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经历了最初的狂热期,阿里巴巴近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萦绕在周围,媒体抨击阿里巴巴“华而不实”的财务报告,华尔街空头大师查诺斯开始将阿里巴巴当做最新“猎物”。

是彻底击碎这些质疑,还是让“空头”满载而归,这个双十一对阿里巴巴来说就变得格外重要。

根据最新数据:

今年“双十一”仅仅过了7小时45分,天猫交易额超就超417亿,已超过2014年美国感恩节购物节线上交易总额。 4小时26分,交易额超362亿元,超过2013年双11全天交易额。12分28秒,成交额就突破100亿元,去年到达该成交额耗时38分钟,前年为近6小时。

2014年,天猫和淘宝产生的包裹占中国快递市场份额超过60%,日均订单数量超过3000万。但去年“双十一”一天就有2.78亿个包裹上路。时代周报提到,根据大数据预测,今年“双十一”期间包裹数将至少有3.5亿件,远超去年的2.78亿件。

如此惊人的增长让不少外资投资者大感意外,甚至怀疑“数据被夸大”。

是否“粉饰”用户数据以及商品交易总额(GMV)是华尔街对阿里巴巴的主要担忧之一。《巴伦周刊》9月曾在头版头条刊登3000字长文,预言阿里股价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下跌50%。文章集中火力对阿里巴巴的大量财务及运营数据进行了质疑:

投资咨询公司JCapital创始人Anne Stevenson-Yang一直密切追踪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尤其是阿里巴巴。她对于其增长数字百思不得其解。她发现“阿里巴巴财报的数据与已经与中国政府的整体零售销售、消费支出或电子商务数据严重脱节。”比如,阿里巴巴称有3.67亿用户,这基本上与中国官方公布的网络购物总人数相仿。以及,阿里称用户在其网站的购物开支(人均每年1215美元)比美国网上购物平均开支要高出26%。考虑到美国消费者更加富裕,且电商生态更为发达,这一数字是否合理呢? ……1215美元的人均年开支与中国2260美元的年均消费开支相比同样过高。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用户每年在淘宝和天猫上的消费占到其总消费的一半以上。尤其是考虑到阿里并未涉足餐饮、住房、交通等领域。

澳大利亚对冲基金Bronte Capital的基金经理John Hempton表示,对阿里数据的质疑延伸到了“双十一”的数据上。

在其回复BI的一封邮件中,Hempton写到,

如果我说我家后院的树长到275米,你可能会觉得我夸大了数据。你可能可以确定我家后院确实有棵树,但是275米的高度你没法确信这到底有多高,这个数字就是捏造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SunTrust Robinson Humphrey的Robert Peck说,很多公司都会面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像EBay这样的美国公司同样也遇到过。

相较于这些,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其实还是阿里巴巴的业绩。今年夏天阿里财务不及预期,股价随后重挫,但在三季度财报的靓丽表现下公司股价刷新2个月新高。

Peck预计,阿里巴巴今年双十一GMV可能会有29%的涨幅。

BI总结称,“双十一”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事情,这一天的表现可能会安抚那些担心业绩下滑的投资者。但另一方面,持怀疑态度的人对数据造假的担忧是不可能消失的,而且数据越好,担忧越甚。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