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 的重要性可能被严重高估了!

Managershare:“情商被捧上天的时候,需要与之匹配的道德品质来约束。”说得好。

自从情商的概念在1990年被提出,就被许多领导者、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学家视为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关键。情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是一种能够识别、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软实力”,情商的地位被越抬越高,在学校、公司被大力推广。我们这样教育自己:高情商能帮助我们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在任何场合都游刃有余,远离争议、免于困境。更有很多人会说,智商没有用,情商高才最重要。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情商固然重要,但是鼓舞他人和操纵他人这两种行为只有一线之隔。研究已经表明,当人们过分钻研如何使用情商,会有操纵他人的危险,心术不正的人完全可以控制他人的情绪,诱导他们做一些有违自身利益的事情。

伦敦大学的Martin Kilduff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研究了过分追求情商可能导致的害处。他们发现,许多高情商的人善于伪装、隐藏真实的自己,为了个人利益故意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操纵他人,这样的桥段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

蛊惑他人:

敬畏效应 | Awestruck Effect

有一种过度注重情商会带来的负面效果,被称为“敬畏效应”(Awestruck Effect),也被称为惊吓效应(dumbstruck effect)。

一些情商很高的人,善于在谈话、演讲时使用技巧感染他人。如果你的沟通是抱着高尚的目的,就会取得好的效果,比如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然而,剑桥大学Jochen Menges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当一名演讲者饱含激情地讲述鼓舞人心的内容时,听众们不会注意其实际传达的信息,也很少能记住具体的内容。而更讽刺的是,听众们由于受到了情绪的感染和触动,会宣称自己能将演讲的内容复述得八九不离十。

敬畏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超乎你的想象。试想,如果一名领导者的价值观与群众实际上是背离的,但由于善于掌控情绪,为了私利而混淆视听、操纵大众的情绪,让他的追随者停止逻辑思考,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上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曾有一名独裁者,花了多年的时间来研习身体语言对于煽动情绪的影响力,不断操练自己的手势、动作。他在演讲的时候擅于战略性地表达情绪,甚至在需要的时候,会流下动情的泪水,因此获得了无数拥趸。——他的名字叫做阿道夫·希特勒。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家Stéphane Côté及其研究团队在大学校园内开展了一项针对马基雅维利主义(注:马基雅维利主义是三种黑暗特质之一,表现为喜欢冷酷地欺骗和操纵他人。)的调研,根据测量的分数,评估出员工们在工作中耍弄权术、战略性控制情绪的能力。结果表明,那些在马基雅维利主义测试中的危险系数越高的人,情商越高,即两项指数成正比。他们倾向于利用高情商压制对方,实际上在削弱其他同事的利益。

也许,我们对情商学盲目崇拜的行为,本身就体现了“敬畏效应”的危害。洛桑大学的John Antonakis教授所说,“还未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对情商的趋之若鹜和实践操练已经走在了前面。”

造成双向误解:

透明度错觉 | Transparency Illusion

也许你觉得,只要不存坏心,不误入歧途,掌握情商就能读懂他人的情绪,工作生活就能一帆风顺。但其实,即便出发点是好的,过多地注意情商也可能会引发他人的误解,影响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学家 Heidi Grant Halvorson研究发现,当你试图传递给他人信息时,他人接受起来,就可能变成了截然不同的解读。

大多数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人眼中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可以被称为“透明度错觉”(Transparency Illusion) :给予信息的一方相信,他们的意图都已经表达得明明白白,尽管他们并没有真的把这些意思表达到位。每一个人都假设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透明的,认为自己就算没有把话说透,对方也能了解自己的意思;但事实上,对方根本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理解。——这是为什么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如此困难的重要原因。

1998年的一个实验中,研究对象被要求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谈判,每一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作为谈判的目的,但是在谈判过程中保密。结束后,乙方要说出甲方谈判的目的,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的透明程度。结果,只有26%的乙方回答正确,但是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甲方认为,在谈判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整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意图

当一些人过分考虑情商,认为自己在使用一些“人际技巧”,试图巧妙地传达自己时,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你摆出“我受了伤害”的脸,以为对方会主动像你道歉,结果别人把你的表情解读为“我完全没有受伤”。

你回到家,妻子做了一桌的饭菜,以为埋头大吃就是对妻子手艺的欣赏,妻子却以为你毫无赞赏之意,而独自生闷气。

你故作聪明,送999朵玫瑰到ta楼下,以为会对方会惊喜,对方却因为这种唐突的行为而感到尴尬。

这其实也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认为应当婉转,很多话不要说透。其实,心理学家Halverson建议,如果你希望更好达到彼此的理解,直白、清晰、明确地表达意图,而不是释放模棱两可的信号,希望对方花更多的功夫来理解。因为,你控制不了别人如何理解,你能控制的只是自己如何表达,清晰直白的表达也许一时会引起对方的情绪,却能避免出现长期的问题。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高情商

既然情商会蒙蔽我们的双眼,高情商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者Dana Joseph(中佛罗里达大学)联合Daniel Newman(伊利诺伊大学)分析了各种高情商和工作表现之间的关联情况。他们研究了分布在191种不同职业中的几千名员工,发现有一些职业是需要一定的情商技巧的(注意:只是适度的),例如销售、房产经纪、客服代表和咨询顾问等。因为这些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在于感染和说服对方,或与对方维持好的关系,从而达到目的。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揣摩对方的心情、同时调节自身情绪,由此才能在高压的环境、业绩压力下更有效率,面对客户更友善,总体表现更好。

然而,在另外一些(低情感需求的)职业,比如机械师、科学家、会计等,过多追求情商反而是负担。因为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精力应该更多地花在专业上,而非人情世故。如果你的工作是数据分析或者汽车维修,花时间解读对方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都会让人分心。

换句话说,对于你做好工作本身来说,并不需要过多地使用情商,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最后,还有一个事实:你对于自己的情商高低,并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如我们之前曾经谈到过的,无知的人往往会自以为聪明,曾有学者研究过,对于“我能辨认出人们是怎么想的,就算他们没有告诉我”和“我非常善于安抚别人紧张的情绪”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得到客观准确的答案?结果发现,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被自己精确评估的,很有可能,你以为自己情商很高,但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严谨的研究指出,情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高估了。情商(就像其他任何技巧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它终究只是一项技巧。所以,对于大力鼓吹情商的行为,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如Kilduff教授所言,“情商被捧上天的时候,需要与之匹配的道德品质来约束。”

研究人员还发现,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那些喜欢清晰、直接地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比那些猜不透的人要幸福快乐很多,也对各种人际关系更加满意。人们渴望被理解——这是一种基本的需要——喜欢清晰直接表达自己的人,更容易被人理解,从而感到快乐和满足。就像约翰·列侬(披头士创始人)那句出名的言论:直接和诚实可能无法给你带来“许多”朋友,却能给你带来“对的”那几个。

Be direct. Be honest. This values more than any interpersonal skills.

以上。

来源:Knowyourself

译者:刘骁璇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Adam Grant Emily Esfahani Smith
来源:长江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