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MBA项目从1991年到现在,已经整整招了25级学生。据新浪教育了解,上海财经大学MBA面对2016年的考生推出了两项新的举措。第一:推出了一个新的项目——金融投资MBA。第二个举措是今年推出“面试观察员”。就是从优秀的校友和在读生里面选拔出若干人参与到整个面试或者说是整个考生的选拔过程中来。“面试观察员”作为过来人,面对考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对于学校倾向于选拔什么类型的考生,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MBA项目中心主任吴云珍认为:“一般的学生我们希望他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的条件,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是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年轻人。第二个要求,对报考MBA有一个什么样的条件,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是有一定的积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经济基础上的积累。第三个条件,我希望学生有能力,有担当。”

上海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吴云珍上海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吴云珍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16年新浪商学院招生访谈系列节目。目前国内各大院校的2016年MBA招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今年的招生项目中会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和话题?而招生政策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和调整?在未来MBA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走进了上海财经大学,现在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来自于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MBA项目中心主任吴云珍老师。吴主任您好,节目的一开始,请您先跟新浪的各位网友打声招呼吧。

吴云珍: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上海财经大学MBA中心主任吴云珍。

主持人:谢谢吴主任,非常有亲和力。吴主任,现在就请您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财经大学的MBA项目。

吴云珍:上海财经大学的MBA项目可以说在中国MBA教育历史上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们是1991年第一批从国务院学位办申请到试办权的这么一个MBA项目,可以说是中国MBA教育的一个开拓者。从1991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整整招了25级学生。从2011年我们商学院成立之后,我们的MBA项目开始从外援式发展,学生生源数不断地扩大,直到今天的500人到。而我们MBA的教学方式也是比较注重内涵式发展。从2011年至今,我们已经陆续取得了AMBA国际认证,通过了由MBA教执委主办的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这都是作为首批或者是第一次拿到五年期认证的院校。到现在为止,2015级MBA的招生已经结束,我们的新生也已入学。500个学生,一个不少,全员报到,这反映了所有考生对我们上海财经大学的认可度,也反映了我们所有学生对上海财经大学MBA项目的荣誉感。欢迎未来更多的学生关注我们上海财经大学MBA项目,支持我们MBA项目的发展。

主持人:上海财经大学的MBA项目,财经应该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特色。那么,我们MBA项目有没有说很好地利用这一特色?在我们的课程当中体现在哪里?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

吴云珍:这也是我被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上海财经大学的MBA项目特色到底在哪里。简单地说,我们上海财经大学在办MBA的时候,一直沿用“举校办学”的体制,也就是MBA项目的老师都是从上海财经大学一千多名专职教师中择优挑选为MBA项目授课的。所以,整个上海财经大学的优势学科或者优势的教学资源在MBA项目里面得到最大的体现。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的师资优势,对于课程设置我们也经过了仔细的调查和对比。大家会发现,所有的必修课里面60%以上属于财经特色课程,我们所有的选修方向里面也有60%的选修方向是与财经相关的选修方向。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很好地体现出我们作为财经类院校的特色。此外,我们的校友资源也特别明显,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现在上海的金融系统里面有60%以上的处级领导干部都是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所以,我想无论是从师资力量,从课程设置还是从我们的校友资源来讲,我们的MBA项目还是比较具有优势的。

主持人:刚刚对我们学校的MBA的项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几个目前在MBA领域里面比较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想请问您,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到中国就读MBA,您认为他们选择到中国来读MBA看中的是什么?

吴云珍:确实是的。在我们学校申请国际认证的过程中发现,中国MBA国际化步伐也在加速向前。如今,国外对中国的MBA项目越来越关注,例如我们今年7月份刚刚结束的全球夏令营,邀请世界各地商学院的学生来我们财大,参加由财大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使他们了解中国的商业文化,了解中国的商业环境。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不管是精英也好,教授也好,对中国的MBA教育越发关注。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这跟我们中国经济发展有密切相关。因为这两年世界经济都不是特别景气,尤其是欧洲、美国。虽然他们第二季度的财报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发现总体上世界经济复苏的态势都不是特别强劲。而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数据上,跟前两年比有所下降,但是这个7%的增长率在世界的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毕竟我们的经济总量在这里,我们的经济发展机会在这里,所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想要到中国生存和发展,包括外国人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把眼光放到中国来,不得不开始了解中国现在正在发生什么。然而,想要了解中国现在正在发生什么,最好的途径就是来中国读MBA。

