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本文系作者吕峥在新浪网“知行”栏目的演讲。

许多人把马佳佳看做这个时代的布道者——她语出惊人、不颠覆传统死不休!在中国,像马佳佳这样的互联网创业红人还有很多,他们的观念和做法真的颠覆了这个世界、启蒙了这个时代吗?

事实上我们所谓的“互联网时代”,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充斥了太多迷梦与骗局。本期《新浪知行》,吕峥告诉你在互联网大潮下,怎样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屏蔽时代的虚妄与躁狂:


大家好,我叫吕峥。我干过媒体,写过剧本,也出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比较有名的叫《明朝一哥王阳明》,大家可能听过。既然写了王阳明,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知行合一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一.做一件不叹气的事情

△ 何勇

这个人是我小时候最崇拜的音乐人,他叫何勇,如果有喜欢摇滚的可能会知道这个人,号称魔岩三杰之一。现在他销声匿迹了,因为一些你懂的原因,他只出了一张专辑,后面的专辑不能再被发行了。但是懂摇滚的人都知道何勇是中国摇滚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里程碑。

为什么要提他呢?因为我感觉在我的有生之年,可能再也听不到像他的《垃圾场》,还有《姑娘漂亮》这么纯粹的呐喊以及这么清澈的眼睛,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变了,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崇拜的是另外一个人,就是马佳佳。

我们这个时代很搞笑,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任何一个意识形态来主宰所有人的思想了,但是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绝大多数人还是被一种思想价值所奴役,这种价值观就是金钱至上。

小时候我读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罗汝芳的明朝人。

罗汝芳有一次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去看一个前辈,这个前辈他非常有地位,又有权势,而且钱多得花不完,但是他已经到了生命的弥留之际,患了重病。罗汝芳和他的小伙伴进去的时候,这个先辈看着罗汝芳,又看了看他的小伙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的叹气。

两个人大失所望,以为“人之将死,其言亦善。”一定会谈到一些与众不同或者说能让他们一下就能开悟的一些话,但是没有,一句都没有。在回去的路上,罗汝芳就对他的小伙伴说,如果说有一天我们像他一样,也科举登第,仕途顺风顺水,甚至入阁拜相,我们死的时候会不会也是这样,一直叹气呢?然后他的小伙伴说,可能也会这样叹气。

罗汝芳就说,既如此,我们一定找一件不叹气的事去做。

当时这个故事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他的最后一句话,选一个不叹气的事情去做。这个不叹气的事情也许不是多了不起的所谓改变世界的事情,因为我们看20世纪的历史会发现,很多所谓想把人类带入天堂的一些梦想,其实最后都把人类引入了地狱。

那只是说我想选一个有价值或者有能穿越时空的一些事情去做,那等到了进入社会以后,我发现其实哪怕一件小事,你想把它做精做专都太难,因为有太多的奇奇怪怪的价值观,有太多的杂音,有太多的诱惑,要来抢占你的大脑,他要寄生在你的大脑里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痼疾或者弊病吧。

我们每个人其实很可怜的是被剥夺了一种不想成功的权利,这个时代其实要求大家必须得成功,但是不想成功是不是一个权利呢?我觉得也是。似乎不擅长攫取资源,不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在这个丛林般的社会里,就没有生存的价值了吗?这个是我想质疑的一件事情。


△ 马佳佳

我们这个时代像马佳佳这样的布道者还有很多,他们的商业模式基本上就是靠一张嘴,很多人还自以为在启蒙这个时代,但我觉得所谓的启蒙,启蒙的目的它是什么呢?应该是让人摆脱现实的奴役,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现实。

而反观马佳佳,我们会可以看到她不断强调自己同50后和60后之间的一些区别,但是在我看来,她强调的那些所谓资源置换的一些理论,就是怎么去跟这些有资源的人去做交换,其实只是一种传统的政商关系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

这个就回到集权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两个命题,我觉得集权主义和消费主义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就像20世纪有两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个叫奥威尔,他写了《1984》,一个叫赫胥黎,他写了《美丽新世界》。

