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方:我在褚橙中,也读到了我的不甘心!

我是一个在试验仪器行业的民营企业家。试验仪器用大白话说,就是材料检验设备。我的人生也曾有过一段类似褚老这样咸鱼翻生的经历。

20世纪90年代,我和几个伙伴创业,用了8年时间,在中国的试验仪器领域打造了一个行业龙头企业。2008年,我痛失了这个龙头企业(被美国公司收购),但是很快,我又用6年的时间,东山再起,重新在这个行业打造了一个仍是行业领先的企业。

“咸鱼翻生,绝地反击”,对一个好战的男人来说,肯定是痛快的。但是,这个男人不会告诉你,他从绝地一步一步爬上来所经历过的心灵上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

为什么我能重新爬起来?因为“不甘心”。

我在褚橙案例中读到了褚时健老人的不甘心,我也读到了我的不甘心。

是的,我不甘心,我很不甘心。

我不甘心自己就像一颗流星,曾经在这个行业短促的闪亮过一下,我不甘心让人说: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个人叫黄志方,曾经大红大紫过几年,但是很快就被美元淹没了。

所以,在公司被收购之后,我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资,拒绝签署禁业限制协议,半年内重新组建了新公司和团队,只用了6年的时间,我们重新杀回行业前两名的位置,现在的第一名仍然是我之前创造的公司(现在的美国M公司中国公司)。10年前,当我的公司成为行业冠军的时候,很多人无法理解:一个试验仪器的外行人,为什么他能在8年时间里成为行业领先的冠军?

今天,我想他们仍然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又一次从零开始,用了6年的时间再一次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先者?

他们为什么不理解?那是他们不理解企业家的不甘心。

在案例中,我还读到了“认真”。

褚橙案例的分析中指出中国人的弱点:不认真。

这句话让我极有共鸣。

褚老能在酿酒、榨糖、烟业和种橙等几个领域都取得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比比人认真。

因为认真,所以他酿的酒出产率高,他酿的酒比别人的好喝。

因为认真,他榨的糖产出更多、能耗更低。

因为认真,红塔集团能够成为亚洲第一的烟草集团。

因为认真,75岁创业的老人能够颠覆种橙行业。

然而,大多数的中国人缺乏认真的精神。

我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和运营做了很多事后看来极有成效的改进,但是,在夜深人静时,我经常感到过深深的困惑:这些并不复杂的问题,难道别人没有发现?难道我比别人聪明?还是其中另有玄机?

可是,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证明:大多数中国人真的缺少认真的精神,不求甚解,人云亦云。

在我们这个行业,从1996年到2002年,曾经有一家德国DL公司生产的内置控制器,在中国的市场上占领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国内所有用户都以选配这个内置控制器为荣,就像用户购买电脑都愿意选配英特尔的CPU一样,几乎所有用户在招标的时候,都会指定要求配置德国DL控制器。在这样的一种盲目迷信德国技术的氛围下,国内的试验仪器厂家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纷纷从德国进口这种控制器。

虽然也有一些用户和厂家的工程师指出这个DL控制器性能和质量并不怎么样,但是人云亦云,个别客户和工程师的发言,无法影响整个行业的大局。

德国人趾高气扬地宣称:这种三路闭环自动控制技术,没有十几个工程师,没有三到五年时间是搞不出来的。

面对德国人的狂妄自大,国内的所有试验仪器厂家似乎自甘落后,甚至没有人去认真研究这个控制器究竟有什么技术难度?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研发不出来?难道德国人的定论就是我们的宿命?

