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确定的话,就加大放贷吧。自世界银行(World Bank) 1944年成立以来一直指引该机构的操作方式依然在发挥作用。2012年接任世行行长的金墉(Jim Yong Kim)试图把自己的管理理念贯彻到这个长期难以驾驭和各自为政的组织,为此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如今,他要求世行的股东国帮助增加该行的资本基础。

他不太可能很快实现自己的愿望。美国国会对于向多边机构拨款尤其不感兴趣。然而,即使在更有利的政治环境中,也很难看到在不改革世行基本模式的情况下,增加其资本基础将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世行应服务的对象)最紧迫的问题产生多大实效。

尽管经过了多次重组,世行仍是一家寻找独特卖点的机构。其传统角色是贷款给(或资助)个别国家,用于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近年来)支持经济结构改革。但大规模私人资本市场的扩张已经取代了世行的这个功能。金融危机期间私人市场失灵时,世行增加了放贷,但此后贷款规模又逐渐缩减。

近年来,世行的角色被不断涌现的更为灵活的地区开发银行取代,如非洲开发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安第斯开发公司(Ande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等,其中一些银行在制约其业务活动的社会和环境保障机制上较弱。最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的创建突显了世行不断衰落的相对影响力,亚投行将把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投入其邻国。

增加世行的资本基础不会扭转这种颓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需求的规模意味着,世行注定只能发挥较小的作用。世行也不大可能因为金墉断言需要更多援助来帮助各国实现联合国最新出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获得更多资金。这些目标本身就是一团糟,包括17个大目标以及169个子目标,其中很多含糊地无可救药。无论如何,世界早就应该放弃这样一种机械式的观念,即只要向体制内输入援助,就能取得可预见的发展成就。

在使人类变得更富裕、更健康和更安全的全球集体努力中,还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研究新的作物品种、治疗贫穷国家疾病的新方法以及减缓或减轻气候变化的新技术,仅靠政府、慈善机构和私营部门的供应是不够的。

令人遗憾的是,发展金融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漏洞与世行现有工具的形状并不匹配。尽管做了一些努力,为了向个别国家放贷而建立的该机构一直难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几乎没有国家愿意借款资助回报不确定的活动(比如农业生产率研究)。预算削减限制了世行资助非国别项目的能力,而该行旗下独立的信托基金规模太小,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这些问题是世行股东国及其管理层共同造成的。中等收入国家不想放弃一项廉价贷款的来源,以至于资金被转移到一般的公益事业。它们受到了误导。

世行的政策经验使其成为增长和发展理念的天然来源,但其专业知识并未被充分利用。世行的管理层和股东国必须找到更具创意的资金利用方式来扩大其贡献。为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增加一个资金来源,不如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较长期问题更重要。世行更需要的是新使命,而非更多资金。


译者/陈隆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艾伦•贝蒂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