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时间,A股市场出现了接连非理性下跌的行情。鉴于股市较大的下行压力,并为减少国内金融市场触碰系统性风险的危机,管理层也出台了多项举措,试图维稳股市,减缓市场的波动风险。其中,就包括了中金所系列新规的出台以及熔断机制的发布等。

以熔断机制为例,随着股市波动风险的不断加剧,监管层对这一政策的推进速度也出乎了市场的意料。

其中,在9月6日晚间,证监会深夜发文表示,将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然而,就在次日,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中金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规定,而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9月21日,即下周一。

由此可见,随着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的到来,或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A股将会迎来中国式的熔断机制。

按照相关的规则显示,在实际操作中,未来或将采取分档确定指数熔断的时间。简而言之,即当市场触发5%的熔断阀值时,市场将会暂停交易30分钟;而当天14:30以及之后的交易时间内,若市场触发5%的熔断阀值,及全天任何时间段内触发7%的熔断阀值时,市场将会暂停交易直至收市。对此,随着中国式熔断机制的规则传出,却引起了市场的广泛热议。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式的熔断机制出台,实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A股市场的“玩法”。

纵观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主要把“熔断”划分为“熔而断”以及“熔而不断”两种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以我们高度关注的美股市场为例,其基本以“熔而断”的表现形式为主。

回顾国外成熟市场多年来的表现,在其指数平稳表现的背后,实则也与成熟的市场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纵观历次的大跌行情,熔断机制对当地市场基本起到了不错的保护功能。

然而,与之相比,中国式的熔断机制,却需要重新解读。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大因素的影响。

其一、中国A股独特的交易制度,可能让熔断机制的功能大打折扣。

实际上,对于多数采用熔断机制的国外市场而言,其交易制度相对灵活,并没有诸如涨跌幅限制等问题。

然而,在中国A股市场,不仅存在涨跌幅的限制,而且还采用了“T+1”的交易制度。由此一来,实则也会让熔断机制的功能大打折扣。退一步来说,在原有的涨跌幅限制基础之上,再度采用熔断机制等制度,实则也算得上是多此一举,其“熔断”效果并不显著。与此同时,在熔断机制的模式之下,未来A股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也将会备受市场的高度关注。

其二、在非理性的下跌过程中,中国式熔断机制,或会让市场无法充分释放出下跌的风险。

对于中国式熔断机制的出炉,其本意就在于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的行为,试图减缓市场的波动风险,然而,若按照相关的规则,即当市场出现非理性的下跌走势时,可能会触发到市场暂停交易等问题。由此一来,在市场加速释放风险的过程中,其潜在的做空动能并未能够得到充分地释放,实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一个交易日市场的抛压风险,并延长了市场的调整时间。

其三、因存在交易制度的限制,对于普通散户而言,或进一步加大持股的风险。

在现行交易中,中国A股采取的是“T+1”的交易制度,而对于股指期货市场,则采取的是“T+0”的交易制度。由此一来,也形成了期现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等现象。不过,在熔断机制之下,当市场处于非理性的下跌行情时,散户往往无法迅速逃离,从而容易加大自身的持股风险。显然,在市场交易制度受限的大环境下,普通散户也缺少了纠错的权利。而在熔断机制模式之下,散户的盈利难度也只会越来越大了。

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式熔断机制的正式出台,实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A股市场的“玩法”。因此,笔者认为,在熔断机制落地之前,监管层也确实需要进行充分谨慎地考虑,并进一步加快A股市场的制度性改革,完善散户对冲风险的方式等,以应对熔断机制下的潜在风险。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