主持人:好的,聊了外国人来中国读MBA。现在还有一个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报读MBA。很多人把MBA比作一项投资,他们认为越早投资收益就越好,所以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到了MBA大军当中。我得知今年我们学校就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生,92年出生。您认为在我们的MBA教育里面出现的低龄化,又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吴云珍: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媒体的报道,包括一些说法也好,都认为MBA的教育对象低龄化已是普遍现象。其实我们对这个问题做过一定的研究,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对每一年的录取数据中的年龄分布也做一个简单的统计,会发现“低龄化”很有可能是一个误解。2011级学生中以30岁为界,30岁以上的学生占43%。但是到了2015年,我们录取的学生里面,59%的学生是30岁以上,41%的学生是30岁以下。因为没有拿到其它院校具体的学生录取数据,没发就总体来说,但就上海财经大学MBA而言,我们发现在我们项目里面不存在“低龄化”现象。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对我们培养目标与对象越来越明确,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未来的商业领袖。既然要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我们就需要求我们的考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与管理经验的积累。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要有一定的经济积累。大家知道,报读MBA还是需要一定经济支持的。也正是因为这三方面的积累要求,会导致我们一些低龄化的考生越来越少地出现在我们的项目当中。

主持人:好的,感谢您分享对这个问题的独到认识。您刚刚说到MBA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也就是说培养的是适应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人才。而最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选择了自主创新创业。我们的学校会对这些想要创新创业的学员提供哪些实际性的帮助呢?

吴云珍:创业与创新教育一直以来中国的商学院都在大力提倡。但具体怎么做,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既然主持人问到,我就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财大MBA项目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做法。分两个层次来说,第一个层次,也是大部分的商学院现在都在做的第一课堂。我们会开设商业模式创新、创业型企业的营销管理,甚至创业与创新独立的一个课程组合来给学生教授一些创业知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开设大量的讲座,邀请有些创业经验的人,有些风投的基金,有些天使基金人,到项目里面来,帮助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指导。可能这些都不足为奇,大部分商学院现在都在开展这些活动。所以我想针对有创业意向的考生或者是网友们多聊一下上海财经大学除此之外还做了什么有特色的东西。我们一直在探索,作为财经类院校,应该怎么样帮助学生们进行更好的创业。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那就是云贝集团给上海财经大学捐赠了一百万元专门用于支持我们商学院的创业创新教育。这100万元跟一般的基金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是中国教育或者中国商学院第一笔真正的纯公益的创业基金,也就是说这笔基金投给我们学生的创业项目是不求回报的。它既不要求你股本上的回报,也不要求你将来怎么把这个钱返还给母校,纯粹是母校对于作为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梦想同学的一种支持。这笔创业基金我们怎么样用呢?我们决定用大赛的形式来正确地,公开公平地发放这笔创业基金,地发放。所以,我们在今年年初MBA就面向所有的校友和在读学生发出了一个商业计划书征集令,进行一场创业大赛。对于这次比赛,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我更希望的是给学生一种智力上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推出了一个活动叫SN创业季,我们通过多种维度、多种角度帮助这些提交了创业书的创业团队,给他们必要的支持,给他们对潜在风险的必要提示,甚至邀请很多我们已经有创业经验的校友跟同学们分享,例如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项目?当时做了这个决策,为什么会成功?或为什么会失败?通过SN创业季的系列辅导后,今年8月29号创业大赛正式落下帷幕,获得一等奖的同学获得了第一笔创业资金支持——10万元人民币。说多不算多,但是从学院的角度来说,说少也不算少。可是这10万,我们的学生也没那么容易拿到手。要如何才能能拿到呢?他需要将自己的创业项目正式在工商局注册,待公司正式开始运营了,这笔钱才能打到他的帐上。也就是说我们的创业大赛不单局限于一本创业计划书,我们的真正目的是鼓励我们的学生有梦想,并且把梦想付诸实现。

通过对历年来进行过创业的考生或者是有创业经验的校友进行一些回访,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会发现创业期很容易度过,只要企业注册成功了,很容易进行一些小的规模的运营。但是它怎么样生存下去?怎么样发展?往往是创业企业很容易碰到的难题。从学院的角度讲,怎么样帮助这些已经在创业路上的学生继续追求他的创业梦想,我们为此推出了一个整合实践项目。可能很多高校都在做,也叫“行动学习”。但我们上海财经大学的所谓行动学习跟其它院校有什么不一样?最主要的一点,我们特别帮助正在创业的学生,若他们就自己的创业项目提出问题、提出困难,学校就会组织相关资深的专家、博导、教授,入驻他的企业,带领一队精英学生就他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和考察,最后给出一个被认为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我们的创业教育,从学生的创业梦想开始,到帮助创业梦想落地,最后在其追逐创业梦想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智力上的支持和帮助。

