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苹果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公司,是因为其主要创始人和再造者始终明白,他的高大公众形象有赖于一丝不苟的经营体系——那些渴望复制乔布斯成就的人应该记住这一点。

人们很容易忘记,那个带给我们苹果电脑(Macintosh)、iPhone和iPad(以及其“副业”皮克斯(Pixar))的人,曾经靠收集瓶盖来维持生计。锱铢必较的宗旨贯穿着苹果公司(Apple)早期的经营方式。这才是准效仿者们应该细细思索的魔咒,而不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后期的高大公众形象。

自乔布斯令人遗憾地英年早逝以来,从人们缅怀他的千言万语中找不到当初让苹果立足的经营之道——与如今成立三四年就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次优级“独角兽”公司的经理人使用的手法大相径庭。

细细研读苹果首次公开发行(IPO)招股说明书,其中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在1980年上市的前一年,苹果录得1.17亿美元的销售额,税前利润为2400万美元。在数十家个人电脑公司混战的市场中,苹果以1000人左右的员工——信不信由你,其中将近一半从事制造——取得了这一成绩。苹果IPO(融资9000万美元)对公司的估值约为12亿美元。(如果你想与现在的美元进行比较的话,可以把这些数字乘以3)。苹果的两位创始人及其挑选的首席执行官拥有苹果约40%的股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所筹的少量外部资本的使用非常高效率(而且非常吝啬)。苹果成为上市公司的那个月,基准利率高达21.5%(是的,小数点的位置没错)、资本市场遭受重创。

在次优级独角兽当道的时代,这一切都正中要害,因为一家公司在成长期养成的习惯,对其最终的经营表现具有巨大影响。苹果的早期基调不仅受到了乔布斯的影响,还受到由几个半导体行业老将组成的管理团队的影响。在半导体行业,经营失误的后果是无情的。

一些人会认为苹果的出身并不重要,从某些方面而言,他们是对的。开源软件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使得如今创办公司——至少就打造新产品而言——要远比乔布斯当初与其合伙人共同创办苹果时更容易,也更便宜。另一方面,至少在硅谷(Silicon Valley),创办一家企业要比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更加困难而昂贵。

如今的科技巨头——比如亚马逊(Amazon)、苹果、谷歌(Google)、Facebook和微软(Microsoft)——比以往更多,这使得初创企业的日子更加难熬。这些企业,再加上一批规模较小、快速增长的盈利企业(以及——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在硅谷落地的数家中国企业),如今都由渴望征服新前沿的人经营。这对初创公司的用工成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企业竞相争夺每一个有能力的人,无论他们的专长是工程还是销售和市场营销;而拥有充足利润空间以及巨大现金流的大公司,愿意为留住最优秀的顶尖人才或是招募聪明的毕业生支付高薪。再加上房地产成本的大幅攀升,以及相似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到处涌现,就不难理解按美元实际购买力计算,如今在硅谷开公司比40年前更昂贵。

这些并不意味着商业规律突然间被颠覆了。苹果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公司,是因为其主要创始人和再造者始终明白,他的高大公众形象有赖于一丝不苟的经营体系——那些渴望复制乔布斯成就的人应该记住这一点。


本文作者为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董事长,与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Sir Alex Ferguson)共同著有《领导力》(Leading)一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译者/马柯斯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红杉资本董事长 迈克尔•莫里茨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