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向来都是商业的中心,家族企业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日本的豪士瑞欧肯酒店从718年开始就是以家族模式在经营。另一家日本的家族企业,建筑公司金刚组株式会社则早在578年就成立了,不过直到2006年才繁荣壮大。安东尼世家酒庄自1385年就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生产葡萄酒,而Berettas公司自1526年就在生产枪支。家族企业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领导性作用:比如银行业的巴林银行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汽车制造业的福特和奔驰公司。

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家族企业完美契合了其发展模式。在一个银行业和法律制度都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讯活动不发达的社会,它们为资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两大重要元素——信任和忠诚。在那个时代,向亲属筹集资金要比向陌生人筹集资金容易,同样,让亲友去管理海外公司要比派雇佣的人去安全度更高。

商业企业为家族元老提供了将财富和地位传递给下一代的途径。19世纪杰出的报纸编辑沃尔特·巴杰特说:“银行家的使命感会传承下来。银行的信誉从父亲传给儿子,财富传承的同时也实现了精英的传承”。家族王朝有时会影响商业策略:当罗斯柴尔德王朝的建立者梅耶·阿姆斯谢尔·罗斯柴尔德将他的五个儿子派到不同国家建立银行时,这一行为也同时促进了金融的全球化。

被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小觑的家族王朝

令人惊讶的是,严肃的思想家很少考虑过资本主义初期阶段的家族王朝。与古典经济学家相比,小说家反而提供了更多素材。在《董贝父子》一书中,查尔斯·狄更斯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董贝想尽办法希望将事业传交给他的儿子,最后却被狡猾的经理骗得精光。托马斯·曼所著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则描绘了一名伟大的商业帝国创造者,他的儿子却对资本主义观念充满了鄙夷。

商界元老也没有对家族企业予以重视。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经济历史学的老前辈,认为家族企业是一个无法获得资金和人才来展开竞争的时代的产物。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引擎是由多个股东所有,通过职业经理管理的上市公司。管理理论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真正的驱动者是专业的“知识工作者”,而非商业元老和他们的家庭。

钱德勒的观点有正确之处。上市公司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的确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时,资金密集型企业开始转向公共市场以筹集资金。不过有一点他预测错了,那就是家族企业会被挤向现代经济的边缘。即便是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虽然公众公司占据了主导地位,家族企业仍主导了最重要的商业,如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和最大汽车公司之一福特。在欧洲大陆,上市公司仍是例外。

在钱德勒为上市公司所写的赞歌《看不见的手》出版38年之后,家族企业仍是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提供者。你阅读的报纸可能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你购买的汽车可能是福特或菲亚特,你的智能手机可能是三星或LG,你购买的日常用品可能来自沃尔玛或阿尔迪。在一本学术著作《王朝》中,哈佛大学的大卫·兰德斯研究证明,你可以从家族企业的历史中书写令人惊叹的资本主义历史。你也可以通过讲述一系列家族企业的故事书写一份同样精彩的现代资本主义现状调查报告。

家族企业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公司,主要以街边小店的形式。这份报告将焦点集中到了较为大型的公司,它们塑造了全球经济,并促生了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想法。本报告旨在说明,在经济现代化的今天,家族企业能在最富饶的地区发展繁荣。

关于大型家族企业

对大型家族企业进行定义非常复杂。如果你将家族企业的概念狭义的理解为由家族成员拥有,最后你将所得甚少。如果你将其扩大到由创立者管理的范围,那么科技巨头谷歌和Facebook也将纳入其中,然而,很少有人会认为这两家公司属于家族企业。波士顿咨询公司总结了一条较为合理的概念,包含两个要素:首先,公司的多数股份一定要由家族持有,家族能够对重要决策施加影响,尤其是在主席或CEO的任命上。其次,公司中必须存在世袭关系,如果是创立者所有的公司,则要看公司创立者是否有这样的打算。根据这一定义,波士顿咨询公司计算得出,美国有33%的公司属于家族企业,40%的法国和德国公司属于家族企业,其年收益超过10亿美元。而亚洲和巴西,这一数字更大。

