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个总能让人产生美好遐想的词。有的时候它更像一个永恒的童话,让无数人深深迷恋、痴心不改。不过,旅行真的有那么美好吗?怎么有些人辣么讨厌旅行,比如我面前这位老阿姨。

有人讨厌旅行

 这位老阿姨现在的处境正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求之不得的:自由自在,且没有金钱和工作压力,有大把的时间和成本去看世界。不过说起旅行,她就开始皱眉。“旅行太奔波了,还是住自己家里好”,“一个人去旅行太孤单,两个人去旅行要吵架”,诸如此类的理由。

她讲起年轻时候,很多次旅行总是行至半程就很想家。再者,旅途中,交朋友并没有那么容易,有时候遇上了可以说说话的,却走着走着就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赶……

我身边还有一位同事貌似也不爱旅行。他是职场精英,家庭美满,事业红火。不过跟他谈起旅行时,也并没有在他脸上找到任何火光,只是若有所思地说几年之后吧。当我正要拿“再不旅行就老了”这套理论来说服他时,他猜出我的意图,淡淡地笑了笑,“现阶段我还不适合旅行。”

 

他出身小城镇,很小的时候就到外地求学,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过了十几年四处漂泊住狭小出租屋的生活,去年刚刚买了房子成了家,接下来几年正是好好修生养息的日子。而旅途,说到底是一种文艺的漂泊,正是他所厌倦了的。

 

旅途中除了正面激励还有负面馈赠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旅行是一种精神救赎,一种暂时避开现实追寻自我的朝圣方式。人们每每心气儿不顺了,就哭着嚷着要去旅行,他们认为旅行能“带你装B带你飞”。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旅行都会美好,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适合旅行,有的时候可能操之过急,有的时候可能状态不对,让你并不能通过旅行来修复自己。

 

不理想的旅行不是小概率事件。每个人都不是圣人,都有各自的脾性和心境,孤独、漂泊、生活不便……都是旅行中实实在在的负面馈赠。如果你自觉现阶段无法接受这些负面馈赠,那么还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及一份恰当的心态。

 

说到这儿,不得不罗列下旅行中的正面激励和负面馈赠。是的,旅行是有负面馈赠的。人们谈起旅行,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兴奋,恐怕压根就没想过负面馈赠吧。

 

旅行中你能获得什么?认识新朋友、美丽风景、丰富的见闻、运动健康等;旅行中你需要忍受什么:别处生活的不便、重重的行李、钱不够花、孤独、疲惫。这些在你要踏上旅程之前都要综合考量。当你心怀对旅行的憧憬之前,尤其要先衡量一下自己能否接受旅行的负面馈赠以及能接受到什么程度的程度。

 

什么样的状态不适合旅行

 

曾经有个人告诉我,他厌倦了在路上的感觉,因为住在郊区,每次上下班就是一趟遥远的进城下乡之旅。闭塞拥挤的地铁空间,漫长无聊的路途,再加上时不时的出差,这样的生活状态,再去奔波跋涉的旅行,恐怕收获的只有厌倦。

 

因此,要判定自己是否适合旅行,就看看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或者自己讨厌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是否包含旅行的负面馈赠,比如讨厌常年奔波出差、经常搬家一年超过十次、工资微薄生活拮据,生活闭塞不善于结交新朋友……在这些人的眼里,旅行可能是噩梦。

 

常年漂泊的人,如果你厌倦了生活的漂泊,就不要独自出远门了,至少不要去穷游?旅行说到底一半的时间在路上,需要体力,也需要强大的内心,行走的路上,有时候是几个人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容易孤独。

 

孤独久了的人,在没有小伙伴陪伴的前提下,也不要轻易去旅行。注重享受生活的人,没有准备苦行的心态,也不要去。如果你追求舒适平滑的旅行,那还不如花大把钞票去一个地方度假。

 

总之,谨慎出行,直到你觉得自己的状态对了,就可以出发了。而心态的准备,最终就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童话——完美的旅行。

 

美好的旅行也会被毁掉

 

