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15岁了,还能撑下去吗?

Managershare:曾经的辉煌衰落,总是内外原因都有。

15岁“高龄”的天涯论坛,在风口时代还能撑下去吗?

天涯社区创办于1999年3月,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作为web2.0时代的弄潮儿,如今的衰败不足为奇。究其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web2.0传统论坛模式背离了互联网社交发展主流;二是,改革创新发力不够,PC端和移动端并没有获得太大的突破。

BBS社交产品日益没落

众所周知,天涯的立业之本是BBS。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更迭,BBS这款互联网产品早已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无论是从传播速度还是影响范围来看,BBS远远逊色于微信、微博等社交新产品。很明显,web2.0时代已经过去,交互式微传播时代强势来袭。

内容多,成本小。微博和朋友圈等新兴社交工具,贡献入口做得不但强,而且路径最短,要求的的文字非常少,甚至可以是一张图片,将贡献话题的成本降到最低。相比而言,BBS需要先找分类,然后按部就班多个字段发帖,内容以长篇文字为主,所以单篇贡献的成本高,从而导致信息的流速就慢。

成就感高,感知快。当有人评论或者点赞的时候,微信和微博会非常强的通知到,从而大幅提升了打开率,带来活跃的互动。而BBS不开启回帖通知能力,贡献者便不能及时参与互动。一旦错过互动的最佳时间,贡献者的成就感必然低于预期。没有令人兴奋的成就感,主动贡献率也就随之降低。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负向循环。

获取直接,更新快。当有更新的信息时,微信和微博都会在单线事件流中展示,还会通过某种强入方式让用户扁平式获取更新。这一功能的体验性非常好。相比BBS,尽管设置了热帖模块以及目录列表,但是这种体验由于缺少话题的“聚焦感”而显得鸡肋。

在同一个BBS中,内容更新快的版块人气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更新慢的版块。而在微信、微博高频率更新的衬托下,BBS越发老态龙钟。

最值得一提的是,微博和微信紧紧傍上移动终端这位款爷,不仅降低了或许信息的成本,而且还做到了随时随地获取和互动。诺诺的问一句,BBS移动终端的形态在哪里呢?

影响力强,关系紧密。从目前微博、微信的影响力来看,是显而易见的。最典型的事件,不得不提2015年春晚全民摇红包。确切地说,摇红包将其二者的影响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微博和微信的社交属性讲,二者都是以人为中心的,通过朋友圈建立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相比而言,BBS很难做到这点。BBS是以话题为中心,以话题的兴趣度将人联系在一起。一旦失去共同的兴趣度,关系自然解除。

透过BBS和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新产品的对比分析,也就不难理解天涯论坛的衰败了。

天涯论坛改革创新发力不够

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天涯论坛并非坐以待毙。不幸的是,天涯论坛的变革不够彻底,创新不具诱惑。确切地说,都谈不上变革和创新,只能用“修补”来形容。

技术落后、发帖体验差、用户激励黏着设计差,是目前天涯论坛给用户留下的基本印象。具体来说,用户账号、密码、注册邮箱曾被人一锅端,大量用户个人隐私外泄;不稳定,时常抽风,经常出现发帖发不出,贴图贴不上,甚至是无法登陆。尽管现状堪忧,却也没令天涯论坛下定狠心颠覆重生。

天涯论坛的落后,不仅表现在对老产品的革新,更表现在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运营。

产品开发只跟风,无创新。微信出现后,天涯推出了天涯微论,并且喊出了“叫板微信”的口号。但实际上,天涯微论这款产品就是天涯不落+来吧+一些其它功能的合成品。微博火了之后,天涯微博便匆匆上线。但是,如今天涯热门微博的转发评论只在2到3位数之间徘徊。在泱泱网民大国,这存在感几乎等于零。

运营模式粗糙,前景不明朗。以旅游和游戏两块来说,天涯的运营理念是空手套白狼。不舍得花一分钱,就想打通游戏和旅游的渠道,简直是异想天开。与天涯论坛接触过的客户表示,天涯凡事先谈置换,以送天涯积分来换取利益。天涯怕花钱这个态度,真的应该学习一下滴滴和快递,更应该从中领悟现如今该如何黏连用户。没有用户,任何举措都是徒劳。

目前,广告贴、软文贴、盖楼贴长期霸占着论坛的首页,能看到的品质资源越来越少,天涯论坛的环境已经遭遇破坏。如果天涯还不改进运营模式,还不用心创新产品,估计天涯论坛离名副其实的“冷宫”不远了,不如趁着有点热乎气早作打算。

任何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都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动而加以自我衍化。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一大批墨守成规的BBS社区倒闭,但这并不代表BBS社区就没有生存空间。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BBS会以BBS + SNS + IM 生态模式出现。这也就意味着,不改变就是死,谁先改变胜算就会大一些。

现在经常说:“无论是什么时代,只要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显然,顺势而为将会飞得更高,没有任何创新的天涯,或许被收购才是最终的结局。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于斌
来源:搜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