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敲门,主角是IBM。1月25日,硅谷资深记者Robert X. Cringely表示IBM预计下月实施大规模重组。此次重组中,11.8万名员工将被裁员,幅度达26%。今日,IBM回复称“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早在2014年圣诞节之前,业内就流传着一个代号为“Project Chrome”的项目。据称该项目是IBM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将影响IBM多个全球服务运营,美国将成为裁员重灾区,其它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如今,Project Chrome项目即将实施,直接导火索是IBM发布的第四季财报,这是连续第11个营收下滑的季度。

虽然IBM否认了这一消息,但遭遇IBM这样经历的IT外企不在少数。惠普第四季度收益下降,低于预期,SAP也下调了其最新的盈利预期。2014年中期,曾有媒体做过统计,截至2014年8月份,IT外企公布的确切裁员人数已经超过7万人。

无疑,IT外企风光的时代已成过去,越来越多的人把焦点转移到本土的阿里、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可以佐证的是,20年前媒体开大会,上台发言的人是来自外企的职业经理人,10年前这些人变成了本土传统行业巨头的CEO,而如今,最受欢迎的是本土互联网公司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外企的红毯时代逐渐落幕。

裁员事件

事实上,IBM裁员事件最早的动作是在两年前。作为全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IBM宣布了费用为10亿美元的全球裁员计划。

2013年,IBM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盈利低于预期的情况。那次裁员计划包括各个种类的职位,从普通员工到公司高管均被覆盖。甲骨文投资研究分析师劳伦斯·巴尔特基于数据分析预计裁员人数为6000至8000名。一年后,IBM正式启动内部代号为“阿波罗计划”的裁员计划,裁员人数达1.3万人。

有媒体提到IBM前员工表示,这几年其实IBM一直在裁员,只不过中国作为业绩增长最好的市场,躲过了之前的裁员。但是他没想过的是这样的裁员只是前奏,IBM在印度班加罗尔等地的分支机构随后也同样受到波及。

2014年,IBM中国区的裁员就发生在联想对IBM X86 PC服务器业务的收购之际。

当时,IBM深圳工厂X86生产线的1000名工人不满被转移到联想举行了一次长达2周的罢工,更多的员工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IBM,包括一些在IBM工作超过10年甚至15年的老员工。

事实上,早在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IBM前CFO Mark Loughridge表示,有2/3的硬件业务下滑是由于在发展中国市场表现不佳,而其中1/2又主要受中国市场业务下滑影响。

为此,IBM不仅把X86 PC服务器业务卖给了联想,还在中国各个部门(包括3个在华研发机构)制定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计划,甚至个别地区的销售团队集体会被裁员。

如今,IBM承认将花费6亿美元进行结构调整,并强调裁员数字仅涉及到不足1万人。2015年,中国区裁员又被IBM放到一个怎么样的位置?

裁员的背后是业绩的下滑

2015年1月21日,IBM发布了201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第四季度IBM净利润为55亿美元,同比下滑11%,这也是IBM季度利润连续第11个财季下滑。

硅谷资深记者Robert X. Cringely认为,主机和储存服务市场将逐渐缩小,但IBM却依然愚蠢地推出Z13大型服务器,并卖掉了存储,以为可以带动销售。与此相反,数据存储在大数据时代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IBM被视为剥离硬件业务的成功转型者。创始人沃森家族曾经主导了数次转型,打造IBM成为引领IT发展的蓝色巨人形象。时任CEO郭士纳更是促使IBM成为商学院经典转型案例。1992年,IBM经历50年来第一次大裁员,第二年,郭士纳在IBM经历首度亏损时正式上任。

那时候,郭士纳决定放弃IBM赖以生存的大型机业务,转向前景并不明朗的PC业务,同时大规模精简管理架构,重塑了IBM注重客户导向的价值观。郭士纳的继任者彭明盛任职10年,推动IBM从硬件向软件服务业继续转型。

不过,IBM剥离硬件的速度还是有些缓慢。2004年,IBM将高端笔记本品牌ThinkPad出售给联想,11年后,低端硬件服务器X86才又被联想收购。

Gartner预计到2015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可达2500亿美元。早在2007年,时任CEO彭明盛和谷歌创始人之一埃里克·施密特创建了一个学术云,开创了云计算的先河。之后,IBM在云计算的软件、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进行了收购,2013年更是斥资近20亿美元收购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SoftLayer。

只是IBM的步伐还是落后于亚马逊、微软。市场调研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提供的数据显示,AWS目前占据了全球云计算市场27%的份额,微软以约10%的份额紧随其后。

根据2015年的IBM战略路线,云计算、分析和智慧地球解决方案将是主要关注领域。这个曾经的蓝色巨人,能否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脚步?

黄昏时刻?

事实上,IBM裁员计划仅是冰山一角。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IT外企们都纷纷陷入裁员风波。英特尔减员5%的计划,戴尔裁员1.5万人、减员15%的计划等。

2014年7月,微软宣布裁减1.8万人的计划,被裁名单包含在同年初刚刚收购的诺基亚手机部门大约1.25万名员工。裁员后期爆出的“员工抗议”、“最先离职送诺基亚手机”等事件也成了热议的话题。

而在裁员重灾区中,惠普无疑是榜首。在第二季财报发布后,本计划在2014年裁员3.4万人的惠普又宣布2015年将继续裁员9000人。

在裁员的背后,转型是另一条隐线。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转型无疑不可避免。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说的,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零距离”,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变成了平台经济 ,信息不对称变成信息对称,原来信息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现在到了用户手里,交互变得很重要。

这就意味着对IT外企来说,转型的阻力和阵痛不可避免。他们曾引以为豪的管理文化可能恰恰就成为其转型最大、最难克服的阻力。而且,随着“棱镜门”等信息安全事件频发,“数据主权”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对涉及信息安全的重要领域,要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对于他们来说,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就意味着要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转型步伐将会迈得缓慢。如果未能跟上移动互联网脚步,那么就可能迎来他们的黄昏时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