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钱到底都去哪了?真相在这里↓↓↓

股票的本质——商品

  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顾名思义,钱具备两种功能:

  1、量化价值: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

  2、作为商品交易: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

  但由于这两个功能通常是关联发生的,所以很多人会把它们混淆、捆绑,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

  所谓的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

  拿一个苹果举例:你有一个苹果,今天苹果卖3块一个,明天降价卖2块一个,你的苹果还是苹果,但是从价值上,你损失了1块,这就是蒸发。

亏损的钱或通过四个渠道流走

  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

  1、交易成本:

  各证券交易手续费列表

  印花税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

  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

  为什么一开始会有人给公司白送钱?是因为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大小非”。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可能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有分析认为,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其中作为市场最有发言权的则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

  假设中国股市只有一支股票X。X股在上市时一共发行了100股,现价为每股10元。股民A拥有这些股票,这时股票市值为10×100=1000元。然后A为了赚钱,标价每股11元把这100股卖给了B,股民B掏出了11×100=1100元获得这100股。此时,股票市值为11×100=1100元,而A也利用价差赚到了100元。然后B听到不利消息,怕11元卖不出去,决定每股10元卖出股票。而C不知道这个消息,花了10×100=1000元买下了所有股票,截至此时,股票的市值为10×100元=1000元,而相对于之前1100元市值减少了100元。而这100元是谁得到了呢?明显可以看到,是被A赚走了,是在股票下跌前抛售股票的那个卖家赚走了。

  同理,只需把以上的情节稍微扩充,就可以还原我们的真实情况:A代表的是在股票下跌前的一群卖家,B代表的是股票下跌前的一群买家,而C则是另一群买家。

  赚钱的“投资高手”多数是掌握市场信息者,还有证券公司或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操盘人等。他们会选择某一时机“暗渡陈仓”,最终让钱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资、热钱,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价。

  4、极个别的散户:

  股票市场里,这群赢家还有谁?根据一般常识,我们可以得出部分推论:在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盘能力不足、消息不灵通的散户,是绝不可能作为大比例存在的。而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之一来计。

  很多中小投资者却往往很天真,以为炒股一定会赚钱,或者说压根就没有亏钱的准备,买入卖出完全是人云亦云。结果被深度套牢,或收益腰斩,或本金亏空,很多亏到连自己的账户都不敢看了。几番跌撞,几多被套。于是,才知道:“人家赚钱,不一定意味着你也能赚钱。”


股票涨跌的原因

  1、股票的买卖

  买卖股票的时候是众多买家卖家一起出价,看谁和谁的正好碰在了一起。如果市场普遍看好某支股票,更多的人都想把它买进来,愿意把它卖出的人相对比较少——卖的人报的售价就会比较高,以满足自己获利的目的;买的人看到价位比较高,就会考虑买入是否合算,如果觉得合算,就可以报一个比上一次成交价更高的价位,达成一次新的成交价,这样价格就逐步抬上去了。反之,如果股票不被看好,多数人希望赶紧抛掉,就会压价卖,让买方接收过去,价格就逐步被压下来。

  2、公司业绩

  股票的价格和业绩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紧密相关。投机型的庄家手里操纵着数十万、数百万股,股价即使只波动几分钱,都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变化。他们不会像中小股民那样愿意捂着等结果,而是会积极地寻求新的投机方向,因此一旦有苗头某支股票今后可能会跌,就要在其成为事实之前赶紧出逃,反之就得迅速建仓。只有投资型的庄家,对某支股票买上百分之十几到几十的股份,等着最后吃红利的,就不会随意抛售。

  比如有1000股,价格10元。如果有10人要买,且愿意付出一定的溢价也能接受,结果愿意在10块这个价格卖的股票只有100股,有一个人手很快,很高兴地全买走了。然后其他9人看到没有了,于是有个人提高了价格,说,10.1我买100股。正好只有一个人愿意卖,于是他们又成交了,又没有卖的了。于是又有人加价买,依次股价就涨起来了。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销售曲线,股价越高,卖的量越多,反之相反。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会计家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