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王国在英国

流动电讯商“O2”伦敦旗槛店内,一如平日人头拥挤,那串熟悉的海蓝色气泡依旧挂在门牌上的当眼处。一切如昔,除了价单上角西班牙母公司Telefonica的商号,或在不久将被换走——是的,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3英国”2015年年初提出,以92亿5千万英镑从这家西班牙公司手上收购“O2”。收购一旦完成,英国流动电讯商将会从四家减到三家,而“3英国”将是最大一家。由于这项交易涉及英国电讯运营业的竞争幅度,欧盟和英国监管部门仍在调查审批之中,预计10月底决定是否批准。

在游客必到的牛津街,街上几家连锁药房Superdrug和化妆品店The Perfume Shop不乏大陆来客,对这些维多利亚建筑内开店的品牌有特别的热情。然而他们不知道,李嘉诚的屈臣氏集团早已收购了这两个英国品牌名下一千多间连锁店,当他们购买药品和香水时,钱进去了李嘉诚的口袋。

零售贩卖店之外,李嘉诚的商业王国更积极向公用事业伸手,买下伦敦地铁站的供电系统、覆蓋全英四分之一人口的地下电网、大小供水设施、输气管、港口码头、铁路车厢,可以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李氏王国。

“李嘉诚”三个字有多重含意:曾经,他是超人,香港人的奋斗目标,狮子山精神;后来,他是地产霸权的等号,2013年的码头工潮中成为了外判工人示威牌上长著獠牙的恶霸,额头还有“奸商”二字;与领导人握手时,他又是爱国爱港爱乡的香港第一人。

直到去年,长实、和黄合并重组,李氏迁册之声甚嚣尘上。九月初,新华社属下的瞭望智库发表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时之间,“李嘉诚”三个字在中港两地,又出现截然不同的演绎。   端传媒查阅李氏旗下和记黄埔过去二十年来的公司年报,和黄在内地投资收益一直维持在总收益的10%左右,反而香港核心业务收益从2001年的47% 跌至2014年的16%,同时,在欧洲的收益则从7%升至43%。而和黄、长实合并重组后的长和实业2015年中期年报则显示,上半年备考收益总额里欧洲占44%,当中英国占20%。


和黄全球核心收入比例表 端传媒设计组

那么,英国作为李嘉诚过去十年资产转移的目的地,英国人又如何诠释“李嘉诚”呢?

英国人:谁是李嘉诚?

弗朗西斯刚从大学毕业,现在在非牟利机帮当实习生,工作关系经常要往来英国和欧洲大陆,他不忿公家营运的欧陆火车,为何效率和服务都比英国的私营铁路更胜一筹;任职咖啡师的杰克,对于英国铁路由私人公司营运不以为然。但当端传媒记者向他们提起,现时全英国铁道上行走的车卡,有三分之一由李嘉诚拥有时,他俩不约而同一脸茫然︰谁是李嘉诚?

尽管李嘉诚在十年、二十年前已经开始投资英国,英国人对于这位香港首富的好奇心才刚刚开始。BBC著名时事调查节目《一目了然》(Inside Out)早前一集特辑披露,英国东北部主要地区的供水设施由一个名为李嘉诚的香港商人拥有。主持人在节目中反问︰全世界这么多东西他可以买,为何偏偏选择英格兰东北这一角? 2015年年初,《每日邮报》撰文向英国读者介绍李嘉诚,内容围绕“李氏靠穿胶花起家,腰缠万贯却只戴价值26美元的手表”这类香港人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

李嘉诚英国购物清单 端传媒设计组

一般英国人对于谁是李嘉诚茫无头绪,詹姆斯·米克(James Meek)是个例外。

“拥有连锁药房Superdrug和拥有水务公司Northumbrain Water是两码事。”这位前《卫报》记者边看着端传媒准备的《李嘉诚购物清单》,边搅拌手上的咖啡。“就如这间独立咖啡小店,他们可以选择将店卖给李嘉诚,大家不喜欢光顾,日后可以到别处喝咖啡;但食水,你没有选择。”

2011年,由长江基建牵头的财团以港币620亿元收购了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自此英格兰东北、东南部加起来450万人口,都要付费喝诚哥的水。James认为:“没有食水,你不能生存,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税收。”

去年,米克出版了《私有之岛:为什么英国现在属于外国人》(Private Island: Why Britain Now Belongs to Foreigners),痛斥英国政府自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不遗余力将国有资产卖走。这些命脉产业,包括水、电、燃气,今天十之八九都为外国人、外国政府掌控。书中屡次出现李嘉诚的名字。

