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拍照应用“足记”的团队很忙。突然而来的爆红并没有带给他们太多的喜悦,反而是要应对服务器压力突然增长,和社会褒贬之声的沸沸扬扬,而出现了一种不知所措。在此之前同样经历过这种场景的“脸萌”,“魔漫相机”与足记一起,被合称为同一种应用:“爆红”也好,“现象级”也好,“昙花一现”也罢,说的都是一个事儿。

和当初“脸萌”得到很长时间的热捧与娇纵不同,“足记”出现的时候,因为有两款应用的前车之鉴,几乎没有人对它的未来表示乐观。就算它的主创现在连着接受采访,不仅来意显而易见,更是直接就在标题中写出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没有人能给出100%有信心的答案。

我想,对于“足记”团队而言,这一现象还是有特殊性的,不管未来用户能留存下多少,对他们都应该是绝对的胜利和赚到了。原因很简单,他们本来的发展目的不在于此,意外之财就和身外之物是一个道理,尝鲜客们来了又走,至少不会对软件的初衷有伤害。

但是,当然我们都希望能有另一条路径——如果这种辉煌可以就此保持下去呢?如果就像Ustream团队最终把Twitch扶正,甚至把公司名字都改了这样,不是更好的结局吗?那我们又该怎样达到这样的结局呢?

三款应用的共同点数不胜数。尽管“足记”自身确实没有想过这些共同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心插柳”,但的确,我们已经可以总结出这些点,并且已经有充分的自信,未来可以复制出拥有同样成功的其他“爆红”应用:

1、它们满足了没有表达能力的普通人的表达愿望。

这是“美图秀秀”、“美拍”、“暴走漫画”等应用一脉相承的特性。只有在长大后,很多人才会意识到小时候没好好学语文、美术和音乐是多么遗憾,因为自己看到了良辰美景,有了心灵感悟,却无法用自己的话去表达。看到“最美语录”,“朋友圈精选”的话,看到豆瓣知乎上的文章,听到《春天里》《董小姐》,都仿佛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一边羡慕,一边转发。

此时,如果重温一下“暴走漫画”的广告词,你会更有感触:“无论你会不会画画,只要你有创意、够搞笑,暴走漫画给你平台,让你秀出你漫画家的潜质!”这句话完整地道出了此类应用的心声。

2、它们让没有表达能力的人拥有了同等甚至更高的话语权。

“脸萌”和“魔漫相机”出现后,朋友圈被刷屏的抱怨就充斥耳畔。而“足记”出现后,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新的抱怨,就是一些平时拥有专业拍摄技能的人,觉得这种速成作品“低端”以至“令人厌恶”。一个知乎提问者说:

“好比原本只有少数人会制作高级甜品,现在一款一键制作甜品的工具横空出世。原本不会制作甜品的人通过工具享受到了乐趣,却因为水平有限制作了一大点奇形怪状口味陈杂的甜品充斥着朋友圈。 ”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任何自由表达的载体都是有等级的。且不说古时候要自己出书需要家财万贯,就算给文学杂志投稿也是一样困难重重,你的艺术生涯全赖编辑是否赏光,所以几十年前的“新诗人”掐指头就可以数出来。互联网本身的精神之一就是降低创作和自由表达的门槛,消解文化传承的“精英主义”色彩。所以所有这些应用做的事情,都是100%正确,这也是它们能红的根本原因。

3、传播过程足够简单有效。

三款应用都是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爆红的。现在要建立自己的传播渠道,实际上就是费力不讨好,也没有太大意义。在“美图秀秀”刚出来的那阵子总有一些应用要建立自己的共享渠道,希望脱离微博微信而独立发展,但结果都不好。现在看来,尽管两大平台的强势地位不减,也确实存在着可以随意动用私刑,封杀爆红应用,推广自己应用的权利,但这种事情极少发生。微博自己推出的小视频工具,最终也难以做过第三方的“美拍”;而微博的图片滤镜功能更是干脆就和美图秀秀合作推出。

本来就是面向一般大众,目标是丰富他们社交需求的应用,一定要在他们最常用的社交圈内来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下一个突破性的“爆款”,也会毫不意外地首先由朋友圈或者微博引爆。

“足记”的“大片模式”本身是如此简单,以至于和它所获得的成就不成正比。没有技术护城河的点子,被抄袭几乎是必然结局。“美拍”已经推出了“照片电影”模式,而且它们还没来得及申请专利,目测几乎可以用到所有的照片滤镜应用当中。

然而,整件事情依然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启示:首先,就在我们以为符合上述三条的自由创作点子都已经被挖掘殆尽的时候,总有新的点子会让我们感叹“居然这么简单,我为啥之前没想到呢”;其次,这些“爆款”的操作简单注定了它技术含量不可能太高,同类应用可以在不侵权的前提下尽快仿制,最终一切都将回归运营能力的比拼。

因此,让“足记”不至于“昙花一现”的唯一办法,就是尽量不依赖“大片模式”这个功能,在吸引来的新用户中挖掘喜欢其原有功能(电影取景地)的用户加以培养,并有意识地开发新的“爆款”类功能点。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李书航
来源: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