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得起,养不起?看发达国家是怎么鼓励生育的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消息一石惊起千层浪,我们也来发起一个“你选择生二胎吗?”投票。

从上世纪85年“只生一个好”开始到如今“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中间经历了11年“双独二孩”和13年“单独二孩”的过渡期,“计划生育”的限制度越来越低,然而争议却从未减退。

生的起,养不起

到底生不生二胎?其实数据早已给出答案: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不及预期的一半。2014年11月,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针对2052名居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符合单独二孩申请条件的受访者中,仅24.9%的人提出了申请。这个数据意味着,即使改行自主生育甚至鼓励生育,愿意生孩子的家庭比例也不高。

在许多媒体的妖魔化描述中,中国人一直是生育狂的形象,但冷冰冰的数据给出了相反的事实。中国人为什么突然不爱生孩子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许多夫妇承受不起——2013年11月,新浪微博的一项5000人调查中,52%的投票者选择了“经济压力”作为不要二孩的理由。《经济学人》援引瑞士信贷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一对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3600美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这比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三还要多。2015年中国政府的一项报告还发现,从一个孩子出生到他5岁,城市家庭要比农村家庭多掏一倍的育儿资金,这还没考虑上房价。

发达国家如何鼓励生育?

其实不止是中国有人口老龄化危机,在很多更富裕、生活更稳定的发达国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政府是怎样处理出生率低这一社会问题的。

法国利用家庭福利政策减轻育儿压力,从而鼓励生育

自由的带薪产假:孕妇一共有16周产假,休产假的政府员工拿100%工资。父亲可以有11天的陪产假,休假期间工资照拿。如果一对夫妇为各自的雇主工作超过一年,那么他们都有权请假在家带小孩,直到小孩3岁。

源源不断的丰厚生育津贴:一对夫妇只要生下二孩,就自动获得家庭津贴,一直拿到该孩子20岁。如果只生一个,法国政府也有援助,在孩子出生后,这对夫妇可能陆续会收到:一份一次性付清的保费、一份为期三年每月支付的抚养和教育孩子的津贴、一份孩子6-18岁教育津贴。25岁以上的夫妇还可以根据家庭收入情况申请住房津贴、托儿津贴。

北欧国家为新生儿“装备”齐全

表现也十分抢眼,它们花在家庭福利政策上的钱,都占GDP的3.0%以上,如今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生育率达到了1.9,而冰岛的生育率也已经恢复到了2.1。芬兰为刚生育的夫妇准备了“新生儿入门装备”,包括床垫、被子、婴儿床、尿布、防雪装、帽子、手套、袜子、图画书、幼儿玩具甚至还有指甲剪、梳子等物品。

德国家庭补贴金占国内生产总值9%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德国用直接的家庭补贴金改善家庭的收入状况。2001年,德国用于家庭政策方面的资金为1800亿欧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支出了家庭抚养孩子成本的46%。不仅如此,德国还设立特殊家庭补贴,为贫困、伤残、单亲的特殊家庭提供支持。 

俄罗斯为“二孩”提供补贴

俄罗斯近年人口持续减少,人口总数从1992年的1.49亿降至现今的1.42亿。担任总统期间,普京誓言扭转俄罗斯人口减少趋势。他签署一项法规,为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女性提供25万卢布(约合7000美元)补贴。

新加坡发放“婴儿花红”推出共同储蓄

新加坡政府对拥有国籍的新生儿会发放“婴儿花红”,每个家庭的前两个孩子可以每人给家庭带来4000新元,也就是大概近2万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第3和第4个孩子各可得6000新元,大概人民币3万元。

此外,政府还推出1元对1元的儿童培育共同储蓄,也就是家长在孩子的儿童培育户头每存入1元,政府就相应地存入1元,但是这个户头不能提取现金,只能用来支付孩子的教育和医院诊所费用等。

“鼓励生育”能不能让人们生二孩?没人知道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什么都不去做,低生育率困境会越来越严重,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种种危机也无法预估。

来源:根据新华网、每日经济新闻、央视新闻、网易另一面综合整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