家族企业的商业管理模式

实力雄厚的家族企业倾向于采取金字塔式的商业管理模式,以保证其对子公司的控制力。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兰德尔·默克指出,瑞士瓦伦堡家族控制了瑞士股票市场将近一半的份额,包括全球巨头爱立信。阿涅利家族占据了意大利股票市场10.4%的份额。在香港,前15名家族所控制的资产构成了GDP的84%,马来西亚这一数字则是76%,新加坡是48%,菲律宾则是47%。

全世界最成功的中型公司中,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西蒙顾和公司的主席赫尔曼·西蒙称,家族企业占据了德国中型企业的三分之二,包括门控系统领导企业(多玛),平衡器械(申克集团)和工业搅拌器(Ekato)。意大利也有许多领先全球的家族企业:汽车行业的法拉利,时尚业范思哲和巧克力制造商费列罗。

家族企业在所有权意识上的两大缺陷

现代资本主义背景下,家族企业在所有权意识上有两大缺陷:短期主义和所谓的代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最困扰家族企业的并不是他们自身的实力,而是其可变动性:除了精英企业,家族企业也会有失败的例子。葡萄牙的圣灵银行就是一家被遗弃的家族企业。巨大的债务负担使得这个家族企业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公司失败案例,最后不得不求助于政府。

家族企业的传承

家族企业最大的缺点在于继承制度。对于所有组织而言,交接都是很困难的问题,然而在家族企业中这一问题尤其严重。因为家族企业的继承制度包含了太多血缘因素,感情因素的作用太大。家族企业让子孙作为企业继承人,然而,他们的子孙也许不适合管理企业。另外,“富不过三代”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根据美国家族企业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只有30%的家族企业成功延续到了第二代,12%的家族企业延续到了第三代。而紧紧只有3%的家族企业延续到了第四代以后。

很多情况下,家族企业被个人影响的可能性很大。通用公司的创立者阿尔弗雷德·斯隆认为,培养职业管理者的目的是为了产生“客观组织”,这样可以避免陷入“主观困境”。这一点在通用公司的主要竞争者福特公司身上得到了证明。亨利·福特的怪异行为几乎毁掉了福特公司。然而“个人主观性”也可能让家族首脑做出比职业经理更明智的决策。

这份报告旨在说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家族企业仍将在全球资本主义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家族企业在管理上获得了进步:他们正在学习如何弥补缺陷,发展长处;同时,现代经济中心正向亚洲转移——而亚洲又是家族企业占主导位置的地区。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新产生的4000家家族企业将实现1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如果这一预言实现的话,届时,新兴市场上的家族企业将构成全球大型公司的40%,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15%。对于亚洲而言,麦肯锡将创立者所有的公司也当做家族企业问题不大,因为亚洲的创立者所有的企业更容易发展成为真正的家族企业。他关于变化趋势的估计也是正确的:世界最主要的区域也肯定能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温室。

为了更好理解家族企业,商业分析师会更注重研究其内部动力。这些公司既不是不成熟的上市公司,也不是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新公司。如同上市公司的行为被解释成“公共性”一样,家族企业的独特行为被理解为“家族性”。投资者需要认真观察家族企业的继承计划,以及家族成员是否能融洽相处。学术性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公司的存在需要另一家公司的原因:他们扮演了将财富传交给下一代的机制。

家族企业不仅仅生存了下来,反而更加繁荣发展。这不得不让人们对现代化本质的假设进行反思。古典社会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家族企业会遭遇滑铁卢,因为社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官僚化。如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拉什所说的,家族只会成为“冷漠世界的避难所”。然而这一权威说法却正在瓦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家族王朝即使在最精巧最现代的社会中也能发展得很好。


译者  玄可可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来源: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