当然,时机对了,不代表旅行中就不会有幺蛾子。你所喜欢的旅行的正面激励也有可能变味,甚至毁掉你的旅行。比如你想看风景,但是挑了十一去最热门的景点,这样的旅行就变成了干苦力,花钱遭罪。什么是风景,就是风光们是主角的画面;一旦人多,风景就会变味。

 

再比如不自由的旅行,罪魁祸首就是跟团游。跟团游就是带着枷锁的旅行,不动脑子的舒适以及时不时对不自由的抱怨。也许你因为便宜而选择了跟团游,但你要知道有些钱不花到一定数目,并没有什么用,有的时候可能会给你带来糟糕的心情。

 

再然后就是糟心的旅伴,这个人可能是你的朋友,也可能是临时组的CP,或者是旅途上的陌生人。要判断对方是不是一个好的伴侣,就得先问自己,最在乎什么。如果你最讨厌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那就不要和经常对人品头论足的人一起出行。

 

如果一定要出行,请给自己一个理由

 

说到这里,我还是爱旅行的,只是经过太多次不愉快的旅行后,变得更谨慎出行了。我承认我在对待旅行时,并没有完全中立的思考。我想很多人可能也一样,对待旅行或多或少地加入了自己的理想幻化。在旅途中能获得心灵的慰藉,更像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如果你想从旅行中获得什么,建议从开始旅行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旅行?

 

工作不如意?感情纷扰或空白太久?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归结起来,哭着嚷着要去旅行,多半是因为对现状不满!

 

有的是身处的现实环境不如意,想通过旅行来获得释放;有的则因为现实环境太安逸,想尝试新鲜的刺激。前者类似一种“逃跑”的姿态,后者类似“出走”的姿态。然而离开属地去到陌生的别处,真的就能修复自己、救赎自己吗?

 

想要美妙的旅行,先要保证旅行的质量

 

或许最美好的旅行只存在于人们心中吧。不过你仍然可以做些调控,保证现实中旅行的美好程度。

 

首先,去远的地方。大家都在讲旅行的意义是发现未知,激活人生。因为到一个新的环境,你会从不同于当地人的角度看待那里的事物,自然就会得出不一样的启发。当然,这是建立在你旅行的地方,对你来说完全新奇的前提下。如果你并不是那么观察入微,或者跟团游没有深入当地人的生活,劝你还是不要去太近的地方。

 

究竟走多远,才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如今中国越来越同质化的城市面貌,从厦门到青岛、从天津到长春,不仔细观察,你也许并不觉得有多新鲜。不仅城市同质化,所有的古镇、所有的山、峡谷、农庄,貌似都一个样。如果你是一个新鲜感患者,在选择旅行地点时还是多考量考量。

 

在你心中旅行有多神圣,选择旅行目的地时就要有多谨慎。尽量选和自己居住的城市差距较大的地方。比方在上海居住,就可以考虑去西藏看看;居住在昆明,就可以考虑去内蒙看看。如果你想要更大的新鲜感,居住在亚洲就该去欧洲、美洲、非洲看看。

 

其次,带上足够的钱。这个不用多说,旅行说到底是一个富贵病,没有钱,你可能可以得到暂时的异乡人的帮助,但你总不能全程都靠人接济吧,那不成了乞讨了。

 

再次,跟谁去旅行很重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旅伴,不管是新认识的还是老朋友还是亲戚,保证你们的气场合拍,否则你就等着旅行幻灭吧。我有个朋友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不愉快的经历。也是出于想要改变一成不变生活的初衷,她一反常态地为自己订立了十一出游的计划,要知道从前她说想旅行那都只是喊喊口号。然而原本这难得一次的心灵救赎之旅,却被两个致命伤给毁了——跟团游和一个气场不和的旅伴。以至于行程还未过半,她就走不下去了,急切想回家。

 

最后,提前做计划是好,但也要留一点随心所欲的空间。提前做好计划是必须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看上去很帅。虽然有的人认为,计划做太多就没有惊喜了。但没做计划,获得的更多是惊恐吧。所以还是好好做计划,然后留一点余地,可以自由去发现。(文/锦源)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