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巴塞罗那通信展期间放出的高通下一代高端旗舰芯片骁龙820,将采用高通64位自主微架构“Kryo”,也就是说将不再采用ARM的标准架构。

而芯片业另一位巨头,X86阵营的老大英特尔最近也在卖力布局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领域。

从PC到手机再到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芯片领域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是整个生态链都在改变。英特尔X86架构的阵营属于标准化的体系,这个阵营由大家长英特尔作为主导,由于标准化程度很高,下游厂商可发挥空间有限。在智能手机没有大行其道时,这种生态很好地被上下游所适应。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产业非标准化的生态被延续下来,不同于PC业的生态形式开始成为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此前已经举步维艰的ARM开始崭露头角,无论是苹果最初选择了ARM架构,还是后来高通作为ARM架构体系新霸主的崛起,都为智能终端的新生态模式奠定了基础。而这恐怕也是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奋力追赶也很难重建王朝的原因,不仅仅是在SoC(系统级芯片)上的迟到,还包括对新生态的不适应。

ARM能否在物联网上狙击英特尔?在面临高通这样的封疆大吏各自为政时,是否会迎来危机?ARM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在接受钛媒体记者采访中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

ARM的“散养”生态

《商业价值》:目前大家都关注三块内容:企业级、移动设备、物联网,大家传统地认为在企业级,英特尔可能有一些优势的,在移动这一块还是ARM的天下。所以,将来的物联网领域可能会产生正面竞争,你怎么看这个格局?

A:现在英特尔在企业这个市场是主导。从宏观上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竞争也从产品竞争提升为生态系统的竞争,比如说小米它主要是想打造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否能够胜出?

传统来讲,PC时代,这是一个很标准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是一个到两个中央集权的公司,他们决定架构里面谁扮演什么角色,大致规则是比较固定的。这个系统的优势是,在没有变革的时候,市场是很稳定的、有序的,有利于集中资源投入建设。

但是对于消费电子来讲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产业链拉得很长,移动市场的产品又存在很多的点,同时消费者的需求是广泛的,所以中央系统本身会自我制约。因此ARM强就强在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态系统,我们和各个合作伙伴在各自的领域选择自己的玩法,它(合作伙伴)可以搞一个完全封闭的中央调控,像苹果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安卓又是一套方法。对于ARM来说,随便你怎么玩,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

我们并没有说哪个生态系统会赢,对我们来讲只要有新市场,我就可以玩新的,不断在扩张。

《商业价值》:社区式生态系统是ARM所倡导的一种生态系统,不论你是哪一个区间里面的,ARM都会给你相应的支持?

A:对,我们一视同仁。在这个社区里面你自己决定“玩法”,比如说你自己这一块可以封闭起来,或者只有ARM这块通,别的全封了也可以。像安卓就是有一部分是封闭的,有一部分是通的,像高通的市场玩法也会跟联发科、海思不一样。所以,在这样一个模式里面,我们把很多控制权放出去了。特别是在硬件这一块实际上它需要的配合和投入蛮大的。如果不统一,没有一定程度的协作,这个问题也很大。所以,Linux这种纯开放系统基本上一直做得不是很大,唯一大起来的原因是安卓封起来一部分,并协同与其他人一起做大。所以,我觉得ARM和安卓的商业模式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但是每个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一定会有犯错误和自我制约的时候。我们的好处当我们自己没有办法自我制约时,这个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仍可以往前走。

《商业价值》:所以ARM以后也不会把控制权收上来吗?或者说不会做产业链再下一层的工作?

A:我们不会。回到一个公司成功的经验和体制的问题,公司不太能和其基本价值打架,如果打架,那么整个体系就崩溃了。

ARM会否挺进大型运算领域

《商业价值》:海思提到过在网络设备上在用ARM架构做一些尝试,ARM是否有意进入大型设备领域?

