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啥重金投资第一财经?

Managershare:阿里巴巴投资SMG、整合第一财经,颇有希望成就“中国彭博”愿望。

阿里巴巴入股SMG的传言在沸沸扬扬传了数月之后,终于露出重要面目。商业价值多日前即获悉,阿里巴巴将战略入股第一财经,且创下近来媒体投资之最,资金额达12亿,包括吸收一些老的小股东股份以及增资扩股。

而这也不是一次普通的入股,而是一次第一财经公司的重组再造,是由SMG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重新重组了第一财经,阿里也将参与实质经营与运营。

据商业价值了解,SMG集团董事长黎瑞刚在回归后最大的一盘棋,即整合了东方明珠和百视通两大上市公司,且在这个过程中,原计划引入资本完成重组,将SMG旗下重要资产都打包到新的上市公司,这就是他的千亿级传媒集团的一盘大旗,阿里巴巴是当时可能被引入的资本方之一,但是因为多方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一引入民间资本完成重组的计划并没有顺利实施。当然这也并没有阻碍SMG旗下两大上市公司的重组。却建立了阿里与SMG的姻缘。

在上述过程中,阿里有了跟第一财经重新组合的新的想法。这笔重大资本项目的投资与合作,基本都是马云与黎瑞刚两位各自领域绝顶大佬亲自谈妥。6月4日下午,双方将宣布这次重大的战略合作,且马云、黎瑞刚均会出席战略发布会,也将宣布这笔大的战略投资和合作。目前双方已签订框架协议。这无疑将是2015年整个财经媒体,乃至整个传媒界最为重大的一件事。

知情人士向商业价值透露,本次入股具体方式,是阿里巴巴与SMG集团共同重组新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出资12亿,重组完成后的股权比例目前还未具体确定,但根据相关政策,SMG肯定将保持控股地位。

据第一财经内部人士透露,阿里与一财的合作还是着眼于金融信息服务,“阿里投一财是为蚂蚁金服做文章”。

蚂蚁金服前身为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注册资本为12.29亿元,旗下品牌包括了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众安保险及筹备中的网商银行等。蚂蚁金服是近年来马云最重要的布局。蚂蚁金服不在阿里美国上市的资产中,马云曾明确表示“蚂蚁肯定是在A股上市”。这一依托支付宝起家的小蚂蚁,已经成为拥有多个资质的全业务金融集团。而马云也大有希望借此完成从“电商教父”到"金融玩家"的华丽转身,可以名正言顺地带着“赵薇们”玩投资炒股了。

据了解,阿里和SMG将通过第一财经共同打造一家中国最大的投研资讯服务商,这家数据服务商的主体已经成立,是由新的第一财经传媒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成立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新媒体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为阿里巴巴集团新媒体总监黄磊。而首先第一步,即第一财经所有行情都将导到支付宝钱包的股市行情上,让第一财经整体入驻支付宝。

目前,大家在支付宝的股市行情里已经可以看到,第一财经的所有内容。第一财经也将整合旗下日报、通讯社、研究院等渠道的内容成立内容中心,内容中心将由现任副总编辑杨宇东负责。另据商业价值了解,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秦朔将会离任,而原第一财经日报创刊时的编委,后加入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建工将回归第一财经,应该会继续主管第一财经日报的内容。

多家媒体爆料称,上海SMG旗下的第一财经集团(CBN)接受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数额高达十个亿(以上)人民币,并将于明日,也就是六月四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这件谋划了七八个月的事,终于浮出了水面。

我所听到的版本,CBN未来的股权结构大致是:SMG握有六成,阿里巴巴握有三成,国家电网(英大传媒)握有一成。(注:据商业价值了解,这个比例尚未确定,目前只是签订了框架协议,其中涉及小股东重组等复杂情况,所以除了阿里的出资金额和方式确定,其他都未明确)

江湖消息不胫而走,引发粤传媒股价大涨。因为它持有CBN旗下的上海第一财经报业有限公司25%的股份。

在股市大火的当下,做为国内一线的财经媒体集团第一财经的动向,自然引发了大量的关注。

此番投资结束后,CBN要做一个与数据有关的信息公司。我至今没有探听到这个公司到底叫什么——一种说法是名字还没最后确定。我姑且称之为“CBN新媒体”。

这家公司主要的业务布局是三个部分,面向三类人: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财经信息有需求的一般大众。

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业务是:商业报告。宏观商业报告可能以免费的方式发布,细分行业的商业报告、分析咨询,以收费方式发布,有C2B定制意味。

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业务是:支付宝自选股下的财经资讯。

打开支付宝,进入到自选股模块(也就是那个股票行情),目前置顶资讯已经由第一财经提供,而后面的资讯,则由新浪财经提供。未来的规划有可能是:一财资讯将包揽这块业务。

说起这个自选股,江湖小道一个版本是,在多年以前,一财曾和另外一个互联网大佬合作搞自选股,没想到后者基本上甩开一财单干,搞得SMG方面颇为不爽。于是,这次选择了与这个互联网大佬旗鼓相当的阿里合作开干。