奥威尔他担心的是,这是一个科幻畅想小说,他担心的是在未来的时候,每个人的大脑都被老大哥监控着,专制机器控制了言论自由,控制了信息,垄断了信息,这是奥威尔所担心的;赫胥黎所担心的是在未来其实信息爆炸,所有人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面迷失了方向,变得麻木、自私、迷茫。

其实两个人所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就是这个世界上有人告诉你他想让你知道的事情,不管是房地产,还是互联网。

话题又说回来,其实逐利是没有什么太大错误的,我今天要讲的“知行合一”,它的提出者王阳明也是在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古代中国第一个给商人题写墓志铭的大儒,但是我想说的是请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就是索取的这一类人尊重一下另外一种立场和态度,那就是说我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只是体验,只是经历,我对它不做任何改变,既不把它变得坏,也不把它变得我自认为好的。

△ 窦唯乘坐地铁时被路人偷拍并传到网上,引发热议

就像最近网络上流传的窦唯的那张照片,我觉得窦唯就是一个自食其力,安安静静的艺术工作者,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面,为什么要去打扰他呢,为什么要去质疑他的生活方式呢?这是我无法理解的一件事情。

二.互联网创业的迷魂汤

之前我在媒体工作,在创业家,我在中关村大街上就见过很多疯狂的小孩,这些小孩他们的产品一个代码都还没有,就妄图靠摇唇鼓舌来扎到一笔钱,扎到一笔投资。当然这种精神固然可嘉,这种创业的精神,但是有时候看着还是感觉好像被灌了迷魂汤,感觉催眠了似的。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大家听过的比较多的一句话,人的痛苦本质上是源于欲望大于能力,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在古希腊,人们的生活目标是追求人的完美,但是到了今天,现代人则一味“追求物的完美”,甚至把自己变成了物,把生命别变成了财物的附属,于是“存在”就被“占有”所支配。

说到底,你占有了物,失去的却是自己,故存在主义说:“拥有就是被拥有”。佛教里有一个命题是因缘和合,什么叫因缘和合呢,它涉及到一个大多数人生活在一个所谓的假我之中,什么叫假我。

假我就是指你的人际关系,你的思想观念,你的社会地位,你的职业,这些所有东西都是假我,为什么叫假我,因为它不常在,这些东西都是依赖特定的因素聚合到一起的,而当这些条件坍塌和消散的时候,你的假我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所以佛教让人追求的是一种真我的状态。


△ 乔布斯

就要说到这个时代,大家比较崇拜的一个人了,那就是乔布斯。乔布斯说过一句话: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才知道你最真实的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那人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为什么呢?因为就是没有摆脱一种观念上的束缚,如何摆脱这种束缚呢?我认为就是一个读书思考或者说反求诸己,跳出梦幻泡影般的俗世苦乐,点燃你的自性之光。

有一个诗人叫穆旦,他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诗人,当然他跟金庸也有一些姻亲关系。穆旦写过一首诗,说:

“报纸和电波传来的谎言,胜利地冲进我的头脑。等我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就发出恫吓与忠告。”

几十年过去了,这首诗依然不过时,只需要在报纸和电波后面再加一个手机。

去年有一本书叫《信息简史》,这本书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定义了所谓信息疲劳,什么叫信息疲劳呢?这个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暴露在过量的信息当中,而导致的漠然、冷淡或心力交瘁,尤其指由于试图从媒体、互联网或工作中吸收过量信息而引致的压力”。

信息其实不是智慧。那有一句诗我比较喜欢,就是“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曹溪这个人如果懂一些佛教史的可能知道,他是六祖慧能。六祖慧是一个不识字的和尚,但是他的思想深度可能常人真的难以企及。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一个观念,就是说古人也是这样去分类的,把学问分为心性之学和到道问之学,心性之学就是你要关注自己的哲学观,价值观层面的一些东西,而不是去获取越来越多的知识。

