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获得风投支持的私营企业迅速获得了极高的估值增长。在硅谷和私营科技企业中,这种现象显然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然而,最近其估值的提升幅度和频率仍令我感到震惊。我一直在努力搜集形成这种环境的各种因素——我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稀缺性、市场动力、担心坐失良机的心理和收益。

1. 稀缺性

尽管年初以来股市表现一般,但私募市场的估值水平继续迅速蹿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稀缺性。私营企业并不是每天都会融资。如果想投资某家私营公司,风投资本一年也许只有一次机会。这些公司以往的大规模融资表明,激烈的竞争自然而然地会将这些少有的机会留给最有吸引力的企业。因此,在竞争中胜出的风投普遍都遵循这样的逻辑:“虽然从基本面(或者由于缺乏基本面)来看,这笔投资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个不小的数目,但随着这家公司的成长,其价值将大幅提升,因此这笔投资在将来可能会变得十分物有所值。”

与之相反,股市投资者不会遇到此类稀缺性问题。在他们的投资领域,公司股票每天都可以按一定的价格进行买卖。对这些投资者来说,不存在什么稀缺性,他们需要的只是明智而及时地做出选择。因此,上市股票的估值 往往以现有业绩和对短期财务表现的预期为基础,所以更加合理。当然,也有很贵的上市公司,但它们的高估值来自于相当广泛的需求,就连刚刚首发上市,流动性有限的新股也是如此,这和赢得私营企业投资权的风投给出的高价完全不同。

2. 市场动力

此类估值上升的幅度和频率一直未见减弱(而且还有可能不断增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当稀缺投资机会出现时,采用高报价策略一般都得到了回报。随着更多资金涉 足这个由风投支持的高增长“资产类别”(它真的已经超出了某一类资产的范畴),竞相抬价的动力有增无减。因此,只要具有吸引力的公司开始融资,就一定会出 现竞争,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风投就会把这些公司的估值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水平。在更高的估值鼓舞之下,现有参与者已经变得十分激进,新的资金也不断参与进 来,市场动力愈发强劲。

3. 品牌至上和担心坐失良机的心理

目前提升估值的第三大动力是对最佳“品牌”的渴求。鉴于风投公司越来越重视品牌效应,因此,将自己与成功企业相关联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从长期来看,评判风投基金的标准应该是回报率。但在较短时间内,投资热门公司也可以算是取得成功。

在向最优秀的企业提出报价时,风投公司很可能知道自己出价偏高。在很多情况下,它们都相信这样的投资也许不会带来巨额回报。但在某些情况下,跟杰出企业挂钩的重要性和实现高回报不分伯仲。目前,由于有市场环境的保驾护航,此类策略不会像以前那样产生许多备受关注的估值下降案例。购买商标的做法可谓屡试不爽 ——实际上,其效果是如此之好,以至于越来越多的风投都想参与进来,他们可不愿错过像阿里巴巴集团和Uber这样的出色企业。

所有这一切真的只有美好?

短期内,风投回报率有望维持在高位。但在这些回报中,有多少是账面收益,又有多少能真正实现呢?这才是问题所在。

账面收益已经出现,但它们也会消失。部分风投已经开始悄悄地在IPO之前抛售某些成功企业的股份。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或许会增多,原因是在自身价格迅速上升的情况下,热门私营企业会不断推迟IPO,因为其首发价将不可避免地低于当前估值。

身处这个市场,热门公司的CEO们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大胆一些。在几乎所有的科技行业当中,市场领先位置带来的估值会远远超过应有水平(许多情况下二者呈非线性关系)。因此,通过大胆投资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是十分合理的举措,但热门公司CEO也要制定备选方案,以便让公司能够依靠现有的资金来维持运转。一旦市场 转向,这些经营者将会感到庆幸,因为他们不必在较为不利的估值环境下再次筹集资金。


本文作者格林•所罗门是GGV Capital公司管理合伙人。他最近投资的公司包括Zendesk、Nimble Storage、Pandora、Successfactors、Isilon、Domo、Square、AlienVault、HashiCorp和 Quinstreet。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格林•所罗门
来源:经理人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