面向一般财经受众,CBN新媒体有可能会做一个所谓的“财经版今日头条”,搞财经讯息聚合。

三、

从这些业务布局上,可以看出,CBN到底要阿里什么。

其一,就是所谓“大数据”。

阿里旗下的B2B平台(阿里巴巴)、B2C平台(淘宝天猫)都可以为CBN新媒体提供大量的数据,经过数据脱敏后处理,形成商业趋势报告。逻辑上是可行的。

另外,蚂蚁金服,作为马云的嫡系部队,也可以向第一财经提供各种数据,这里甚至报告贷款数据、信用数据。

黎瑞刚打造“中国彭博”的想法,是用数据开道来完成的,玩法和彭博,的确有些不同。

其二,流量。

支付宝流量、阿里流量,都是显而易见的庞大。这是BAT这种一线互联网公司最让人希望得到的资源。

从阿里这端,选择CBN,也和它的定位有关——BAT中,它是离财经商业、投资理财最近的一个。

BAT有强大的数据生成能力,但如果要精加工,依然需要专业的内容运营人员。

一个例子是,蚂蚁金服内部有一个代号为“聚牛”的项目,希望能从CBN处获取经过数据脱敏后的内容精加工产品——所谓财经服务。

但事实上,国内一线传媒集团,可选择的合作伙伴,其实已经不多。阿里最终和CBN合作,并不算太奇怪的事。

按照国内的媒体管理体系,其实阿里要进入CBN这种传统媒体集团,难度非常大。

回归之后的黎瑞刚与马云英雄相惜,有过多次深谈和合作。此前,阿里已经与SMG在商业与金融数据服务以及财经资讯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根据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双方将以SMG旗下中国最大的全媒体财经信息服务集团——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平台,借助各自在数据、资讯、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方面的优势,携手进军数据服务领域。

SMG旗下的百视通业已引进阿里系作为SMG战略投资者,发力互联网+入口级业务。

第一财经与百视通同为上海文广集团(SMG)旗下,目前第一财经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广播、电视、日报、网站、杂志于一体的中国专业财经媒体公司。

之前,第一财经已经入股阿里系的恒生聚源。业内人士猜测,此次阿里投第一财经或为上述入股合作的延续。

查阅2014年11月21日晚间恒生电子发布的公告,公司与第一财经、蚂蚁金服、云汉投资签署《合作意向书》,各方将在数据业务领域寻求资本及业务层面的合作机会,三方将向恒生电子的控股子公司恒生聚源增资共计3.9亿元,共同将打造其成一家领先的数据服务公司。

各方达成的初步方案为:引入第一财经、蚂蚁金服及云汉投资作为投资者,对恒生聚源进行增资,增资规模预计约为3.9亿元;及本次增资完成后,恒生电子预计将持有恒生聚源约41%的股权,第一财经预计将持有恒生聚源约29.9%的股权,蚂蚁金服预计将持有恒生聚源约19.1%的股权,云汉投资预计将持有恒生聚源约10%的股权。

恒生聚源成立于2000年,注册地上海,注册资金7000万元,主要业务是向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投资终端、聚源终端、基础数据库、接口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等产品线,是目前国内主要的金融资讯供应商之一。恒生聚源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4047万元,亏损1670万元;2014年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3919万元,亏损175万元。

第一财经内部人士透露,第一财经总编辑秦朔很早就曾经动过收购金融数据公司的念头,但被股东们拒绝。

如此看来,阿里投资第一财经,颇有希望成就“中国彭博”愿望。几年前,黎瑞刚就曾动过打造“中国彭博”的念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相关分析称,从合作领域来看,该合作分为两条主线:一是侧重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结合中投保及蚂蚁金服等共同打造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二是侧重数据咨询领域,恒生聚源原本承担了补齐恒生数据咨询短板的重任,此次引入第一财经和蚂蚁金服,将增强恒生聚源在金融数据信息服务领域的竞争力。

从业务模式看,恒生聚源业务类型与万得咨询较为类似,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终 端产品线和数据库产品线。2010年被恒生电子收购后,结合了恒生的交易优势,能够实现数据交易一体化。但相比彭博及万得而言,恒生聚源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小,竞争实力仍有待加强。

第一财经未来将扮演提供新闻资讯的角色,此外第一财经还涉足财经资讯产品和财经公关产品。而蚂蚁金服将为其提供个性化数据资源,如淘宝和天猫的在线交易数据,支付宝的支付数据,小额贷款、网商银行、众安在线等的信用类数据。

大金融数据,几乎是所有财经媒体梦寐以求的终极盈利模式。在全球的财经媒体中,数据业务做得最好的就是彭博,大量华尔街金融机构采购彭博的数据业务。在这一路径上,国内财经媒体多有尝试,要做中国的彭博,新华社还曾搭建“新华08”平台,但目前未有成熟案例。

投入阿里怀抱的第一财经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第一财经”?值得期待。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魏武挥等
来源:商业价值、记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