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格局定型后,为何创业者仍争相涌入?

移动社交前3年是修炼内功和捉对厮杀的过程,从早期(2010年底到2011年初)米聊、微信试探性尝试,到陌陌入局,经历微信击败米聊、微博奠定领先优势,再到2013年下半年易信、来往强势杀入未撼动格局。

相比前3年的混战局面,2014年移动社交呈现平稳沉寂的发展风格,业界唯一重磅新闻是创业3年的陌陌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个中原因不难理解,移动社交大局已定,微信和手Q联手把持市场前两位,易信、来往等玩家只能在夹缝中艰难存活。

风平浪静的背后是暗潮汹涌。尽管移动社交无明显大机会,但约你、大叔帮帮忙、比邻、微聚等创业者仍前仆后继向垂直细分领域进击,这里不得不提陌陌上市产生的巨大影响。

陌陌上市至少带来两大启示

1.相比PC创业,无论是用户规模、市场前景还是公司成长速度,移动创业都远超PC创业,陌陌3年创造30亿美元,超过老牌互联网公司新浪和搜狐。同时,这也意味着移动创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为避免过早出局,创业者必须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2.面对微信和手Q两座大山,陌陌艰难熬到上市关口,除了暴露巨头并非无所不能,更直接证明移动社交细分仍大有可为,大大提振创业者信心。以微信为例,由于过度承载腾讯移动布局诉求,同时朋友圈营销、微商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垂直化需求,而且“逼迫”用户加速逃离,微信的不足无形中给创业者制造机会,陌陌之后仍将诞生新的幸运儿。这也预示着,创业者征战移动社交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越挫越勇。

移动社交创业三大潜规则

当然,尽管移动社交的大门并未关死,但想取得新的突破仍需遵循章法。我总结移动社交玩家必须做到三点:

1.找到用户明显痛点,产品充分满足用户强需求

即从用户强需求出发,产品通过各种形式尽量让用户爽,而非解决不痛不痒的需求。

2.预估市场前景广阔

尽管创业者不能准确预测市场走向,但着眼于用户需求和产品形态,多多少少能判今后发展前景,如果前景渺茫或容易陷入行业厮杀等不利局面,创业者应避而远之,如果发展态势良好可放手一搏。

3.最好是以第一或第二家身份入局

有利于建立用户认知和品牌拓展,后来者破局难度和创业风险随之增加。

移动社交的下一片沃土在哪

最近我接触很多移动社交App,既有瞄准熟人和陌生人社交中间地带的约你,也有主攻妹子与大叔愿望社交的大叔帮帮忙,使用后的第一直觉是“存活容易,做大不易,且行且珍惜”。这是否意味着移动社交很难出现下一个陌陌?那倒未必,在众多细分领域中,职业社交是一片蓝海,发展势头强劲,脉脉等最早一批入局者或将抢占先机。

尽管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在美国大获全胜,但有人质疑职业社交在中国的前景,比如国情不同、习惯差异、产品形态单一、时机未到等。恰恰相反,我非常看好以脉脉为首的职业社交,不妨从上述三个理由逐一分析。

1.充分满足用户强需求

用户职场生活愈发频繁和高度垂直,微信、手Q等大众化移动社交工具显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用户迫切需要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领英,无论是找工作、找创业伙伴、对接投资人等,都离不开一个特定产品来承载,所以号称工作版微信的脉脉由此诞生。

在脉脉创始人林凡看来,脉脉主要解决用户找人办事的巨大痛点。脉脉挖掘用户通讯录、微博等社交网络的行为数据,呈现用户最真实的人脉关系链,包括一度人脉和二度人脉,用户可在一度人脉的引荐下认识二度人脉,也可在一度人脉的分享动态中发现二度人脉的招聘和求职信息,这对困扰于人情和陌生拜访的中国用户尤为适合。

同时,找人办事往往通过弱关系驱动,而不是强关系解决,用户可通过人脉推荐、公司、学校、职位等不同维度查找帮忙之人,精准算法确保找到靠谱小伙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脉脉通过完善产品细节和不断改进算法来完善用户体验。

比如,打开新版脉脉,用户人脉名片右下角显示公司Logo,点开即可看到公司介绍、员工列表、在招职位、实名讨论等,用户可迅速判断该公司可靠与否、获取最新信息并查找招聘职位。基于圈子的内容推荐算法上线后,用户工作圈动态与其工作内容高度匹配,更便于找到值得结交的工作伙伴。“互联网圈小伙伴只看到互联网人才,金融圈只看到金融内容,传媒同学只看到广告人发的广告,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林凡如是表示。