主持人:听说这个支持是全方位的,从头到尾都会跟踪,不会出现虎头蛇尾。

吴云珍:是的。我们很希望看到中国的比尔盖茨诞生,或乔布斯在商学院诞生。同时,我们认为这是作为商学院应尽的职责。

主持人:除了我们的创新创业浪潮非常火爆之外,还有一股浪潮同样不可小觑,就是互联网+。在这样大背景的影响下,您认为我们商学院以及MBA教学如何应对此热潮?

吴云珍:实际上,对于教育而言,互联网意味着两件事情:第一,怎么把互联网知识告诉给MBA学生。从商学院的角度来讲,肯定是通过课程的开设以及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现在互联网浪潮中企业正在做些什么,学生们现在正在研究些什么。除此之外,对于教育者而言,互联网上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教育。怎么样帮助我的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工具来更好地完成他学业。这里可以跟各位简单地分享一下,目前我们商学院正在筹建MOOC工作组,希望将来我们能把一些特别受欢迎的课程,通过MOOC的形式推荐给所有的有意向来报考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或者是通过实名登录的方式来帮助现在在读的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现有知识。

主持人:说到商学院,其实它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这个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市场,另一方面,来自于同行。因为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学院都在崛起,您认为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我们商学院应该如何避免同质化教育。另外,好的商学院应该具备哪些标准?

吴云珍:这些问题也确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同质化竞争是谁都不想看到的,同质化竞争最终会导致大量的同质化产品,最后将被市场淘汰。各个商学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追求自己鲜明的特色、特征,让所有的考生及在读学生能够牢记。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为例,我认为财大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经验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的。

在谈到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特色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叫做“美美与共,各美其美”,这是我们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少数民族文化所提出来的一些看法。用在商学院上,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首先第一个四个字是“美美与共”,指的是同一个禀赋的商学院,我们会建议能够形成比较相同的特色。比如说上海财经大学很明显是一所财经类的院校,我们财经类院校的商学院的鲜明的特点就是财经,一般工科大学或者理科大学是没法跟我们媲美的。我认为我们的商科教授、财经类的师资力量,我想任何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管院也好,它的商学院也好,跟我们是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所以这是“美美与共”,我们希望同一禀赋的院校的商学院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其实就这几年来,我们已经很明显地发现,中国的特色院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我们确实会发现比方说综合性大学的商学院定位,我们财经类院校商学院的定位,还有理工性大学,比如哈工大此类大学商学院的定位,或者是管院的定位,都已经明显出现了一些很明显的区别。如果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还是会出现一个问题,同质的商学院怎样凸现自己的特色呢?在这一点上财大做得比较明显,在同样的财经类院校里,我们的优势学科特别明显,我们的财务、金融,在全国应该讲都是首屈一指的优势学科。我们MBA或者是商学院的建设就是依托在优势学科的基础之上,包括我们专业课程的设置,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生源结构,师资构成,以及最后通过校友的就业分析,在这当中会发现上海财经大学在同类的财经类院校里面所突显出来的特色。

主持人:好的,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财经、金融。聊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来聊聊考生比较关心的一些话题。现在有很多人还在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报考MBA,因为他们觉得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如果要了解一个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非常的快捷方便,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影响下。您认为在当今的这样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花2、3年的时间和一笔不菲的学费读MBA,究竟是值还是不值?

吴云珍:我觉得主持人这个问题是没有问对人。因为只要是问一个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员工都会觉得把时间和精力、金钱放在追求知识的这条路径上永远都是值得的,永远不嫌迟,也永远不嫌早。迟,你年纪大了来读MBA我们欢迎。早,只要你具备读MBA的基本条件,你来读,我们也欢迎。这是从一个高校、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跟所有考生和主持人分享的一点心得。但反过来,就您刚才提出的问题,当我跳出一个高校从业者的身份单纯地来看,就像主持人刚才提到的,现在所谓的效率就是金钱,正是因为效率就是金钱,机会特别多,任何发展、任何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的考生而言,只要你的时机到了,基本条件符合了,赶紧来,读书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

  主持人: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读MBA这个专业?而且我们学校在面试的过程中更注重考生的哪些素质?

