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学里,只评说下生活美学部分。

那传统生活美学同样包罗万象,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造园游山,若要一一剖析其内里精神,审美情趣,那各位早聚早散,这一定是一篇充满各种"天人合一、德礼双修、道法自然、意向、中和、韵味”等一系列点不明,说不透的传统字眼的自由组合。

一个真正看懂了美学和传统间关系的人都不该用那么模糊的字眼来作为结论。你要遇到各种大师动辄用上儒释道以及那些字当作结论的,你就呵呵他。

我权当自己是个砸场子来给传统美学一个归纳。
就一个字:

别呵呵。听我讲完。

一、先看字面 :闲 。

《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宋 李纲《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大概近年所操之说有二:闲暇则以和议为得计,而以治兵为失策;仓卒则以退避为爱君,而以进御为误国。”
这里闲暇皆是平安无事的意思。闲,平安平静之意。

国人不求大富大贵也要求平安之福,不求波澜壮阔而求平静如水的生活,是相对比较独特的一种传统思维。

《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庄子·大宗师》“其心闲而无事”。
此两次闲,均有自由,安逸之意。
古人常除了争取功名,死而后已的主流思想外,脱离受控性社会的掌控,摆脱对社会事功追求的苦累也通常被后人称道。如竹林七子,陶渊明等往往会比身居朝政,身先士卒的人更加容易被记住。

武林纷争中,我们也总是会站在绿林好汉一边,而另一边,我们称狗官,奴才,阉党。
之上仅仅是在字面引申的精神层面来说。

细说到审美意识,闲,是怎么从艺术层面去影响传统的生活美学的?

我们来看几本书。
《长物志》 明 文震亨著
开篇序言就说:“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

啥是长物?就是身外之物。啥是闲事,就是玩好之事。
原文这么说的“然则凡闲适玩好之事,自古就有雅俗之分,长物者,文公谓之“入品”,实乃雅人之致。
闲适的事情,玩得溜的,就会雅致,有情怀。
传统文化里,正业都是耕田读书。其他艺术爱好都算闲业。

《闲情偶寄》 清 李渔
书名就直抒生活是为了闲情之美,闲情是文人对美学的基本要求了。
这两本书基本算得是上明清时期,甚至到至今对中国传统美学最深入和全面的介绍了。
告诉大家怎么修园子,养花草虫鱼,琴棋书画样样都讲,休闲宝典,同时也代表着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识的传达。

再看一些词组。
闲游。是一种游的姿势吗?必然不是。

《庄子·外篇·天道》:以此退居闲游,则山海江林之士服。

在有闲人生通过游历的实践去寻找心灵的自由与超越,而达到真正心闲的境界。

《庄子·外篇·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这游,游出了基本法。

入兴贵闲---《文心雕龙》
指在自然环境中兴发情感,关键在于闲适的心态。
就是当有事没事,蹦出的词,比起尽心雕琢更有雅意。

闲赏

赏,本身就是指审美思维和动作。赏花赏月赏秋香,不就是我们大才子们的生活闲趣吗?
唐 温宪《杏花》:澹然闲赏久,无以破妖娆。
闲赏,实际是一种对闲情之际,以趣玩之心,赏雅物的一种心态。
说那些,拗口得很,简单讲。
你闲居,你就是归隐山林的孔明、陶渊明,铮铮傲骨,能屈能伸。
你闲游,你就是寻山问水的李白,徐霞客,胸怀丘壑,落笔有神。
你闲逸,你就是安享雅趣的嵇康,唐伯虎,竹下诗乐,花间词酒。

你闲。就是最美中国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王昊诚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