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姿不想再卖衣服了!

宝姿时装有限公司(Ports Design Ltd., 0589.HK 简称:宝姿) 本周一(6月1日)公布,以人民币6亿元出售时装和服饰业务,以作为退出传统的时装服饰业务并进行业务转型的第一步,之后可能以人民币24亿元,出售时装和服饰业务余下80%权益。

宝姿表示,退出公司传统的时装及服饰业务,和转移公司的策略重心至预计将为股东带来更佳回报的中国经济相关行业,公司正积极探讨拓展其业务并寻找其他可能投资机会的策略选择——简单地说,宝姿不想再干老本行卖衣服了,想干点别的更赚钱的事。

这个消息恐怕会让40岁左右的中国白领女性唏嘘不已,宝姿可能是她们年轻时进入职场后,最先知道的名牌之一,其中不少人会像现在的年轻人勒紧腰带几个月买个Gucci包一样买一件两千块钱的宝姿——上世纪90年代的2000块啊,你懂的。

早在2015年1月宝姿大股东提出私有化,原因很明显,最近三年以来,宝姿的业绩一直不好看。

2007年至2008年初,宝姿股价曾一度在30港元左右震荡,金融危机暴跌之后2010年初仍达到近5年的25港元高位。但近三年该股股价一路下滑,在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上半年,宝姿营业利润按年下跌47.3%至2.05亿元,净利润为5,496.5万元,较比前一年同期1.397亿元锐减60.7%。其中零售收入由于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疲弱而减少10.1%至9.76亿元,其他收入以下降11.8%至9,950万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宝姿共有门店327家,主要分布在中国内地、香港、美国和加拿大,比2013年同期减少 25家。

比较一下就知道宝姿颓到什么程度了:在全球60多个国家拥有440家店的快时尚品牌ZARA仍在扩张,它的母公司inditex旗下有8个品牌,在全球共有6460多家门店,今年Indite旗下品牌们计划将在中国的60多个城市总计开设500多家店铺。

曾经风光无限、带着中国内地最早那批白领丽人青春记忆的宝姿,怎么不行了?

最早进入内地的“世界名牌”之一

实际上宝姿虽然发源于加拿大,但早已是个国产品牌。但这并没影响当年白领女性们对一件宝姿孜孜不倦的追求。

宝姿1961年由创始人Luke Tanabe在加拿大港多伦多创立,到1989年宝姿在全球已经开设了60多家专卖店,他觉得自己任务完成了,想退休了。这时自60年代移居加拿大的陈启泰陈氏家族很看好这个品牌。陈氏家族买下了宝姿70%的股权,成为宝姿最大的股东。

而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国内地进行改革开放初期,嗅觉敏锐的陈启泰家族闻到了机会、迅速决定进军内地市场,1993年在上海和厦门开设了试营店,当年盈利就达到500万元。

随后,在十年多的时间里,宝姿在内地的专卖店开到了200多家,成为同类品牌中店铺最多的,从多伦多、到纽约、东京、蒙特利尔、迪拜、香港、上海……宝姿品牌不断向全世界扩张,而且集团业务领域已触及服装、房产、百货等。 

宝姿早年在内地的成功逻辑其实很简单,它进入中国内地的时候,也正赶上第一波职场成功女性阶层的崛起,宝姿立即被中国女性奉为时尚圣经,当时的宝姿代表着所有女性对着装、品位、时尚和美丽的追求。

而宝姿一直就有追求品质和设计的传统。 设计界著名的“less is more”就是宝姿的创始人最早提出的。

宝姿的设计师一直由兄弟或姐妹担任,颇具传奇色彩。设计师兄弟或姐妹犹如双生并蒂莲,将不同的个性相融合,创作出完美的设计,使得宝姿一度魅力无限,至今仍是时尚界一段佳话。

从钟情Print印花图案的Christine & Miki Tanabe姐妹,着力表现女性柔美性感的Dean & Dan Caten兄弟,再到现任的宝姿首席设计师Fiona & Tia Cibani姐妹,宝姿喜欢在看似平淡的极简中,翻弄着层出不穷的新鲜创意,强调于精致细节处展现优雅——这些都让曾经的职场白领女性爱死了。

宝姿没变,市场变了

即使现在的宝姿,仍然是明星和时尚界的宠儿,但是包括宝姿在内的传统服饰品牌面临的窘境都差不多———那就是快时尚品牌的崛起,它们追求时尚流行的速度更快,它们和明星、时尚圈走得更近,它们把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玩得更转。

而更重要的是,类似品味的服饰你可以在它们那里花很少的钱买到——对的,把宝姿的价格从后面抹掉一个零就是了,这其实是快时尚创新的根本——让所有人用更便宜的价格消费到曾经只有少数精英消费者才买得起的时尚品。

为满足顾客“快时尚”的需求,ZARA这些宝姿的新对手们从设计、数据采集、到供应链到铺货都围绕这个目标转。

同样不走运的还有Esprit。拥有Esprit品牌的思捷环球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2015财年上半财年净利润暴跌50.5%,从上年同期的9500万港元跌至4700万港元。5月20日思捷环球发布财政预警,称预计至2015年6月30日的2015财年全年将“大幅度”亏损。实际上在2009年,按市值计,Esprit(思捷环球)就已落后于瑞典H&M、西班牙Inditex、日本Fast Retailing、美国TJX Cos及GAP五大集团。

媒体评论Esprit衰落的原因是跟这些快时尚比,它跟不上流行,价格却是经年未变——300元人民币以上——这价格在快时尚品牌里可选的更多更时尚——这些导致他们逐渐被被年轻人抛弃。

宝姿的问题更严重在于,它的设计和品质随着新竞争者的出现不再有独特价值,但它的价格却更贵,3000块基本上是“起步价”,而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价格只需要它的十分之一,而且因为时尚精英的拥趸,品牌的价值感并不低。

除了国际化的快时尚品牌的全球性进攻,一些新兴的潮流品牌如IT、IZZUE等因为符合新新人类的酷口味也是宝姿、Esprit这些传统品牌的劲敌,它们也不便宜,但年轻人愿意为他们的心头好买单,就像花上千元买双新款Nike鞋一样。

无法像它们原来那样抓住年轻人(主流人群)的需求,在失去年轻人的注意力之后,又缺乏更有力的动作把他们拉回来——把传统服饰业务卖掉,对无法挽回颓势的宝姿们来说也许是个好选择。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