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逛街不带钱包,已经成为了支付的一种新趋势。拥有C端用户的支付宝和微信,自然不会错过争夺这快蛋糕的机会。

继温州智慧菜场之后,支付宝又接入一个另一家智慧菜市场。9月26日,时隔18年的东单菜市场正式对外营业。这一次,它联合蚂蚁金服重新归来。用户在支付宝界面的城市服务窗口可找到东单菜市场的入口,在附近的居民可通过这个渠道实现移动终端上下单,商家送货上门。另外,东单菜市场也接入了支付宝支付体系,用户在结账时可用支付宝结算。据介绍,这是支付宝在京开设的第一个社区服务网点,之后随着东单菜市场分店在安定门等处的成立和业务的拓展,也会继续陆续增多。

蚂蚁金服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邹亮与所有入驻支付宝平台的商户一样,菜市场可以借助支付宝发放会员卡,建立自己的会员管理体系,并且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了解用户的消费偏好,精准地触达用户。

近两年来,随着O2O的兴起,支付宝也在不断的接入线下商家。除了支付宝之外的另一家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微信也在大力的接入线下场景。都说今年是O2O行业的决战之年,我们看到微信和支付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在线下抢占各个场景的入口。

“场景化支付”争夺战 疯狂占坑

曾有媒体做出这样的比喻,互联网时代下的O2O是一个游乐园,移动支付是门票。“在思维上,它给用户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行动上实实在在方便了用户。企业一旦没有抓好移动支付这张门票,那就是个逃票的,被赶走也是时间问题。”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在移动互联网支付份额方面,支付宝与财付通继续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前两位。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为74.92%,财付通为11.43%。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支付宝和微信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和双方在移动支付入口上的排兵布阵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支付宝和微信接入的线下服务门店来看,可以概括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购、食、住、行以及娱乐领域。细说的话大概有售货机、百货、餐厅、便利店、超市、票务、酒店、景区、医院、停车场等。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支付宝和微信在生活场景中的重度布阵,从而下沉到各个垂直领域。

深度发展阶段:提升B端的服务能力和C端的用户体验

有观点认为,消费服务场景已经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强有力引擎,移动支付的战争已经逐渐转化为场景的战争。支付入口、支付场景和支付服务已经成为影响移动支付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经过近两年,支付宝和微信在线上入口的广泛铺设后,移动支付已经开始全面从场景大争夺的阶段进入了深度服务的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支付宝和微信在上半年疯狂跑马圈地,覆盖了便利店、商超等多种生活服务场景,拼劲全力争夺移动支付接口和用户。在培养用户习惯方面推出了支付日,随机立减等优惠手段。在三季度时,蚂蚁金服已经凭借着支付宝、芝麻信用、口碑在购物、餐饮、城市服务行业拥有了上百万家合作机构;而腾讯方面也凭借着微信这种高粘合度的社交产品在各个领域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告别了野蛮式的增长方式后,支付宝和微信也终于进入了深度的发展。首先来看支付宝方面,其战略合作伙伴口碑根据线下商户的不同形态,推出了定制化的移动解决方案。餐厅可自由选择扫码枪支付、商户APP和门店收银等方式。从平台接口看,口碑现在已经向现线下商户开放了支付、账户、营销、数据分析、信用、客服等接口。另外,在支付宝的商家管理后台,商家也可以自己发布折扣等其他营销活动。

据媒体报道,微信在在今年5月正式推出了智慧餐饮解决方案。概括而言,微信智慧餐饮解决方案可谓用户提供,用户偏好推荐和个性化服务及排号点餐服务;在商家方面可实现营销活动支持、不同的支付方式支持和数据管理分析。

不难看出,双方在服务方面的发力点都在于,用户体验和基于大数据的营销管理功能。在营销活动方面,由于微信自身的社交属性,可以实现在朋友圈分享以影响更多的受众。而支付宝除了借助手机淘宝、支付宝首页为商家提供入口之外,高德、微博、UC和云OS等也可以提供场景分销支持。

双方除了在对B端的服务提升外,C端的用户体验也在不断的提升中。要提升体验,背后肯定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支付技术方面,双方自主研发的“刷脸”都已经掀开了神秘的面纱,扫码技术通过一年左右的推广期,逐渐帮助用户形成了消费习惯。今年3月在德国的汉诺威电子展开幕式的演讲中,马云就曾公开演示过“刷脸”技术。

这一举动预示着我们未来的移动支付的走向,从繁琐的双手操作中解放出来,利用人体识别技术将支付过程简化。当然,这个技术也许并不是那么完善,支付宝与香港莎莎的合作尝试这一技术推广开来,也只是尝试,目前正式对外的上线时间还不能确定。当然刷脸技术也并非是支付宝一家独有,腾讯的刷脸技术也在迎头赶上,腾讯旗下的理财通产品筹备的炒股功能,也引进了“刷脸”技术,欲打造“刷脸”开户的新功能。据品途网记者获悉,除了这两家支付公司外,其他支付公司的刷脸技术也在陆续的实验阶段,譬如易宝支付。

移动支付的想象空间:覆盖个人和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业务

只要涉及到现金或是POS机刷卡的场景,移动支付都要覆盖。移动支付代表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现金生产力,是将线下支付和线上支付融合一体的新型支付方式,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整体行业增速主要依靠大型支付公司的亮点业务,暂时还缺少硬件环境以及支付场景的普及,但各类智能设备和信息化城市的建设必然会将移动支付所需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当应用场景能够深入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中时,个人乃至中小企业端的支付就全可由移动支付完成。

新晋者连绵不绝,移动支付市场之争还未看到结局

据艾瑞数据介绍,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6万亿元,预计在2018年将达到18.3万亿元。另一方面,随着消费金融的不断发展,垂直电子商务的不断细分,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也被寄予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么大的蛋糕,自然少不了争夺者。支付宝是从电商这一个领域切入的,而腾讯借助了社交性也积累了很大的资源。支付宝在战略布局上总是先人一步,而微信支付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也明显的高出了至少半个身段。BAT中除了微信和支付宝外,还有以技术见长的百度也不甘落后。百度曾与地产商万科达成战略合作,将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万科商业地产提供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布局智慧城市;推出“直达号” 向微信公众号宣战,用搜索连接服务和人。

以上是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在支付市场上的争夺。除此之外,支付起家的银盛支付、易宝支付;(部分传统银行的)手机银行;做地产的万达和卖3C的苏宁电器也都在积极的布局线下的场景支付。

移动支付 完善O2O闭环

O2O闭环包括了三个方面:信息闭环、支付闭环和关系闭环。
微信最强大是基于社群建立起来的关系社交关系和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发散地。支付宝则是凭借在电商领域的多年经营,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以此来不断的开疆拓土。可以说,微信拥有的是信息闭环和关系闭环;而支付宝用的是交易闭环。双方在移动支付的发力,也无非都是未来实现O2O闭环。
而支付闭环对于实现O2O闭环是至关重要的。支付的本质是真实身份的连接。而且,相比社交、搜索平台的连接,支付是更有价值的连接。这个连接是直接与场景进行沟通,还是仅仅作为一个离开消费者视野的后台工具,显然具有不同意义。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