一般来说,英国社会在生意面前,并不表现出浓厚的民族主义。以伦敦为例,家家户户都要喝泰晤士河的水,今天河水拥有权中有澳洲昆士兰投资公司、阿布扎比投资局、英属哥伦比亚投资管理公司、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等大小十数间主权或半主权基金,各以百分之八至十的股份共同拥有。而伦敦新地标碎片大厦,则是由卡塔尔政府和英国房地产公司Sellar共同所有,前者的股权占95%之多。

听记者讲起香港大亨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规模,年轻的弗朗西斯和杰克也只是耸耸肩,并不以为意。但米克不无担忧。

“我对李嘉诚个人不怀恨意,”他架著粗框眼镜,留着一圈灰白胡渣:“我关注的是我们的政府向外国人售卖英国的公共资产,从此让英国人向外国人缴税。情况就恰如一个家庭,你的水管坏了,正常来说会付钱找人来维修,必要时可能需要借钱补贴;但现在政府的做法是将整个浴室卖给水喉匠,由他打理,然后你每次洗澡都要向他付费。”

但是,对于财相奥斯本来说,吸引外国投资、推动公共产业私有化,恰恰是英国的成功之道。在今年九月《经济学人》杂志的访问中,他表示,虽然英国工党、独立党等党派有议员公开质疑全球化对英国的影响,但英国人用选票表达了民意——这些反对派政客的支持率并不高。他认为英国比欧洲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较低的失业率和新一轮的外商投资就是明证。

第三条路在何方?

当代英国贩卖国有资产可上溯到197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场。她推行一连串“私有化”改革,将国企资产变卖,短短二三十年间,大大小小五十多间国企相继被卖到私人企业手上,当中包括为人熟悉的英国航空、劳斯莱斯汽车等等。

事隔三十载,奥斯本决意再下一城,在财政预算案演说中,扬言会在未来一年推行自198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私有化,除了已经被陆续卖走股份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当地传媒估计,卖物清单中还包括英国军械测量局、英国气象局、电视台Channel 4等。

“愚昧至极,如果他们是上世纪那种依赖政府补贴营运的笨重国企,我无话可说,但他们不是,当中不少甚至每年盈利。”《金融时报》这份被视为支持市场化的中右翼报纸,近日亦罕有撰文呼吁英国政府“停一停、谂一谂”,指卖走这些零碎国企,无助英国偿还巨额债务。

既然反对私有化,那是否认为应该由政府出手购回公用事业?米克摇头道︰“这种二分化思维相当可悲,除了私有化任人鱼肉,或过时亏本的国家式营运之外,还有很多可能,比方说,继续由国家式信托基金型式持有,但透过改革,以商营模式营运,以商业标准来量度效率,提供非牟利服务,现在苏格兰和威尔斯的水利设施也是沿用这种模式,而且这样做,有关企业还可以以相对较低息来借贷。”

放眼英国,不少人正尝试在“私有化”和“国有化”之间寻找第三条出路,2013年成立的倡议组织“We Own it”曾发起民间联署推动《公用事业用户议案》,透过设立公民参与、共同监察的机制,将公用事务应该如何营运的决策权带回社区,实实在在的自己社区自己救。

“We Own it”发起人凯特·霍布斯(Cat Hobbs)向记者解释《公用事业用户议案》,首先是地区政府每次在外判公用服务之前,必须先咨询受影响居民,由居民决定是否应该将服务外判,然后共同订立以非牟利、重视社会价值为优先考虑条件的标书竞投,无论谁赢得合约,都必须时刻保持营运状况透明,受居民监察,假如服务未如理想,甚至可以提早中止合约。这份议案书获得102位议员签名支持,当然在650位议员当中只属少数,未能成功提上议程。

“公有权是英国的未来,”霍布斯断言。

她认为英国不乏成功的例子,特别提到诺定咸郡,当地市政府新近成立“罗宾汉能源公司”,以家传户晓的罗宾汉故事命名,打破英国能源市场上巨企的垄断,为居民提供廉价优质的能源。

这种由下而上、自我充权的模式,最后能否走出新的道路,无人能够预知,然而,现阶段所见政府出售基础设施的方法却层出不穷。

“彼此壮大”的中英合作

希斯路机场入境大堂里,广告画布上的皇家卫兵列队整齐,向世界各国游客展示大不列颠帝国对传统的重视和骄傲,大堂电视上的BBC 新闻却在播放另一则故事︰习近平到访英国,与英政府签订核电大单,参股兴建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而且,中国日后更可能在英国东部布拉德维尔(Bradwell)地区,自主设计及建造西方首个“中国制造”核电厂。

“我们需要中国,”英国财相奥斯本八月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演说内容直接露骨,“我们需要中国来推动经济、让我们紧靠在一起彼此壮大”。而他在《经济学人》的访谈则不忘提起,如何“彼此”壮大:我没让英国纳税人花血汗钱建设核电厂,但每个纳税人都会从此受益。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梁仲礼
来源:端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