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经验的问题是如何用对经验,而不是生搬硬套。

前些日子见过一位履历光鲜的咨询师,有意用几个管理学名词试探,对方要不就是全无反应,要不就是眼神迷惘,自顾自说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与话题和所涉行业全无关系。根据我的经验,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个行走江湖的混子,一套理论走天下,就看客户好不好蒙。

咨询这行似乎特别讲究经验,履历上涉及多少企业往往是最大参考值,但可惜南郭先生特多,这几年碰上的几乎全是滥竽充数之辈,甚至让我有智商上的优越感。我也发现,越是没文化的乡镇企业老板越信这一套,供观音供关公供咨询师,仿佛集齐这三大件就能召唤神龙一般。

《乔布斯传》里曾经提到,乔布斯从不请咨询师,他甚至常常跟咨询师对着干。比如苹果零售店的铺设,成本极高,一度被咨询师嗤之以鼻,认为注定失败,但事实给了咨询师一记耳光。

其实咨询师的判断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经验之谈”。比如曾认为苹果会遭遇“昂贵的失败”的戈尔茨坦,就根据整个PC零售行业的毛利率出发,认为苹果零售店一年得实现1200万美元的销售额才能支持场地成本,而当时业内最高的单店销售额仅仅800万美元,这当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苹果零售店

但他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和创新的魔力,苹果提供了全新的客户体验,比如上网试用、现场指导等,堪称一场革命。这使苹果得以抛开电器零售卖场,不被那些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卖场员工“耽误”,并实现了零售额的奇迹增长。

如果乔布斯屈从于咨询师,屈从于所谓的“经验”,那么就不会有后来如日中天的苹果。

苹果并非孤例,而是一个标杆。在它身后,类似的后来者不少。前几天的一次饭局中,一个小老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已经跟不上了。

他之所以这样感慨,是因为他愕然发现,自己的经验不管用了。早年洗脚上田,骑着脚踏车四处拉货,后来开厂,坐着火车到处跑业务。这些年也早早顺应了网络大潮,先是公司网页,后是各种平台,可算是样样不缺,在淘宝上也搞了网店,微博微信都没落下。但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每一步都在人家后面,天知道下一个又是什么,以前那一套经验几乎都不管用了!

其实他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所说的困境仅仅是形式上的,是平台方面的滞后。因为仍然置身传统行业,他的市场和管理经验在某些时候依然管用,只是程度上会不及以往。当然,从长久趋势来看,他的经验也只会越发无用武之地。这些年失效的传统商业经验实在太多,最明显的例子当属连锁卖场。

当年,连锁化是一种高大上的潮流,小老板们开几家分店,就正襟危坐大谈“布局”之类的名词,大卖场更是如此,满世界复制自己的模式,美其名曰“标准”。可在网络时代,这种复制注定失效,过往经验无法支撑固有模式的继续,取而代之的是数量惊人的关店潮。

真正让“经验”二字完全失效的是那些新行业,而且这种“新”往往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行业和项目本身,有时连理念乃至办公室人际关系都是一种全新的状态。

比如你毕业后若是进入一家清一色二十多岁年轻人、连CEO都是八五后的网络公司,那么父辈教给你的那套党政机关办公室人际哲学不但无法帮助你,甚至还会让你变成公司里的头号土包子,沦为笑柄——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的世界里没有人际关系问题或是办公室政治,但它的表现形式会完全不同。而且,越是新行业,越是年轻人扎堆之地,对实际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以至于与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出现一定程度的相悖。

有人曾说,在大数据时代,你只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数据,二是忘掉你的经验。甚至有人说,没有经验就是最大的经验。这么说也许会与让许多大学毕业生头痛的人才市场现状不符,许多企业不是强调只招有经验的吗?

可是,当你仔细观察那些新行业、新企业时,就会发现,过往经验压根不支持他们的创意,甚至是一种阻碍。几个白纸般的年轻人凑在一起,以理想、概念、技术和胆识营造自己的世界,已非偶然,而是商业常态。


即使是曾经的创造者,也在这种后浪推前浪的进程中不断求变。当下许多企业仍将绩效考核挂在嘴边,奉为法宝,甚至强调创意和才华的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数年前,曾经如日中天的微软就迫于移动互联的压力,取消了绩效考核,因为他们知道,这种传统模式无助于他们前行。

在人类历史上,“经验”甚至一度是最重要的东西。那时,人类的生活半径狭小,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去过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未曾离开自己的村子;那时,人类的社会关系基本固定,局限于村落和宗族;那时,人类获取资讯的渠道仅仅是口耳相传,即使改朝换代的大事,也可能拖个一段时间才知道;那时,识字的人很少,在印刷术诞生以前,书籍主要靠抄写,因此藏书也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即使是十五世纪的法国国王,那位以藏书甚丰享誉欧洲的查理七世,藏书也不过九百余册……

因此,那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会很有说服力。因为在简单而节奏缓慢的小农时代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重复而为之,比如如何种地,如何割草,如何打柴,如何剁肉,全都是熟能生巧的活计。

大多数生活经验也无可取替,比如对天气的判断,对婴儿的照顾等。至于所谓的“人生经验”,当然也以随大流为主,长此以往,自然生出一种对“与别人不一样”的恐惧。甚至可以说,你的经验是唯一可以传于后人的东西。

可现在呢,一个人一天所获取的资讯甚至多于中世纪时代一个人一辈子的信息量。你身边拥有无数获取信息的工具,手机、电脑、电视,即使你坚持传统,抱着字典和辞海不放,也肯定比古人知道的更多。

我认识一个老司机,他有一项当年特别管用的技能——认路。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但如今,他似乎失去了往日荣光,将他击败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大拆大建,更有电子导航。

当一个外来游客都能凭借手机导航在这个城市里穿梭自如时,他花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压根不值得拿出来炫耀。当然,你可以拿手机信号差或者“如果没有手机,世界将会怎样”的老问题来说事儿,但这种忽视时代进步、强调偶然性的论调,明显欠缺逻辑。

就像当年车载GPS一出来,就有人拿卫星和刷地图包说事儿,后来有了手机APP,又有人拿流量说事儿,可是资费不断下调,随身WIFI之类的工具也都出来了。技术固然不是万能的,地球最终是否会毁于技术也是个值得探讨的哲学化命题,但这一切都不是固守所谓经验的理由。

更何况,许多经验早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最典型的当然是“坐月子”。前些日子还有产妇因为坐月子被活活热死的消息,可见其流毒之深。一些传统中药的“没病吃成有病”,同样也是经验大于科学标准之弊。

如今盛行的逼婚,还有“女人过了三十就没人要”、“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之类的论调,说到底也是小农社会的固有经验作祟。因为在固有经验中,婚姻不仅仅有传宗接代需要,也是一种“抱团取暖”,宗族的存在也是如此,个体因为能力、见识的欠缺,社会的局限,很难具有真正的独立性,因此往往需要家庭和宗族的支撑。

但在当下社会,这种传统经验不但失效,甚至会成为对个体的压制与戕害。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经济能力的女性,她当然有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的权利,经验无法左右她们,反而会被她们击溃。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程飞速前行,以至于人类一旦重拾经验主义,往往就意味着倒退。如果文明即真理,那么理想、创意、情感、信仰和技术,它们的重要性都位列经验之前,甚至将之远远抛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叶克飞
来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