再告诉了Lucy,还有妈妈。听得出,她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那天晚上,我跑到那个去新加坡留学的“丹燕迷”房中,掏出那本满是抢夺痕迹的N次贴,跟她讲述我白天的“上图的历险记”。听得她嘴巴张成一个“O”形,想必这就是香港人平时讲的“O嘴”吧。

查看《彼岸》更多章节请点击作者姓名。

附:《彼岸》以中欧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商学院为背景,真实展现了原汁原味的MBA学习生活,共15万字,希望给到想了解MBA的人士最“一手”的经验分享。小说目前连载于微信公众平台:ceibsnovel,独家授权与经理人分享网及MBA宝连载,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或经理人分享网予与授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