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大学金融国际论坛”于2015年10月16日在光华管理学院隆重举行。为鼓励到场嘉宾畅所欲言,充分表达真知灼见,本次论坛采用了闭门会议的方式,围绕 “中国资本的全球投资之道”这一主题展开。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金融发展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当前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大背景下,由中国建立并主导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发展思路、投资风险,及未来前景等问题都需要学术界和政策界的共同研究探讨,以寻找最优解决之道。本次论坛以全球投资、“一带一路”、战略投资和资产配置为主题,正是对上述重大命题的积极响应。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代表北京大学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

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精彩纷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做了题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体制原因”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两大歧视,一个是所有制的歧视,另一个是规模歧视;其主要原因是大家没有看到小微企业的活力,对小微企业融资以后所得到的资本投资效益也没有考虑。目前中国的就业问题跟90年代后期的就业问题是不一样的。今天的中国没有工人了,因为农民工的供给来源越来越少,所以必须发展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应该提出一些改革方案,如大力主办民营银行,让地下金融转到地上等。厉老在报告的结尾满怀信心地表示,小微企业的融资和发展会对就业问题的缓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提供巨大帮助。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李克平先生在演讲中首先指出,在国际领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背景下,此次讨论的主题显得格外有意义;而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用比较宽松一些的定义,包括此次参会的三家机构,即由外汇局来负责的外汇储备的管理,社保基金和中投公司。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优势,除了资金规模外,还有中国经济背景及拓展空间;问题和挑战在于如何实现这种潜能和优势。面对投资对象希望搭上中国快速成长的顺风车的诉求,如何做出合理的、可操作的、可管理的经济现实?另一趋势是在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大型机构投资中,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正由传统的比较专注于投资公开市场,开始越来越多地转向关注另类资产;而在另类投资,特别在实物资产投资上,大型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在不断地加强和提升自己的内部管理能力。和国际同类机构相比较,我们在管理方面受到的局限性远高于国际同行,这也是中国主权类型的基金面临的挑战,需要改进和创造一些条件,更加关注境外对中国经济的需求,挖掘新的增值效益。

接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做了主题演讲。他首先致敬厉以宁先生在他学术生涯中的指点和帮助。王忠民先生提到,全国社保基金是以人民币形势归集来的储备性的资金,是以人民币作为它的主战场去投资去获益,最终获益回报也是中国的养老社会保障群体。现阶段,基金在境外投资实践和监管部门的沟通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和挑战。他指出,和今天参会的其他机构相比较的话,社保基金的境外投资美元途径是最艰难和最痛苦的。王忠民先生最后对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对金融经济、另类资产和对冲基金的认知偏差,作出了很有新意的个人阐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先生,就“一带一路”的前景和机遇做了精彩报告。隆主任指出,习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以后,国际社会和国内都引起了热烈反响,开局良好。 “一带一路”准确来说是区域合作的倡议,并有如下特点:1. “一带一路”比FTA, TPP, TTIP、RCEP等都要大,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是超大型区域合作的倡议;2. 区别于其他自贸区合作,是开放的区域合作,倡导开放、包容;3. 是南南合作区域合作的倡议,中国希望通过新的金融安排来推动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4. 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不是简单的对外战略。 “一带一路”的倡议里面蕴含很多投资机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对中国企业从战略角度来说,也有着巨大的投资价值。当然,这个地区也有一些独特的风险,如政治风险,复杂的文化宗教和法律,以及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及政府腐败等等。隆主任在报告的最后号召大家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主题演讲的最后环节,是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yron Scholes分享他最近的研究成果。Scholes教授希望能够给投资者一些建议,不要过多地考虑相对投资回报,而更多的是要考虑绝对投资回报。复合回报也是需要集中精力关注的,同时尾部风险也很重要。考虑复合投资的时候,要考虑从长远角度来说,挣钱是因为额外回报不会成为其他回报的局限。

上午举办的论坛一针对“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展开讨论,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力教授主持,三位主讲嘉宾分别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教授,丝路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山先生,和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战略学研究室主任段培君。

