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彭博经济学家JamieMurray撰文称,各大央行的官员们目前都在积极行动。

近日来,全球央行银行家的“软声细语”让市场参与者受到惊吓,日本央行的最新货币政策决定即将亮相。商业见地网认为,央行“枪战”或正式引爆。

22日,欧洲央行虽然如预期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但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会议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却发出明确“鸽派”信号,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欧元更是在短时间内暴跌。

德拉吉说,欧洲央行将于12月扩大经济刺激规模,且保留了扩大资产购置措施规模和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这两个选项。

随后24小时内,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这是2014年11月份以来该央行宣布第六次降准降息。

25日,英国央行行长卡尼(MarkCarney)和瑞士央行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弗里茨•祖布鲁克(FritzZurbruegg),都在本国媒体上发出了“鸽派”信号。卡尼声称,虽然家庭应该为借贷成本上升做好准备,但英国不一定会加息。

在他看来,如果央行认为存在加息的前景,那就很应该向民众传递此信息,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作好准备,但若事实表明并不适合加息,那么央行就不会调整利率。

在27日发布的晨间研究报告中,Derrick指出,“虽然上述举动或评论都值得关注,但是令它们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它们都是在欧洲央行行长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亮相的。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今年1月份欧洲央行准备开始推行量化宽松的消息传出时其他央行的回应。”

当时,丹麦、瑞士、新加坡、印度、加拿大和新西兰都迅速推行干预举措。Derrick强调,1月22日至3月中旬触及峰值之间,美元指数上涨8.5%左右。

他补充说,“现在,同样的问题出现了:本周日本央行是否会觉得有必要传递出更加‘鸽派’讯息。”

由于美国也有经济放缓迹象,并且担心美元被推得更高,因此一直推迟原先的升息计划。

与全球其他央行相比,中国央行的优势在于,中国现在的基准利率4.35%,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不像多数央行是在零利率或负利率间痛苦抉择。

但坏消息是,中国有可能被迫一降再降,例如经济顾问GerardLyons就认为,中国迟早将加入其他央行的行列。

一再宽松的结果,就是效果一次次减弱。QE发挥效用的方式,一是通过汇率,但所有国家都宽松,货币贬值也难以达成。而由全球贸易普遍减少的情况也说明,竞贬只是拆东墙补西墙。

既然中国、日本、欧洲进一步宽松,美国迟不升息,都在设法刺激经济、避免通缩的威胁,这样有什么问题吗?

欧洲、中国等地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再度挑起战火,其他央行又将如何接招?全球市场都在屏息以待。

据《爱尔兰独立报》报道,MarcoValli亦曾表示,欧洲央行绝对会启动“QE2”。

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今年10月份进入升息循环,但美联储表示,受中国经济放缓及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影响,美联储在10月份时暂缓升息。

而中国央行在上周五倏忽间宣布降息,这也是中国今年以来的第六次降息,市场认为,央行此举将有助于缓解大家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但考虑到欧洲央行可能进一步降息或扩大QE规模,美联储将必须考量到:美、欧两大央行间货币政策分歧性加大,可能造成的利弊得失。

美银美林(MerrillLynch)全球经济学家EthanHarris对此则持相反观点,Harris认为,美联储很可能受到德拉吉先前谈话的影响,进而采取升息的动作。在欧洲央行可能推出更多的刺激政策的预期心理之下,美元将会大幅走升,进而损害美国经济。

并且在欧洲央行的声明影响之下,美国的市场利率以及美股可能都将大幅走扬。Harris说道:“每个人都认为美联储将会因此停止动作,但我认为相反的这更可能加速美联储采取行动。”

而受到日本经济成长第二季出现萎缩的影响,考量到日本很可能重新陷入衰退,目前日本央行也正在考虑扩大宽松政策。

中国最近引导人民币贬值向全球金融市场发出了一股冲击波,并让很多观察家相信,由此拉开了了一道全球货币战新战线。

中国对人民币的贬值让很多观察家构想出了全球内新一轮的竞争性贬值,在竞争性贬值中,各国朝着汇率底线竞赛的行为会加剧。

彭博经济学家JamieMurray撰文称,各大央行的官员们目前都在积极行动。

美联储正在考虑(以及延后)收紧货币政策;英国央行在做同样的事情。中国央行已经放松了政策,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则分别在考虑进一步刺激,经常有人断言世界正处于货币战争中---这有点牵强。

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从其它国家窃取需求,瞄准的目标其实是未来。有关央行打压本币以便在牺牲其它国家利益的情况下让本国谋得增长的观点并不新颖。事实上,这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常规渠道。

当一个经济体遭遇冲击之时,外汇市场会消化其未来货币政策更为宽松的立场。

汇率贬值通过提振出口和鼓励民众从消费进口商品转至本国产品的方式来帮助国内经济复苏。

当只有一国经济遭到冲击,这种汇率波动意味着其国内需求的部分短缺被该国的贸易伙伴国们广泛分担---这是风险分担的一种形式,并且是贸易开放的好处之一。

尽管一国汇率贬值可能让该国获得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增长优势,但如果需求面临一次全球性的冲击,则这就变成了一场零和游戏。

这也导致一些经济学家和评论者纷纷发声指出各大央行正陷入一场全球性的货币战争---向下竞争。

这种观点其实是误解了上述问题以及当需求冲击波及全球时货币政策应该如何运作的议题。

各竞争性的央行没有分享有限的消费支出;这些央行其实是通过把各自经济体未来的支出提前以刺激全球需求。

目前的全球利率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可以想像的水平都要低。

这反映了随着政策利率下调,央行资金的成本下降,同时也受到资产购买计划的影响。

其部分目的是为资金紧张的举债者提供缓冲,但主要原因是相比明天的开支要刺激今天的支出。

鉴于储蓄的回报较低,消费者和资本支出的机会成本也较低。

这种政策其实是双赢---毕竟,如果没有过度储蓄,又哪来的需求短缺呢?

从未来窃取需求能提振今天的支出和收入,因那些失业者能重新就业。

这种情况越早发生,终身所得也就能越高;果真如此,尽管实现上述目标所需的储蓄会降低,但整体资产负债表会更为健康。

鉴于世界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闲置产能,并且其得到吸纳的前景出现恶化,因此全球范围内出现货币政策放松和延后加息之举就让人毫不意外了。

央行同步放松或延后加息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险恶。

多数央行只是在评估自身经济的前景并相应制定政策。

汇率出现一些波动是难免的,但这不应被误解为对汇率的一种不健康痴迷;央行也不应被指责为互相拆台。

这都是提振全球需求的一部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商业见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