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1块钱上门洗车的好事长不了,功夫洗车也不上门洗车了

从手机上下载注册一个APP,最低花一块钱就能让人来上门把车洗了,这种好事以后可能难有了。

10月24日,上门洗车O2O创业公司“功夫洗车”官方发布业务调整公告,称从当天开始暂停上门洗车业务。上门保养和上门救援业务照常预约。这是继e洗车、赶集易洗车、“车8”、做“一元洗车”的 “智富惠”、云洗车、嗒嗒洗车等等,又一家宣布停止上门洗车的洗车O2O创业公司。

放眼望去,红火一时的洗车O2O公司已经折得差不多了:2013年4月成立的云洗车今年1月关闭洗车业务,2014年2月成立的嘀嗒洗车今年4月关闭洗车业务,今年3月成立的车8洗车上线4个月后就关闭上门洗车业务,而自称“最大的互联网洗车平台”e洗车于2014年6月上线,今年3月完成由平安创投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7个月后暂停上门洗车业务。

为什么消费者喜欢(也就是有需求)而且站在风口上的洗车O2O也难以为继了?

首先,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总结起来,最最主要的原因是:单纯洗车木有收入来源,消费者再喜欢也然并卵。

收入来源产生于成功提供给客户的价值主张,上门洗车O2O价格最低到了1元,高的也只有实体店洗车服务的一半。实际上,这里面O2O公司替用户承担了差价,也就是上门洗车APP能迅速’涨粉“是靠烧钱来的,如果要保持顾客黏度就要保持低价,价格一涨用户就跑了,跑到其他更便宜的洗车APP或者实体店去了——也就是要不停烧钱才能维持用户规模。而理想中能够带来更高收入的美容、快修和抢险拖车等服务说白了并不是上门服务的强项,而顾客转化率也不高。

实际上即使是实体店,对于车后服务商来说,业内人都知道的是“洗车不赚钱”,但是传统汽修店洗车一定要做,因为可以吸引客流,赚人气,真正赚钱的是美容、快修、卖保养产品等服务。而且洗车是劳动密集,人力成本高,这部分成本都得靠其他业务拉平。

上门洗车O2O靠低价吸引客户以后,向其他业务转化的能力并不强,而上门洗车受地理环境、天气,用户体验(不少人还是喜欢冲洗)等的限制导致规模受限,利用规模优势获取成本优势也机会渺茫。所以,没有收入来源的模式必然难以持续。

其次,产品本身的制约也很明显,也就是说如果产品本身惊艳、提供了超越同行的价值,上门洗车O2O也有可能持续下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从某种程度上,上门洗车其实更多还是被看作一个去实体店冲洗的第二选择或补充——即使便宜。

总结起来,这次功夫洗车停止上门洗车业务再给做重度垂直的O2O创业公司敲了个警钟,无论是把传统的车后服务中的一个环节洗车拿出来做,还是像春雨医生那样把问诊服务拿出来,都会遇到“收入”难题。

它们遇到的问题都是,砸钱用低价(或免费服务)吸引客户来了以后,得有其他增值服务来赚钱才可以有立得住的商业模式,但是要形成产品和服务的闭环链条又掉入了和传统线下企业去拼(成本、核心能力等)的局面,它们其实并没有优势。

所以,像洗车O2O这类重度垂直的创业公司,如果想活下去就需要“站队”,因为它们除了需要资本支持烧钱,没有形成闭环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支持——进入BAT等内部大的生态以后,它们也许可以找到自己在商业上生存的价值和方式——不管怎么说,不用排队,上门服务1块钱就把车洗了,还能和师傅唠唠嗑,这感觉还挺不错的。

版权:本作品首发于经理人分享(managershare.com)若非授权,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否则追究相应责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整合共创,编辑:miku,参考内容:新浪科技,北京商报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