黄益平教授认为,从战略角度经济角度, “一带一路”对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使我们有可能从过去的中国模式走向日本模式,为我们带来新的竞争力,但同时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李山先生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说是目前国家不光在外交,包括内政一个很重大的战略部署,有必要搞一个智库,专门规划研究“一带一路”。经习总书记批示,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任务就是对“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和风险进行研究和规划,而且落实项目。为让研究成果落地,丝路金融有限公司于10月10号成立。 李山同时指出,“一带一路”上开发金融的道路,就是要把政府的支持,国家的战略,包括政府的资源和市场资源、市场人才、国际人才结合起来,把国有机构优势和市场化优势结合起来,创造丝路上的新辉煌。段培君教授对“一带一路”和我们国家现有战略的关系做了介绍,指出“双引擎”是我们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一带一路”侧重对外的,包括自贸区,所以 “一带一路”是双引擎的战略延伸,两者在同一个战略结构中是互补互动的。段教授并就“一带一路”的战略风险,投资风险,和安全风险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性思考。

下午安排了两个论坛的讲座。首先是对于全球战略投资的新思考。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玉珍教授主持,主讲嘉宾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运营官李红燕女士,社保基金理事会证券投资部主任詹余引,中投董事总经理张一清,及斯坦福大学Scholes教授。

李红燕女士就外汇储备的创新应用,及在创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阐述;詹余引主任则从操作技术层面提出社保基金在内部外部面临的挑战,包括新的经济模式的冲击,和监管的加强。中投的张一清总经理指出, “一带一路”就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寻找空间。另外一个维度是技术进步有一个新的方向,我们必须要关注这个方向,关注新技术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战略上的影响和变化,Myron Scholes在发言中提到大数据对金融界可能产生的影响。金融的功能一直是相当静态的,但金融机构在不断发生变化,金融界的功能包括进行交易,还有把不同的个人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同一个项目上融资。金融的其他功能包括储蓄和减少及转移风险。金融关注的是市场的信号,市场的价格,要减少信息不对称,做得更快速,更个性化,更定制化。比如现在出现了新的记帐方式。未来我们会看到横向的资产流向的总揽,而不再是传统总帐交易记帐方式,这都要仰赖大数据的出现。Scholies教授提醒大家,原来的纵向思维,必须要改换成水平式的横向思维。詹余引主任补充指出,现在的信息传播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以及它的覆盖面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我们需要思考这会对投资和我们的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信息本身已经不是那么值钱,但是信息背后传导机制和决策机制可能更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论坛一: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论坛二:全球战略投资的新思考

  

论坛三:全球经济快速变化之下的资产配置

“全球经济快速变化之下的资产配置”论坛主持人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宋敏教授。三位主讲嘉宾分别是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首席投资官Edwid Cass,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资产配置总监Leslie Teo Eng Sipp,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策略官周元先生。

Edwid Cass介绍了加拿大养老金投资委员会,以及资产配置。Leslie Teo Eng Sipp则回顾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历史发展。他特别指出目前需要关注低利率的环境,人口特征和人口的变化,技术对于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价值的资产级别,以及估值问题。作为投资人,面对这些变化所能做的,包括持有现金,注意观察一些非常规的、非系统性的走向,同时要让利益相关者有合适的预期,并让他们了解你的预期。周元先生在最后的发言中,强调今天论坛的讨论层面是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有序性的问题,可比性的问题;同时在不同市场环境之下,投资组合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周先生提出,从70年代初期开始资产配置走向了所谓现代主义,在有效边界之后有些机构开始走入后现代主义。无论如何,资产配置还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职能,只是不要对它能给机构带来的价值产生过高期望。

本次金融国际论坛邀请了金融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政策机构、投资机构的负责人一起,深入探讨,坦诚交流。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大家对一些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为进一步的对话和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而这也正是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是在中植集团捐资支持下建立的新型研究机构和高端智库,是具有国际视野和顶尖水平的开放性研究平台,旨在为金融改革提供学术基础,为金融决策和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分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颜丽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