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的才子才女们


整个北京之行我都十分愉快,由此也结识了中欧的另一个圈子。中欧几乎每一届,都会有一群这样的男生,他们大多毕业于中国的老牌名校,譬如:清华、北大、浙大、人大、南开、哈工等。这些人往往来自于中国内陆地区,从小都是各地的学习尖子,甚至高考状元,但也绝不会是书呆子——书呆子是进不了中欧的。他们与小资、时尚无关,也不太关心身边的八卦。他们喜欢讨论国家大事,对时事政治总怀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毕业后找份高薪工作不是他们的兴奋点,如何治国平天下才是人生最宏大的抱负。他们想做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但骨子里也有中国传统知识份子的清高,对世俗怀有几分偏见。

我挺欣赏这样的男生,尽管有的时候他们很偏激,口气里满是恃才傲物的轻狂。但念在人家真有才华的份上,我完全可以理解、包容。

女人看男人的才华,就像男人看女人怀孕一样——都是一目了然。才子向来都是每个女人仰慕的对象。念中学时,我就特别欣赏年级里那些才气过人的男生们,喜欢读他们的作文,听他们的言论。毕业后,这些人往往都考上了国内一流的名校,而使我和他们无缘再在一起。好多年了,身边再也听不到充满智慧的妙语连珠,而今,中欧却帮我网罗了一群。

才子我很容易辨别,但对才女似乎总有些迟钝,莫非重色轻友的缘故?

北京之行里,我们这一届除了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女生叫Lucy,也不知是谁找来的,反正我之前不认识这个人。但夸张的是:她居然就住在我们对门寝室!几个月下来了,我对她却没有半点印象。但应该不是我的问题,她自己不太活跃倒是真的,我真的从没看见过她在社交场合出现呢。

尽管她不太主动,但我还是能感觉得到这人挺好相处,脾气温和友善极了。我们在北京的日子里住一间屋,话渐渐多起来。这时候我才切身感受到找个“老乡”做室友是多么轻松!Lucy也是上海人,比我大两岁,从小一路名校念到复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在一家欧洲老牌汽车公司干了6年。但我们班那群上海同学几乎个个不是复旦就是交大,再说她的工作经验也没什么特别的啊。可为何清华哥非跟我说她是“才女”呢?好像南开哥能把她“请”来北京,也是一副开心得溢于言表的样子。

Lucy真是奇怪,我心里嘀咕道:那么好玩的活动,又是包吃包住,居然扭扭粘粘不肯来?

反正刚开始我是没怎么发现她有才,倒是一路上我们絮絮叨叨很是投机。聊的都是些成长中共同的回忆。我们都出生在80年代的上海,儿时的记忆里,这座城市没有新天地,没有金茂大厦,有的只是夏天树荫底下的乘凉,和放学以后弄堂里的嬉戏。

我们都曾是“上海申花队”的球迷,喜欢听90年代小凡主持的电台节目“翩翩情”,“新概念”作文火爆的时候我们恰好都在念高中。10多年过去了,我们至今都还记得第一届那个建平中学叫丁妍的女生写的《东京爱情故事》,尽管当年她只有14岁,文笔却成熟得令所有评委惊呼:此生前途无量,或许又是一个张爱玲。


我们兴致勃勃地谈论各自高考那一年写的什么作文。她好可怜,千禧年就在高考作文里写“上海世博会”了,那时谁也不晓得“世博”是啥玩艺,没想到之后的10年间,每天都要被无数世博的信息狂轰滥炸。我就幸运得多,那年的题目叫《面对大海》,很适合给我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反正怎么写也不会跑题。果然,最后高考语文我考出了问鼎全校的好成绩。而数学、物理却终究没有发生奇迹,最终和第一志愿北京师范大学失之交臂。

我们聊得如火如荼,一分钟不停地神侃,全然不顾外界的事物。南开哥一遍遍把我们拽回现实中。哈哈,他一定很讨厌我,和他抢Lucy, 破坏了他们聊经济政治的好机会。

查看《彼岸》更多章节请点击作者姓名。

附:《彼岸》以中欧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商学院为背景,真实展现了原汁原味的MBA学习生活,共15万字,希望给到想了解MBA的人士最“一手”的经验分享。小说目前连载于微信公众平台:ceibsnovel,独家授权与经理人分享网及MBA宝连载,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或经理人分享网予与授权。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