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股市看普通人的理财观

今年上半年以来,笔者身边的叔叔、大妈等各种长辈都在疯狂议论并加入股市潮流,并美其名曰:投资。再加上前期爆出的“陕西某村子全民炒股”,这让笔者深感恐慌,要知道这群叔叔大妈们本身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更没有接受过任何投资理财的课程,他们却敢拿着一辈子的积蓄盲目的跟风投资。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常看到此类令人痛心的新闻:

 

笔者曾问过一些身边的长辈,为何节约了一辈子,却敢拿一辈子的积蓄往股市投放。长辈们的答复大多都是:

“这是一种投资,而且赚钱来得快,我现在还不老,也有点积蓄,放银行太亏了···”

笔者再追问:“那为什么不去买理财基金,或者买社保呢?这也是投资啊”

然后得到的答复,让笔者觉得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事:

“你说的理财基金我根本就不懂是什么,而社保这个缴纳起来太麻烦了,还得去社保局走很多程序。投资时间又太久,能拿回的也不多,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拿回来···股市至少天天在电视和报纸上能看得到的···” 

这类看似合理的答复听得多了,也让笔者有兴趣试着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分析下投资那点事。

普通人投资的渠道无非就是:股市、理财基金与社保。 

股市,准确的说是中国股市。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赌博。它之所以能让全民疯狂,主要原因有五:

1.媒体烘托——股市有媒体在烘托,每日都有头条新闻,而有些无良媒体为了获得关注,喜欢聚焦到个别案例,然后无限放大,以至于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伯伯也耳濡目染了很多股市传奇;

2.操作易、渠道多——几乎每一个小县城都有好多个证券公司,代理公司,更不必说大城市了,投入一小部分钱就可以开户了。

3.其他投资渠道少——对普通人而言,投资渠道及其的少,更让人揪心的是其他投资渠道,如:理财基金、社保类等投资渠道没有培养出全民投资意识,才让股市能进入千家万户的普通人家里去实行另类的“巧取豪夺”。

4.周期短——股市可以随进随出,不像其他投资,有一定的周期。

5.收益多——股市是比其他任何正规投资渠道的投资回报要高,当然风险也是最大的,这也恰好符合了中国人投机取巧的心理。 

理财基金其实是一种不错的投资,但它却一直难以走入到普通人家去,笔者也试着分析出了主要的三个原因:

1.姿态高——去银行办理业务,银行大堂的客户经理在推荐银行的理财基金时,也是因人而异的,看着不像白领级别,就直接忽略你了;

2.收益低——传统理财基金收益比较低微,只比银行利息高一点点。对一个一辈子存折里只有不到10万块的普通人而言,其带来的收益非常有限,虽然风险很低,但也难以吸引到普通人进入理财市场;

3.传播少——媒体不会把新闻聚焦到这种没有话题性的基金上面去,只有一些零散的常规报道,让大部分人对基金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社保,不单单是一份社会保障制度,更是一种最有效的长期的投资理财渠道。大部分人只是习惯性的把社保完全归类于国家保障制度,而忽略了其本身作为投资的价值。笔者也尝试着对社保这一投资做了一些优劣势分析: 

优势

1.国家政策——国家不遗余力的在推行社保政策,尽量去保障每个普通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回报率高——据点米社保通董事长蒋永忠透露,以南京一个退休员工的真实数据做了一个分析,发现如果按照退休后领取20年养老金计算,他累计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总额是他个人累计缴纳社保金额的47.9倍。

3.无风险——这是一项国家福利政策,规避了绝大部分风险;

4.病有所医——医保可缓解应对疾病等突发状况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劣势

1.投资周期长——缴纳满15年后,直到退休年龄方能领取养老保险,再加上近年来争议较大的延迟退休事件,让很多普通人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活到拿回投资成本;

2.医保“清零”——医保“清零”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事件,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回应,医保“清零”是医保缴纳年限清零,而非医保余额清零。

3.个体缴纳困难——对普通人而言,社保覆盖的人群只是在职人群,那些离职人员,全职妈妈、个体商家等待业人员无法通过公司缴纳社保。而作为个体直接缴纳,程序繁琐,这也是大部分待业人员选择不缴纳社保的主要原因;

4.社保意识薄弱——全民对社保意识较为薄弱,真正的社保价值并未深入到普通人心中。

其实,于普通人的理财投资之道而言,正确的理财观顺序应该是:

1.规避风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规避风险,毕竟对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累积一些积蓄来之不易;

2.背靠福利政策——我们都不是精明的商人,我们只是普通人,依靠政策比依靠个人的判断更准确;

3.最后,我们应该考虑的才是回报、操作、周期等细节问题。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