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因官方维持货币的低价而常常遭到其他国家的谴责。这种现象可能很快就会告一段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说服中国领导人实现货币的自由贸易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区副主任Markus Rodlauer说,人民币将不再贬值。

美国政府却不以为然。上周,美国财政部部长Jacob Lew执意认为,“中国将继续抑制人民币的价值”这一现象会继续保持下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种态度转变将激励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在国外的更广泛用途,特别是作为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Rodlauer提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在十月份对人民币是否能成为储备货币进行商讨与评估,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实是支持中国政府实现这一步的。

过去,中国政府自行将兑换率设得很低,这十分有利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其出口相比其他国家要便宜和容易得多。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却呈现逆差的相反趋势。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2005年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增值了30%。

现今,中国官方仍然在把控汇率水平,使得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时,浮动汇率不超过控制的范围。尽管去年政府已经放松了汇率的管控,但中央银行还时不时地介入,美国政府将其称之为“操控”。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似乎比美国政府更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自2015年以来,中国央行并没有助推该国货币贬值,相反,为了保持人民币处于高值,央行不惜抛售外汇储备以力挺人民币。

依靠出口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而中国明明知道这样做是对出口不利的,可为何还要坚持?过去几年来,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将会升值,认为这是一个人民币自我强化的现象,另外,对人民币的需求越来越摆脱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依赖,而转向依靠资金流入投资国内市场。这些资金的流入防止了银行系统的现金缩水,同时使得贷款成本更低。如果任由人民币贬值,不仅会把这些投资拒之门外,也会加速银行体系的资金缩水,带来毁灭性结果。

避免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全球资本流向中国的股市和证券市场,避免很多公司陷入巨额举债的梦魇。正如北京大学的金融学教授Michael Pettis指出,近期中国经济的最大担忧并不是制造业的岗位流失。

事实上,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为了提高工薪而促使人民币贬值会伤害到服务业,而服务业对转型能否成功无疑是关键的。然而,中国想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蓄货币篮子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蓄货币,中国必须停止对其的操控,这样人民币流入和流出就不会受到限制,进行自由贸易也成为可能。


译者  trevor小业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