那我们把“智慧”这两个字拆开,智是通过做加法得来的,博闻广见;而“慧”则是做减法,去除盖在真相上面的东西,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是看到事物的不同,一个是看到事物的相同。

三.惟精惟一的智慧

其实在这样的一个互联网时代,我认为看到事物的不同其实是更重要的能力,既然提到乔布斯,我们知道苹果打败了一个最大的手机厂商是诺基亚,其实我们不要小看诺基亚,诺基亚是在苹果出来之前,所有的手机厂商里面对用户体验研究最深的一家。

他在全球有一个700人的用户体验的分析团队,不断地去做一些调研,不断地去制定一些新的方案,他会告诉决策部门老人喜欢什么样的手机,小孩喜欢什么样的手机,所以诺基亚是一个迭代速度非常快的手机厂商,有各式各样的手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定位的人。

但是苹果出来以后,iPhone说:我就一个iphone。惟精惟一,我就黑色和白色,它把一件东西做到极致,做到简约,做到极限,所以打败了一个做了那么多手机的诺基亚。

△ 王阳明的心性之学教人站在心体的层面俯察世界

这个就像一个人的目光,人的目光总是朝着外界的,对自身的了解反而很少,囿于三千世界的假象之中。有鉴于此,今天我们要讲的王阳明,他提出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让人跳出意识的层面,站在心体的层面来俯察意识。

我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美剧或者英剧,我个人喜欢看的一个英剧叫《黑镜》。《黑镜》其实表达的主题就是说大部分人其实是生活再一个虚妄的意识形态里面的,这个意识形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马克思还是马克斯韦伯,这些都不重要,它重要的是你在这个意识形态里打转,转了一生。

其中有一集说的是在未来,人的记忆可以被一个U盘所拷贝,你可以通过这个U盘来回放你的记忆。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为记忆这个东西其实是比较势力的东西,就说记忆他总是喜欢把对你自己最强烈的那一部分保留下来和沉淀下来,你对幸福的回忆,细节是很模糊的,但是如果你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失过恋,你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创业失败,那种打击对你的记忆是非常深刻,你是很难去把它遗忘的。

长此以往其实在你的记忆里沉淀了太多的错谬的、扭曲的,黑暗的一些回忆和价值判断。因为它可能只是当时那一时的一些强烈的场景,但是对于长远来看或者你把这个空间放大来看,它未必是一些正确的,你当时得出的判断。这些错谬的价值判断,贪念地控制着你,恐惧地击败了你,在这里面打转,一辈子都很难得到幸福。

所以只有当人跳出了名利和权力这些世俗的价值排序,实现了内心的强大,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么没有什么东西能欺骗和吓到你。那个时候当你以这种出世之道再修入世之术时,只会无往不利。

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说你的价值排序就是认同喝茅台酒的人比喝二锅头的人更值得尊敬的话,那么你在遇到一个喝茅台酒的人的时候,你的气场就会很弱,遇到一个喝二锅头酒的人的时候,你的气场可能又会变形。

我想说的是什么?比如你认同的价值排序就是拜金,就是金钱至上,遇到比你有钱的人的时候你永远都不可能理直气壮,所以真正的心理强大是什么?就是不管你在没有钱还是有钱的时候,你对比你更有钱的人你还是有一种通权达变,气场很强大的心态,那么遇到比你没有钱的时候,你又能是比较和蔼,比较平等的状态,世间的一切事情都不出于你心,真正的强大是心理的强大。

四.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我们今天经历的这种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迁,本质上是人的目光从关注外界到关注自身,关注内心这样的一个转变。电脑和你的距离在一尺开外,手机和你的距离是贴身携带。根据日本的像《攻壳机动队》这样的动漫的畅想,未来的人脑是直接联网。

这种物理距离的缩小,其实改变的也是一种人的心理状态的改变。那么在此背景下,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我认为绝对不是什么所谓用户,简约、极致、迭代思维,而是反身而诚,真实无妄不自欺。这真实无妄不自欺是《中庸》的核心思想。