不认真,严重的不认真。

2002年,我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了一个电子工程师,月薪5000元的工程师,承诺研发成功之后奖励5万元现金,只用了一个电子工程师,只用了接近一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了中国人自己的三路闭环控制内置控制器。2003年,我们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在国内市场上横扫了德国这家公司,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跌了三分之二还要多。

当然,能把德国人几乎扫出中国国门,并不是我们唯一一家企业的功劳。在我们公司2003年取得辉煌成果的示范效应之后,其它试验仪器厂家恍然大悟一般,纷纷研发自己的内置控制器,纷纷向用户宣传使用国内内置控制器的优点。在国内的试验仪器厂家和广大用户共同努力,一下子就使得这家德国公司的产品销路一落千丈。

再多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2013年,我们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立项研制一个试验仪器,全名叫动态疲劳试验机。这是一个用于材料研究和试验的行业最高端产品,专门用于材料的长期疲劳性能试验,单台设备的进口价格最低配置为150万元人民币。

过去的30多年,这个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都被美国M公司牢牢地占据着,中国的用户要购买美国M公司的这个产品,必须通过美国商务部的资格审查(航空航天的用户、兵器工业的用户是肯定不可以购买的,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航天答谢三所航空航天答谢是肯定不可以购买的),如果通过了资格审核,用户也要签署许多的最终用户保密和禁止协议,必须要用外汇购买,而且购买的时候要预付90%的货款,半年以后甚至一年以后才能交货。

毫无疑问,这个产品的性能是国际一流的,中国的绝大数用户对于这个产品已经到了膜拜、迷信的程度。

20多年来,国内也曾有一些企业尝试开发和研制这个产品,但是开发出来的产品和美国M公司的产品相比,许多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差距。技术差距和粗糙的工艺使得国内的绝大多数用户依然愿意选择美国M公司的产品。

我们公司开始立项研制这个产品的时候,很多同行和客户都表示怀疑,认为根本不可能成功,他们认为美国M公司的动态疲劳试验机实在是太完美了,里面充满了太多的世界尖端技术。

可是,我们的总工程师在一开始研究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内的厂家虽然一直在研制和生产这个高端的产品,但是实际上他们模仿和抄袭的却是美国M公司三四十年前的第一代产品,美国M公司目前正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却是他们最新的第四代产品。

对此,我们深感吃惊:为什么美国M公司已经联系开发改进了四代产品,而国内的同行厂家却仍然在模仿抄袭美国M公司的第一代产品呢?美国人的第四代产品与第一代产品相比,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改进和提升。

我们真的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精心研制,在2014年底,我们推出了和美国M公司基本相同的第四代产品,我们的产品一上市就获得了很多用户的好评。随着我们自己和客户共同进行的实际应用测试,我们越来越有信心在一到两年之内,把这个产品上做到与美国M公司完全不相上下的水平。

当我们的产品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之后,除了一点成功的喜悦外,更多的却是深层的疑惑:为什么我们能在两年时间里取得突破性的成功?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取得了成功吗?为什么其它厂家,在之前那么多年不去跟踪美国M公司的技术进步,去研发第四代的产品,却一直在研制和生产美国M公司第一代的落后产品?为什么美国人在许多部件上已经开发了更新的技术,而国内的厂家仍然在研制和生产陈旧的技术和产品?他们为什么不去针对性研究和攻关?难道这当中包含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高深技术吗?

就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行业内的一个资深专家,我连续问他这些为什么?面对我一连串的发问,他分析了原因:大多数厂家不认真,这些试验仪器厂就像大多数种橙者一样,依循着传统的做法,得过且过,人云亦云。

传统的做法也能卖掉一些产品,也能糊口度日,甚至还能有些利润,所以就没有人去认真研究美国M公司的产品究竟好在哪里?我们的产品和美国M公司的产品在技术上究竟有多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不是我们能所力及的?事实上,很多试验仪器厂家连认真研究一番的勇气都没有,当然就更谈不上去尝试或挑战一下了。

说得更悲观一些,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他们埋头研制的产品仍然是美国M公司的第一代产品。

近几年来,也不断地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能两次在同一个行业取得成功?你有什么独家的核心技术吗?你们的产品别的企业没有吗?同样的产品你的成本比别人低吗?因为你的名气比别人大吗?

刚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类问题,被问多了,我就编了一个标准答案:所谓美女,不过是眼睛比别人大一点,鼻梁比别高一点,皮肤比别人白一点,嘴巴比别人小一点,身材比别人好一点……

褚橙案例证明了我的论点。

黄志方系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