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了,就不要随便交朋友了

Managershare:30岁了,学会随缘。

友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看过《小时代》姐妹花的撕逼大战,也看过《阳光姐妹淘》中年大妈的暖心友谊。友情可以跌宕起伏,笑中带泪,也可以平淡如水,亲密依旧。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问题是,我们要怎样交朋友呢?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对20多岁的人来说,朋友的数量决定了中年生活的幸福感。而对步入而立之年的人来说,朋友的质量才是决定人中年时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这项研究指出,20多岁时经常参加社交活动对人们未来的发展有许多益处。这个年龄是许多人逐渐开始接触社会的阶段,他们有着许多想法,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往往是在这样的年纪,我们会遇见来自不同背景下的人们,他们怀揣着与我们不一样的观点和价值观,然后我们能够从中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差异。”报告主要撰写人之一Cheryl Carmichae如是说。

在20多岁时,频繁的社交活动让人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开始构建自己的社交圈与人脉资源,从中人们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同时,我们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学会如何去开始并维持一段友情。

然而当“匆匆那年”的疯狂与不羁谢幕,生活终将回归平淡。这项研究发现,当我们迈入而立之年,过多的社交并不会让今后的中年生活更加幸福,因为过多的朋友会妨碍我们经营那些富有意义的长久的友情。

因此,对于30多岁的人来说,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今后生活的幸福感。这份报告的另一个撰写人,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精神病学教授Paul Duberstein告诉新闻网站Quartz,“当我们调整生活目标,步入30岁,我们会开始对社交网络的发展有所收敛。我们结交朋友的数量以及花在社交上的精力会更加集中以及高质量。”

这项时间跨度长达30年的研究报告今年3月被刊登在美国杂志《心理学与衰老》(Psychology and Aging)中。222位上世纪70年代的20多岁大学生(同时在十年后以30多岁成年人的身份)参与了罗切斯特大学交往记录研究项目。他们通过日记来追踪自己过往的社交活动,然后被要求对每次社交活动的亲密度、愉悦度以及满意度进行打分评价。

在参与者最后一次记日记二十年后,研究团队成功追踪其中133名如今已经50多岁的参与者,并对他们如今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孤独感、沮丧感以及友谊的质量等,由此得出人们二三十岁的社交方式与中年时期身心健康的潜在联系。

然而,研究人员承认,这并不是一份完美的报告。因为样本数量和代表性有限——调查人群来自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当时家境优越的白人。同时,Carmichae也表示,实验中所研究的社交主要基于人们面对面的互动。由于该研究发生在社交网络普及之前,所以并没有包含线上互动这一方面。

Duberstein和Carmichae表示,他们将继续这个实验,并相信多样化的实验对象以及社交渠道将会更好地研究友情对人们今后生活的影响。但Duberstein同时相信,更多样化的研究也会得出相似的结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张之晓
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