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版权局日前介绍,从7月8日下发通知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传播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以来,各家音乐服务商快速展开了自查整改,截止8月1日前,包括腾讯、阿里、唱吧在内共16家网络音乐服务商共自查下架音乐作品超过220万余首。

国家版权局网发布的消息称,“从各网络音乐服务商自查整改的情况来看,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220多万首歌从网络上消失,有从网上免费听歌习惯的小伙伴可能决得心塞,但其实,这项我们享受已久的福利并不像它看上去那么理所当然。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说,从工业社会向互联网社会的迁移中,因为版权保护的缺乏和滞后,让音乐制作产业和传统媒体行业等靠内容吃饭的产业深受其害——被互联网渠道几乎无成本地夺取了劳动果实——等他们反应过来已为时太晚,而且它们后来一直就没缓过劲来。

在中国,网络音乐的“免费午餐”让实体音乐日渐举步维艰。《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内地实体音乐唱片规模仅占整个数字音乐市场的1.5%,从2014年开始,正版CD的市场份额以40%的速度下滑,实体音乐市场被在线音乐严重蚕食。根据易观数据,移动音乐市场在2014年达到了35.2亿元规模,同比增长13.1%,预计在今年达到39.7亿元。

终于,国家版权局开始下决心整治网络音乐版权。虽说其并未在通知中明确收费,但付费版权未来成为大势所趋已经毋庸置疑。

其实,即便是美国这样音乐工业发展非常成熟的体系,在版权保护上仍然会遭到音乐界人士的吐槽。让他们纠结的版权问题听起来和我们的问题很像:他们认为目前美国版权法已经跟不上这个流媒体时代,或许目前的一些盈利模式能让厂牌和歌手赚更多钱,但幕后的创作者往往盈利甚微。

在美国,美国作曲者、作词者和出版者协会(ASCAP)还有美国广播音乐协会(BMI)——这两家全美最大的版权保护机构(简称PRO)的职责就是监管音乐版权的使用,并代表词曲作者征收版权费用。始立于1941年的版权法规在规范PRO的市场运营,保护词曲作者的权益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条例。但ASCAP上一次修订条例已经是2001年的事儿了,那时候iPod还没有面市呢。

从那时起,音乐市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网络音乐服务正在寻找方法来利用这个过时的监管体系,寻找空当,借机获利。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流媒体音乐巨人Pandora开始这样给平台上的词曲作者进行收益分成。平均下来,音乐人的作品播放1000次,Pandora就支付9美分。这样下来,厂牌和歌手要比词曲作者赚的钱要多上12到14倍。

很明显,目前在欧美版权法纠结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能否让歌手赚到钱,而是要让整个音乐制造业的每一环都能获得公平的对待。美国音乐同行们面对的版权问题显然比我们的音乐产业面对的更高一个层次了——不是有没有保护而是如何更公平和有效地进行版权保护。

不过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都是——网络时代的传统版权法律流程显得缓慢而冗长,几乎总是会落后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美国的版权保护也需要与时俱进。美国版权局今年年初发布了一份长达254页的报告,其中提出了一种全面的针对音乐人和词曲作者版税报酬问题的改革办法——简单地说对音乐人的保护的力度又加强了,比如,此前,美国的数字电台服务商在播放1972年之前艺人们表演的录音时,并没有向唱片公司和艺人们支付版权费用,美国的电台和电视台在播放艺人的录音作品时并不需要支付相应的表演费用,现在都要收取版权费了。

回头看我们,220万首歌从网上消失对于中国的版权保护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对小伙伴们来说需要为享受在线音乐服务掏银子了,而对中国的实体音乐产业来说这是件好事。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整合共创,编辑:miku,参考内容:pconline、tech2ipo、网易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