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是一款消息会自动消除的聊天应用,以图片和视频交流为主,它的标志本身就是个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小鬼,我很喜欢这个应用。

很多人觉得Snapchat不过是美国十几岁的年轻人用来传阅裸照的低俗应用。从营销和传播的层面,跟“性”扯上关系也许是他们早期战略的一部分,这让Snapchat得到了病毒传播。不过很多人没能体会到的是,这款应用的走红和裸照没有决定性的相关性,而那些朋友间最随意,最搞笑,最生活化的视频和图片抓住了他们的核心用户。

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Snapchat的核心就是一个词:删除。这个动作我们每天都在做,“阅后即焚”是它给出的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什么问题呢?那就是Facebook、Instagram、短信已经不适合作为一个传播不需要留存的内容的媒介,当Snapchat这个崭新的媒介出现的时候,更年轻一代的用户——那些对Facebook没有强大粘性以及关系转移成本的年轻人,就会优先从上一代的平台上分离,聚集在新的平台上,并且用新媒介做他们爱做的事。所以,与其说Snapchat选择了“传裸照”,倒不如说“传裸照”选择了Snapchat。

Snapchat打开就是一个照相机镜头,这和传统的“菜单式“界面完全不同。在我看来,这种操作更符合年轻人的习惯,Snapchat把操作做到最为简要,恰恰适应了现在的年轻人快速,简单,视觉化交流的需要。

不用说,阅后即焚是这款社交应用最为精妙之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个应用的核心就是去抓住用户的注意力,Snapchat的信息需要按住屏幕才能开始播放,这保证了每一条已读的信息都抓住了相应时间里可以量化的注意力。正因为用户知道这一张照片是会定时自动销毁的,这个应用也没有提供好看的滤镜,所以才会放心的分享生活里真实的影像,展示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认为,Facebook和很多其他社交应用已经变成了一个过度粉饰的名利场和成功者舞台,而Snapchat让人怀念起10年前朋友之间那种简单的交流——那些短暂留存在Snapchat的“故事” 版块的视频,让你有一种90年代用家庭DV拍摄生活电影的怀旧感,所以它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越是年轻的用户,越是需要简单真实的交流。

Snapchat本身也是一个隐喻:发生在我们生活里99%的事情都是转瞬即逝不被留存的,为什么不真实的活在当下呢?

Periscope,下一个“大事件”级的社交应用

Periscope是一个Twitter旗下的流媒体直播应用——你可以通过别人的手机摄像头,观察世界别的角落正在发生的事情。

Periscope还没有成为一个主流的社交网络,但是目前来看是最有潜力成为下一个“大事件”的应用之一。我在北京有时会打开Periscope看看纽约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地图搜索到在纽约的直播,我看到有一个人在时代广场漫无目的的走,我在对话框给他打了个招呼:Hello from Beijing, 然后听到他在手机屏幕里说:“从来没去过北京,那里有纽约这么堵吗?” 我又打字请求他拍一下时代广场现在的广告牌,我随着他的镜头环视一周,好像这时也站在时代广场。有时我会看到有人只是一直无聊地拍着窗外,还有几次我跟随几个年轻人经历了一次社交酒会和滑板公园的活动。

Periscope的神奇之处就是它像一个时空传送门,让你在当下体会到别人眼中所见,你和别人在当时产生了一种私密的联系, 并且你还可以给他人以影响,要求他们给予你反馈。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一种天性,我们总是对世界其他地方好奇,对别人的生活好奇,我们想知道别人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更多的东西,而技术正在帮助我们实现这些天性。

图像互联网的时代

Snapchat和Periscope分别创造了一种新的媒介,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生活里的影像,这两个应用的成功,除了产品本身很棒、很酷之外,也许还映射出了一个更大的画面,那就是图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果一个人在2015年去创造Facebook或是Twitter, 他一定会以图像为中心。 

最近美国一位有名的艺术家兼创业者Raghava KK提出他的概念,叫做视觉互联网(The Visual Internet )。他的核心观点就是,互联网上已经产生了几万亿张图片,但是大部分图片里包含的信息并没有像文字信息那样得到充分的解读,而未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应该有利于更好的解读视觉信息。

Raghava KK做了一个比喻:一个艺术家在看待世界的时候,无论是面对一张照片还是一幅画作,都像是同时面对一个窗口和镜子。他们通过一个“窗口”来观察客观世界,通过一个“镜子”来审视主观世界,现在虽然有很多的“窗口”,比如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 但是图像上大部分的“像素信息”并没有经过分析,并且很多主观世界的信息也没有反映出来,所以很多视觉信息其实是“缺失”了或是“失真”的。

举个例子,在Instagram上一张没有添加任何hashtag(关键词标签)与地理信息的的海滩的照片,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海滩在哪里,画面中的细节,画面之外有什么;我们很难判断他/她是在开心地在海滨度假,还是抑郁地想走入大海的中央。这些隐藏在图像之中和之外的信息,就像是一个互联网上的暗宇宙,还有很多没有被发掘和感知。 

我对社交网络领域的观察有很多与Raghava的观点相似,但我认为叫做图像互联网(Image Internet)也许更准确 。未来很多由图像产生的信息——不只是能“看”到的,还能读到、听到、感知到。 

现在的图像主要包括静态图像(照片)与动态图像(视频,GIF动画等等),未来还会产生更多格式的图像,包括虚拟现实图像、360度沉浸式全景图片等等。诺基亚最新发布的虚拟现实摄像头OZO就向这个方向迈进了一步。我们现在看到的虚拟现实技术(VR)和现实加强技术(AR),其实就是把我们大脑中想象的画面投射在了真实的世界里。

现在我们还不能把我们的意识图像化,但是未来我们的“意识”和“情绪”等等都会出现在我们产生的图像当中,这些就是图像中缺失的主观信息。 

我们的设备和技术还会不断进步,我们还会产生更多的图像信息。例如,我们使用iPhone6在4G网络下拍摄的照片要比iPhone4时在3G网络下拍摄的多。Snapchat和Periscope设计了很好的产生图像的界面,而产生了大量新的图像以后,如何去让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有意义,这些图像如何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决策,这是个更广阔的命题。

有趣的是,因为Snapchat的“阅后即焚”和Periscope的“发生在当下”的特性,他们的很多图像信息甚至不能被分析和解读,今后会不会有新的应用能让用户用图像记录当时的情景,抓住画面中和画面外的信息,让这些图像更自然的“嵌入在”用户的生活里,并且还会在当时和今后对他们产生不同的意义,这是个值得思考的而有趣的方向。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范阳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