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贞观长歌》里有两个片断是讲魏征如何给上级李世民提建议的。这一点对职场人士“向上领导”的能力非常有启发。

大唐打败匈奴后,如何解决匈奴200万饥民问题成为大唐王朝的一大难题。宰相长孙无忌高瞻远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将匈奴的部分部落内迁关内。这是一项具有极大风险的政策,因为有前车之鉴,晋朝就是因内迁匈奴失控而导致灭亡的。

来看看这一计策在大唐掀起了怎样的波澜,支持这一政策又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的魏征,又有一番怎样的精彩表现呢?

片断一:反谏

魏征:做一个好的谏臣,不光要敢谏还要善谏。皇上难道还看不出眼下只有内迁灾民可行呀?我如果再进谏的话那就多余了。可是我想到,在这次内迁灾民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作为一个谏议大臣,就应该站出来提醒皇上,毕竟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前也有过教训。

而另一方面呢,兹事体大,必然会在朝堂之上引起群臣的争论。怕就怕争论过来争论过去,也没争出个结论,反倒把救灾的大事给耽误了。天下人都知道我魏征敢于站出来讲话,如果我站出来跟皇上唱反调,皇上肯定一口就把我给堵回去。这样一来,群臣们也就不敢多言,这就为救灾争得了时间。现在草原灾情十万火急,一刻也耽误不得呀。

门生:只怕你的这片苦心,皇上未必能体会得出来。再说,你就不担心皇上小看你,说你见识短浅,书生误国吗?

魏征:你只要心底无私就宠辱不惊呀。

片断二:假谏

魏征:我不但要唱下去,我还要把这动静闹得越大越好。天下人都知道皇上爱我进谏,可是皇上呢,又怕我进谏。我与皇上争执得越厉害,就越显得皇上迈出这一步,是何等的不易。人心都是肉长的,皇上化解仇恨的良苦用心昭于天下,那南迁灾民的事儿就顺利多了。各族百姓往后才能世代地和睦相处呀。你说,我这不是从反面帮了皇上一把吗?

门生:大人前一阵子使了一把反谏,这一回是?

魏征:这叫假谏。

从上面的两个片断当中可以看出两点:1、魏征不仅敢谏而且善谏;敢谏拼的是勇气,善谏讲的是方法。2、魏征谏言的动机是良好的,成就李世民,成就上司的好名声。真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用现代管理学的观点来讲,魏征的“向上领导”无疑是成功的。

为什么要向上领导?

曾经有一个中层管理者和我聊天,他一直觉得团队被他带得挺好的,可就是他的领导对他评价不高。他一直很苦恼。无疑,他的“向上领导”能力是需要提升的。

影响绩效表现的因素,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上司是个非常之重要的角色。因为上司能不能采纳你的建议,能不能重用你,能不能支持你,能不能放手让你干,都会影响你才华的发挥。

敢谏会谏是向上领导的重要途径

向上领导不是拍领导马屁,不是一味讨好上司,而是尽最大可能去影响上司、适应上司,而影响上司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敢谏会谏,进而成为领导身边的核心关键人物。

敢谏会谏的三个要点

光有勇气没有方法,那是莽撞;既有勇气又有方法,那是智慧。

笔者试着总结了一下,如何能够提高建议被采纳的概率呢?方法有三:

1、收集事实和数据,作好准备

在进到上司的办公室之前,务必要作好事实和数据的收集工作。事实和数据是提高说服力一个重要的手段。向上司提出建议不能含糊,不能笼统。请记住,上级不太喜欢无端占用他时间的人。了解事实和数据可以从一线员工、外部客户以及市场调研来得到。

2、理顺逻辑和节点,分析到位

还记得《平凡的世界》里有一个片断,说的是孙少安想要扩大砖厂而秀莲想要箍新窑,两人起了冲突。少平劝说秀莲逻辑非常清晰:一是国家政策放宽,允许私人办厂;二是处处搞建设市场需求大;三是想盖砖窑的人很多但要么缺资金要么缺技术,只有少安哥既有资金又有技术。最终成功说服了秀莲。少平采用的是宏观-中观-微观的逻辑顺序来说服秀莲的。

3、提供选择和参考,供其决策

如果下属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首先不要先想着推给自己的上司,“领导,你看怎么办”,而是要独立思考,按131请示法的方式向领导提出建议,供领导决策

131请示法是指1个问题+3个方案+1个建议。不见得你提供的方案一定是最优的,但当你不断地用这样的方式训练自己时,你会发现你是在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你的上级也会认为你是一个有主见的人。

上面的三点主要讲的是术的层面,而魏征之所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李世民的决策,其基础是正直和诚实。正如他所说,“只要心底无私就宠辱不惊”、“只要你心里没有鬼,就不要怕别人说什么”。因为正直和诚实,所以动机纯正心地坦荡,这又是道的层面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