A:海思是全球范围内中国企业创新的一个典范。他们在2009年开始做4G基站研究时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体积要小,功耗要低,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从运营上讲,这项工作投入成本很高,所以大家希望将来4G在更新的时候能够全部软件升级,少涉及硬件部分,所以硬件所有的计算密度要一次到位,全部放进去。基于这样要求,第一个把ARM核做8核的系统,并把核心网络处理的功耗全部控制下来。所以,在4G领域,设备是一次到位的。

《商业价值》: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最开始小型机代替大型机,X86再代替小型机,ARM架构以后在高性能运算上也将不断进步?

A:是,这是很典型的创新困境,总是简单的开始慢慢变复杂。以前往往都是国内合作伙伴参照国外做法来重新调整自己架构。现在这个例子反过来了,国外厂商全部纷纷采用(海思)同样架构,把原来的架构给替换掉了。

《商业价值》:在服务器,包括网络设备上,ARM的策略是慢慢试水,或是说交给像华为这样有研发能力厂商,让他们自己创新,还是说ARM在力推这件事情?

A:我们会支持产品目标部分,同时这也需要厂商配合,其实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是,认为ARM的企业级应用是在台式机和企业服务器这一块。但是其实企业网络方面ARM市场份额很大。不光网络,打印机那些东西我们份额都很大。

《商业价值》:在这些领域也不存在与英特尔的正面竞争?

A:英特尔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公司,我刚毕业就在英特尔做事,那时候是做移动处理器,产品卖得很好,但是立马不卖了,全部拆散,因为拆散了利润更高,这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这不是技术问题。这两个体系里面,差别在于模式而不是技术问题。每个行业里面技术只是表象,一个手段,核心还回到商业的一些基础利益竞争力上面。

《商业价值》:那在物联网上,ARM目前有哪些策略?

A:我们信心很足,所谓的IoT(物联网)实际上是非常广的事情,如果我要形象化IoT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把智能加到各个设备上,各个环节上。第二让这些事互相能够链接起来。回顾过往,多样化是必需的,因为每一个地方需要的方式不一样,处理能力不一样。第二成本要够低,越低越好,越低就越广,越广越能体现连接性和网络效应。所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那么ARM在做什么呢?简单讲就是让做处理器这件很神圣的事情变得很容易,变得很便宜,让连接性这件很神圣的事情变得很便宜,变得很容易。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很分散化的市场。对ARM来说,越分散,越非标准化,竞争越激烈越好。

不惧下游厂商谋求“独立”

《商业价值》:目前ARM在中国生态链跟国外,比如包括像美国和英国,有什么很大的不同吗?

A:我们其实在各个区域,我们目的一样,打造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从ARM角度来讲,我们是需要很多人做这件事情。这有一个很先决的条件,这些人必须要学会怎么创新,因为做一样东西肯定无法发展,市场就这么大,一定要玩大。从这个角度讲,生态系统是不一样,钱是从消费者给应用服务商,然后再经过设备。在中国这个生态系统里面商业模式不太一样,例如我们每年会办活动,组织从业生态链的伙伴聚集在一起,讨论合作的可能,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把像乐视这些内容应用商、互联网的这些人和设备商、以及芯片商聚在一起,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彼此交流了解,激荡出新火花,而后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乐视电视盒子,后来乐视还干脆卖起电视了。这种模式创新在国是有很多机会的。

《商业价值》:高通在芯片设计这块越来越多地用了自己的东西,跟ARM本身设计的一些东西会有一些竞争,ARM不介意?

A:不介意。从ARM角度来讲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CPU是老大,觉得我永远优于别人,这也是不健康的。高通如果做一个产品比我们好,肯定也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回到刚才,我们也有我们设计能力。合作伙伴的进步会促使我们进步。

《商业价值》:你们的设计会聚焦在哪些地方?因为高通它可能做了很多跟内容,跟应用相关的一些研发。

A:因为我们是IP(知识产权)公司,就像是个写脚本的作家希望把自己写的故事卖给不同出版商去拍电影、出书、拍连续剧。我们希望这一套脚本能卖给很多人,所以必须越通用越好,不会是只针对很小的一个特定人群。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张思
来源:《商业价值》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