  吴云珍:这个问题很简单,跳出上海财经大学这个框架,在中国或者世界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人适合读MBA。我做过一个简单的总结,觉得读MBA,一般的学生我们希望他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的条件,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是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年轻人。有追求、有梦想是基于我们MBA的培养和一般的学术型学位的培养是不一样,我们希望培养的是未来企业领导者,未来商界领导者。你一定要有这样的梦想,这样的追求,再来读这个专业,你就会发明白为什么学校要设这些课程,这是第一个要求。

第二个要求,对报考MBA有一个什么样的条件,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是有一定的积累,这个积累包括我希望他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为MBA毕竟是一个硕士研究生,既然是硕士研究生,所以,你的本科学习必须要顺顺利利完成。其次,我希望他们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积累。未来你的目标是做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是做一个商界领袖,可是现在一定要有工作经验,一定能对现在产生的企业问题、经济问题,不论是中国的经济也好,还是世界的宏观环境也好,有所理解,这是实践经验上的积累。第三,还要有经济基础上的积累。虽然中国各地MBA的学费标准略有不同,但就各地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而言,要读MBA还是要付出一定经济成本的。当然放在世界范围来讲,中国的MBA定价还不算高,但是对于考生而言,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是必要的。   第三个条件,我希望学生有能力,有担当。最主要的一点,在中国来讲绝大部分的MBA都是在职的。在职的MBA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接下去的两到三年时间,他得处理好家庭、工作和学业之间的关系。大家知道,在国外有一个很普遍的说法,叫三个S理念。一个是study,一个是social,一个是sleep。可是摆在我们MBA学生面前的恰恰就是这三个都要做到。

主持人:好的,这是一项投资,越早投资回报越高。在2016年的项目招生中,我们有什么新的举措和调整吗?

吴云珍:有的,创新精神不光是体现在全国经济上,也体现在我们整个教育项目上。面对2016年的考生,我们推出了哪些新的举措呢?第一,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项目——金融投资MBA。这是呼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调整。上海财经大学作为在金融领域有特殊或者是有优异表现的一所财经类院校,需要对大的环境有的响应。另一方面,我们发现考生很多来自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服务行业。面向这一部分考生,我们推出了金融投资MBA,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设置、第二课堂、出国游学等方面,我们都会有特殊、更高、更严苛的要求培养他们成为金融界的优异管理者。这是第一个举措。

第二个举措,往年我们叫“圆梦使者”,今年我们推出“面试观察员”。这个“面试观察员”是干什么的?就是从我们优秀的校友和在读生里面选拔出若干人参与到整个面试或者说是整个考生的选拔过程中来。“面试观察员”作为过来人,面对考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我觉得从考生的角度来讲,一方面他能真真切切地了解到上海财经大学读书,上海财经大学校友究竟意味着什么,究竟将来要面临着一个怎样的处境,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他们的师兄和师姐,给他们一些真正有益的报考建议和意见。

主持人:好的,我再次提醒一下,今年我们财大的MBA项目有两个明显的变化:第一,我们今年开设了一个新的班,叫做金融投资MBA,如果您对这个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第二,我们的优秀校友会参与到我们的面试环节当中,叫“面试观察员”,校友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刚刚说了这么多,节目的最后我们再来畅想一下未来。在未来我们财经大学的MBA项目会有怎样的发展战略?

吴云珍:从财大本身来讲,我相信未来我们的MBA项目一定会做的更强。所谓做强,我们现在规模500人,已经很稳定了。希望以通过国际认证的抓手,把整个上海财经大学MBA的教育质量再上一个台阶,真正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MBA项目。放眼整个中国我们会发现,跟美国做对比也好,跟印度做对比也好,实际上我们的MBA市场还是非常非常大的。就美国来讲,数据统计表明,美国基本上现在每一年硕士毕业生里面有20%是给MBA。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差得远了。所以,MBA教育在中国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第一,我们的市场还是很广阔。第二,我们怎么样做出有中国特色,有各个院校特色的MBA,我想各个院校都在不停地探索和努力的进步过程中。

主持人:好的,再次感谢我们的吴主任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我们的新浪商学院节目当中。在这里我们也祝福我们的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MBA项目能够越办越好,能够为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也祝愿我们所有的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取得好成绩。好的,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会!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