那么如果说互联网它推崇的是分享和免费,那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内容和体验。越是了然于心,越是了然于人,因为天人合一,人同此心,构成你我以及构成这些桌椅板凳的微观粒子都是原子,那你把它分到无限细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佛把人的心境分为大我、真我、名我和身我四个层面,也就是告诉大家,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才能看清较低层面的事,然后理解,知心然后用心。由此可见,在心力上用功越多,外在事功的增长空间也就越大,最后不是你跟着用户跑,而是用户跟着你跑。

产品经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职位,产品经理往往是最了解用户需求的人,需求的背后其实是人性,我再讲一个关于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故事。


△ 贝索斯

贝索斯小的时候经常在寒暑假的时候,就去自己爷爷奶奶家玩了,他爷爷奶奶在加州,他们参加了一个房车俱乐部,经常很多人呼呼拉拉一个车队就到处旅行去了。有一次贝索斯坐在他爷爷奶奶车的后座,爷爷在开车,奶奶在副驾驶上吸烟,贝索斯感觉穷极无聊,就看见外面的风景都快昏昏欲睡。

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一个广告,这个广告是一个戒烟的公益广告,然后这个广告里面说如果你每多长时间抽一口烟,那你的人生将被缩短多少年。贝索斯穷极无聊,他就开始算他奶奶平均多长时间抽一口烟,他一算以后,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就说奶奶我算出来一个数字,如果你继续再这样抽烟的话,你会少活9年。

他爷爷赶紧把车停了下来,把后面的车门打开,让贝索斯下车。这小孩也知道自己肯定做错什么,就很惊恐地看着他爷爷,他爷爷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杰夫,就是他的小名。慢慢你就会明白,其实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善良比聪明更重要,也更直抵快乐的本质。这种由人格完善带来的快乐其实是由内而外,自然生发的。它本自具足,基本不需要外界条件的支持,被王阳明称作“真乐”。就像斯宾诺莎所言:“快乐不是对美德的奖赏,而是美德本身。”光明也并不直接惩罚不接受它的人。但是拒绝光明,停留在黑暗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惩罚。

那么大多数人一事当前,往往都是脑子没动心先动,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所控制,无法作出正确理性的判

断。而人们做事之所以感到累,常常是因为他根本不喜欢这些事情本身,而是要事情背后的东西。比如说你读书为了考大学,上大学为了找工作,工作为了赚钱。这样带着镣铐生活,当然不高兴,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有个社会学家叫马斯洛,大家可能听过,就是把人的需求像金字塔一样分为几个层次,马斯洛通过研究发现,那些自我实现的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一个共同而显著的特点,即打破了二元对立和“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能够把游离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事物整合进一个统一体。而这个,其实就是王阳明口中的“万物一体”。

回到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知行合一是检验互联网思维的唯一标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一想到马佳佳,脑海中就浮现出梁武帝萧衍的故事:

萧衍这个人当时非常崇拜佛学的皇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四百八十寺很多就是在宋齐梁陈的梁武帝手中修建的。梁武帝他精研佛理,甚至亲自登坛讲经,还动不动就跑到寺庙剃度出家,自以为功德无量。

这个时候达摩祖师有一次经过他的领土,他和达摩祖师聊天的时候,就自以为功德无量,就夸示于达摩。孰知只换来达摩一句:“并无功德。”萧衍就很震惊,他说那怎么样才算功德呢?达摩说既净化自我,又净化他人。这种度己度人的功德,不是靠世俗的有为来求得的。

回到互联网,互联网不是工具,也不是思维,而是溶于你行走坐卧、待人接物的行事准则和价值信仰,它是对自由的向往、平等的热望,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一切真理都在你心中,不假外求,所有的学问和学说,如果没有经过和它同样的体验,没有自得于心的话,对你来说就毫无价值。

不用去倾听外界的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更不用去倾听马佳佳说了什么,一切都在你心中,天理就在你心中。因此一切学问与人生哲理,都要自得于心,否则一文不值。谢谢大家!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吕峥
来源:吕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