除了线上打通人脉,线下拓展人脉也成为脉脉发力重点。用户可通过“二级人脉”实现指数型人脉拓展,完成主动沟通、建立联系、自主约见等过程;在此基础上,用户也可通过付费经纪人服务,找到人脉后由经纪人牵桥搭线,实现破冰式沟通。

“很多人不愿意降低身段去主动沟通,很多人怕被拒绝不喜欢打Cold Call,很多人希望有人为他们的合作和职场需求作铺垫,包括招聘、投融资、合作等,增加沟通的顺畅程度”,林凡表示。经纪人服务不仅使普通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降低双方沟通门槛,也使人脉从线上到线下的打通环节更便捷。

2.市场前景广阔

当下中国互联网,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创业者,为寻求资本市场的支持,总喜欢对标行业翘楚或数一数二的企业,以此增加自身曝光率和价值(市值或估值)。脉脉成立之初就打着中国版领英的旗号进入市场,而且移动时代是林凡眼中职业社交的最佳爆发节点。

去年2月,领英宣布高调入华,聘请沈博阳担任中国区总裁,负责领英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和市场开辟,入华一年来完成高管团队搭建(营销、技术副总裁入职)、组织架构的完善(中国区获得自主权)、产品本土化功能改进(领英与微信双向绑定,注册用户数突破800万。

面对这一强劲竞争对手,林凡从不掩饰对其羡慕和崇拜,但他同时指出双方明显差异特征,领英偏工具,脉脉偏社交,“工具最大特点是能尽快解决用户需求,但用户粘性差;社交是用户闲暇时愿意去刷信息,用户在微博、微信上是单纯消磨时间,而脉脉能创造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从产品角度看,经过数十次产品迭代和优化,脉脉已形成“朋友圈+匿名八卦+IM+招聘”的产品主架构,与单纯职业信息(个人档案、行业信息、商业机会)展示的领英形成实质差异化,而且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和市场需求。

林凡曾表示,跨国公司在中国无一例外会以失败收场,“本质是产品出现问题,一个产品必须贴合所在国的氛围、文化,才能真正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他以美国职场盛行邮件文化和即时通讯在中国职场占主导为例,直指领英产品不符合中国文化惯例。

2014年是脉脉高速成长的一年,也是不平静的一年,至少顶住了领英入华的压力,并沿着既定发展路线前进,产品形态逐渐成型。我认为脉脉如果能把找人办事和职场匿名爆料两大特色功能做到极致,前途将不可限量,因为这将极大满足职场人士的两大刚性需求,进一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认可度。目前领英市值接近330亿美元,持续对标领英的脉脉估值几何,你懂的!

3.以第一家身份入局职业社交

PC时代,天际网、经纬网、大街网等玩家相继涌入职业社交领域,但不约而同以失败收场,产品要么无人问津,要么沦落到倒闭边缘。在我看来,除了产品本身存在缺陷和团队浮躁等原因,本质是他们未把握职业社交的最佳发展时机。

正如林凡所言,移动时代是职业社交爆发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移动属性符合商务人士线上社交的条件完全成熟;另一方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产品,用户对方寸之间的安全感高于PC端,大大增加通过好友的概率。

在我印象中,2013年10月上线的脉脉是国内第一家职业社交App,开发周期仅一个月,彼时移动互联网逐渐向纵深发展,用户痛点渐趋明显,基本满足职业社交发展甚至爆发的条件。早期凭借搜狗CEO王小川、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等行业大佬摇旗呐喊,脉脉用户迎来第一波增长高峰。

同时,脉脉团队自身优秀基因也决定职业社交大有可为。林凡是中国职业社交网站缔造者大街网前技术合伙人,此前曾担任搜狗技术总监。2012年1月创办淘友网,宗旨是运用强大的算法从科学角度挖掘用户人际关系网,经过前期淘友网、头像淘淘、觅觅三款产品的铺垫,林凡携脉脉再战职场社交更有底气。

经过第一波用户增长热潮之后,正如前文所言,2014年是脉脉积极完善产品的一年,产品成型和内功修炼到达一定阶段后,全面发力推广成为脉脉的当务之急。今年2月初,脉脉豪掷6000万在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广告投放,脉脉用户数与活跃度呈现增长迅猛。其中,日活跃用户数从去年底16万猛增至68万,并保持40-45%超高次日留存率。截止4月8日,脉脉注册用户数突破500万,近一个月新增用户259万,是去年同期近60倍。

总体而言,移动社交哀鸿遍野的表象下并非没有沃土,职业社交是有待挖掘的下一座金矿,脉脉则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你觉得呢?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IT段王爷
来源:百度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