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机构迁往通州的传闻已流传几年了。近日,这一传闻再度走热。《香港文汇报》援引权威人士称,北京市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夕全部由城区迁往通州区,具体搬迁方案不日即将正式公开。还有传闻称,2017年前将完成搬迁工作。

消息来源还称,北京市即将召开会议部署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副中心建设是最关键的任务之一。部分医院、大学以及央企总部等或将迁出北京市核心区,北京城六区拟减少15%左右的人口。北京和天津未来拟实现同城化管理,沿线建设科技园区。京津、北(京 )唐(山) 秦(皇岛) 和北(京)保(定) 石(家庄)将进行三轴布局,同时周边若干小城市建设高标准微中心。有消息称,上述规划预计到2020年基本完成。

对此传闻,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均表示未接到有关消息。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传言由来已久,不可作为依据,具体消息需以正式发布为准。

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市长王安顺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政府部门是否会搬到通州”曾表示:“北京城市总规划正在修改,但目前没有计划要将市政府等政治功能区搬往通州。”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王安顺市长还是相关部门的表态,都没有否定北京市将核心管理机构外迁的可能性。从北京市疏解非核心功能、调整规划布局以及京津冀协调发展等大环境来看,完全存在北京市政府外迁的可能性,因此,探讨和分析其影响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展望一下北京市向外迁出部分功能的情景。签于北京市核心区域功能过重的问题积重难返,从疏解功能、减少人口的角度出发,如果要一次性地解决北京市核心区积压的问题,北京市向外搬迁的应该不只是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四套班子,还可能包括主要的市委办局等机构,由此带动更多的北京城市功能向外转移,对中心城区的功能做个大大的减法。

未来的北京市将形成真正的“双核心区”——中央机构留在老的核心区,北京市机构将会东迁至通州区,并把通州这个"副中心"做实。梁思诚当初设想过的北京"双城"结构,终于在60多年之后实现了,只不过是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之后实现的。

其次,北京市核心区将有可能成为事实上的“中央特区”。北京市政府的核心职能迁出核心城区之后,原中心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将进一步强化首都职能,政府机构将以中央机构为主,原东城区与西城区地方政府将作为服务机构而保留,此外核心区还包括原有的商业中心区和居民等。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推测,在北京市地方行政机构外迁之后,中央将不会允许大量的新机构填补进来——那将带来人流物流,抵消外迁和疏解的效应。这种情况下,现有的首都核心功能区将成为事实上的"中央特区"。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

第三,北京市存在继续向东扩展职能的需要与可能。如果真如传闻所言,北京市四大班子迁移到通州区潞城镇,那将把北京市的地方核心管理机构置于北京市现在地界的最东部,已经接近河北省。这种空间分布虽然能缓解核心区的功能与人口过多问题,但北京市地方行政机构的分布呈现出奇怪的格局,就像一颗心脏被挂在体外运行一样。

客观上看,北京市存在继续向东扩展空间的需要与可能,以增加自己的腹地。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能否利用北京市政府机构东迁的契机,以一部分空间资源换取更多的发展资源?现在看来还不得而知。

第四,北京市政府东迁将带来一系列市场影响。很明显的是,通州区潞城镇的房地产价格将有可能大幅上涨,但中心城区并不会因为部分功能和人口迁出而出现资产价格下跌,反而会因为环境提升而出现资产价格上涨。中心城区的部分高度消耗公共资源的业态——批发市场、医院、学校等,也将会把一部分资源外迁,减少对核心城区的压力。此外,市政府机构东迁通州将会带动相当大一批政府公务员外迁,不排除其中有少部分公务员因此而离职。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北京市政府机构迁到通州的传闻愈传愈真,显示其中的可能性在增大。这将给北京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阿尔法工场转自安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