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寿IP卖座系列《007:幽灵党》登陆内地,首周末不出意料拿下超3亿票房,没有辜负这块金字招牌。然而和高票房相对的,却是铺天盖地的劣评和嘲讽:豆瓣评分为刚过及格线的6.2分,微信朋友圈里有不少人用“看完序幕就睡着了”,“睡了醒过来又睡”来发泄不满。《007:幽灵党》虽然在西方也褒贬不一,却远没这般人人喊“睡”,权威影评网站烂番茄新鲜指数接近80%,更有媒体以100分盛赞,对其娱乐性和男女主演的表现均大力肯定,纵横天下无往不胜的邦德,此番君临中国内地为何不待人见?原因有三:

一,经典老梗难引共鸣

007虽已大名远扬50余载,中国内地观众却是直到2007年丹尼尔•克雷格披挂上阵才有缘在影院一睹究竟。绝大多数普通观众对007系列风格的演变,经典桥段,看家招数并不熟悉,习惯以寻常动作大片看待。而《007:幽灵党》恰恰是一部需要对整出系列,尤其是60到70年代作品相当熟悉才能享受观影快感的寻宝性电影。借着重塑60年代就令007头痛的幽灵党大魔头形象,大量致敬早期经典场景,人物,道具和细节,新感情,旧回忆,满足007忠粉的探寻乐趣。葬礼探秘,嘉年华遇变,火车搏命,灵感均取自过往情节,当克雷格从背后轻解贝鲁奇拉链,轻浮逗弄女神时,这一招无疑是辛康纳利在《你只能活两次》中的故伎重施,而他弹射出汽车从容降落这一幕,自然是《霹雳弹》中邦德以喷射装置摆脱追兵的重演。若你觉得一路追杀007的凶大汉很无聊,那是你没见过70年代的经典反派大钢牙,这些前后对照方能会心一笑的设定和幽默,不入门者难识其趣,在普通观众眼里只是用滥的俗套。老梗戏仿,经典重温,到了此地冷冷清清,乏人共鸣。

二,品味高冷不接大片地气

007系列自《大战皇家赌场》重启后,风格渐趋暗黑阴冷,不断深挖风流谍王的内地纠结和神秘过往,到了手法细腻的英国文艺片名导萨姆•门德斯手里,更是精雕细刻成一件英伦气息浓郁的半艺术品。上一集《大破天幕杀机》已初露端倪,此番更上层楼,画面无比精致考究,怀旧浪漫香氛与阴森幽寒杀气交织,而对邦德的身份拷问,也直指特工的存在有无现实意义。作为延续半个多世纪,努力在传承经典和引领潮流间寻求平衡的老牌系列,如此风格的扭转和主题的探寻顺理成章,但对于不谙其发展历史,只想寻找感官刺激的多数观众,这样的尝试似乎多此一举。门德斯缓缓道来,稳扎稳打的叙事节奏,不露声色的冷幽默,更让习惯视觉轰炸和插科打诨的观众如坐针毡,被《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等美式生猛商业大片喂大的内地消费者,多半难有耐心体会英式娱乐片的冷静和沉稳。

三,品牌特性不够鲜明浓烈

内地观众最容易接受的系列大片,都具有非常简单鲜明的特性:《变形金刚》是机器人火爆大战;《速度与激情》玩狂野飞车;《碟中谍》主打奇谋妙计层层闯关,而重启后的007不把重点放在各种奇诡武器和香艳刺激上后,在内地观众眼里的娱乐特性显得颇为模糊,会疑惑007电影到底好看在哪里,《幽灵党》的文艺和怀旧特质让这种模糊凸现得尤为突出,尽管也有直升机打斗,雪地追逐和罗马飞车,但类似场面在其他商业片里屡有出现,视觉冲击并不强烈,对比前面这些拳拳到肉,快感到位的娱乐巨制,观众很容易有不被满足的失望感。

仗着赫赫声名,《幽灵党》的内地票房不会难看,但近乎一面倒的差评却阻碍它取得同类大片的爆棚效应,当007系列竭力摆脱50年的束缚求新求变时,中国内地观众需要的,不过是一出热闹,火爆,血液沸腾的特工大战,你不把对手碾成渣,我只好把你骂成渣!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曹峻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