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貌似越来越自由,但也许并没变的更好

Managershare:新的工作法则看似更加自由,却其实是用另一种方式吞噬你。

旧有办公规则适用于工厂与办公室的经济时代,提供“标准化”铁饭碗的大型企业,职业生涯轨迹基本上是可以预见的。新规则属于另一个宇宙:灵活,流荡,强调创业精神,不再完全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地点与企业。

在1931年的文章《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中,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曾预测道,不出几代,“人类即将面临一个真实而永恒的问题——远离了迫切的经济忧虑,我们该如何善用自由,如何运用科学与复利为我们赢得的闲暇时光,过上智慧、愉悦和健康的生活?”

如今的我们踏入了未来世界,凯恩斯所预测的技术进步仍在持续发生,但说好的退休乌托邦却从未实现。那么,我们该如何驾驭这样一个每分每秒——包括睡眠与休闲时间——都被工作占据、被赢利与优化的可能性所吞噬的世界呢?

请参考以下5条办公新规则:

工作随时随地,不分地点vs旧法:每天通勤上下班

“高峰时段”即将消失:据纽约市地铁系统报告,由于不少人抛弃了传统的上下班通勤习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因此“传统早晚高峰时段以外的工作日增长是最明显的”。

共享办公空间比比皆是:据某项统计估算,全球共享办公空间约有20,000处,与2008年相比翻了一倍。在家上班政策逐渐成为企业间广泛采用的标准,远程办公也日益流行起来,WordPress博客系统背后的Automattic公司就是100%远程办公的,其员工散布在全球各地的睡房与家庭办公室。更有“远程之年”计划,让100位远程工作者在全球12个不同地点分别呆上一个月。科技或许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但冲劲却来源于人性深处:我们希望在最舒适的地方,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还能同时在这个地方工作。

24小时随传随到vs旧法:工作就是朝九晚五时间与空间同等重要。

好处是想工作时才工作,现在的公司已经越来越不在乎工作的完成时间了,只要能完成,且不超过期限即可。坏处是随时待命,手机这种私人生活中的沟通利器同时也成了一种生产工具。

美国心理学协会2013年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一半成年雇员表示,他们在周末每天至少查看工作信息一次。”在工作日上班前或下班后以及病假期间留意工作消息的人数也将近一半。甚至有44%的人假期也不忘工作。同样是在2013年,美国人时间使用调查显示,34%的在职人士平均每周末会工作一天,在日益壮大的自雇人员队伍中,该数字达到了43%。

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在其著作《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24/7: Late Capitalism And The Ends Of Sleep)中写道,就连睡眠也沦陷了,一般北美成年人平均每晚的睡眠时间大概是6个半小时,上一代人是8个小时,而20世纪早期的平均睡眠时间是10个小时。克拉里又补充说,更令人不安的是,“近期研究表明,晚上定闹钟叫醒自己一次或两次、起床查看消息或数据的人数也呈指数级增长。”设定底线的主动权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从一个活儿干到下一个活儿vs旧法:全职岗位,附带员工福利

去年,自由职业者市场Upwork(前身为Elance-oDesk)估计,全美共有5,300万名自由职业者,占据了劳动力总数的34%。难怪现在通用的礼貌问句不是“你在哪儿上班?”而是“你最近在忙什么?”

所有自由职业者都专注于寻找活计,这是最新的工作单元,但调查发现,他们中约一半人感觉幸运且自由,而另一半人则倍感压力,渴望找到全职岗位。自由职业者联盟的研究发现,“独立承包商、兼差者、多元化工作者、临时工与自由企业主”是自由职业劳动力内的独特群体,绝对不可一刀切。

工作与生活的界线消失了vs旧法:工作与生活彼此独立

伦敦城市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德雷•斯派塞(André Spicer)指出,企业特别强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但谈论得越多,它的存在感却越稀薄。当代工作的现实情况是,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线完全模糊了。我们尝试设定界限,却不断地被推翻。”

以人类不断开辟新财源为例:当空中食宿(Airbnb)和优步(Uber)等平台促使“闲散”资源的盈利成为现实,许多人突然开始加班加点,兼当房东或司机了。和朋友相处的时光被人脉网的建立所取代。曾经完全私人化的社交媒体,如今也成为了个人履历的一种延伸,持续自我推销的又一个渠道。

你必须“爱你所做”vs旧法:为了挣钱而工作

宫德光(Miya Tokumitsu)在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做你所爱》(Do What You Love)中写道,请不要说你“只是需要一份工作”——“我们这个时代的非官方工作信条。”企业渴望利用或回应员工的“激情”,于是将自己包装为一场伟大运动或一项伟大事业,总之不是制作产品的无聊公司就对了。

“‘做你所爱’的问题在于,”宫德光说道,“它的结果并非救赎,而是实际工作的贬值……它的真正成就是让员工相信,他们所付出的劳力是为了自我、而非市场而服务。”工作没有帮助我们实现美好生活,而是彻底吞噬了它。

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的卡尔•西大斯托姆指出,自我实现“未必是一种渴望,更可能是一种要求。”2013年,经济学家格里•安提阿估算,劝导从业者为美国贡献了约30%的GDP。在人人涌入劝导行业的大背景下,也无怪乎我们必须先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工作有着生死攸关的重要性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ROSS PERLIN
来源:快公司Fast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