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曾在书中对良性通缩和恶性通缩进行了区分:前者是由于旨在提高生产力的新技术所带动的供给过剩所导致,后者则是需求不足的结果。而目前美国已经展露苗头的通货紧缩,则同时具备了这两方面的因素。

证据在此:美联储(FED)最重视的通胀指标在2014年7月份到8月份期间保持不变,而美国生产者物价在2014年9月份时较上一月下滑了0.1%。日本的生产者物价在2014年9月份下跌了0.1%,法国和意大利的消费者物价则下滑了0.4%。

印度将成为下一个重量级制造大国

生物工程、机器人学、互联网还有其他新技术大幅提高了供应能力,同时却降低了劳动力投入。与此同时,客服中心及其他服务已经纷纷迁至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商品制造业的供应地亦是如此,乃至于如今正离开中国,向越南、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而下一个重量级的制造业大国,当然就是印度。

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受到打压 农产品价格一路暴跌

21世纪初,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之后,大宗商品的价格应声上涨,引发了有色金属、煤矿和铁矿领域的投资热潮,导致如今的市场供应源源不断,价格受到打压,农产品价格一路暴跌。美国的水力压裂法和水平钻井加大了本国石油及天然气的产出,而沙特阿拉伯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其他成员国却都拒绝减产。于是,西得州中质低硫原油(WTI)的价格已经从2014年6月份的每桶107美元,暴跌到如今的80美元。

能源需求降低

需求方面,能源节约政策正在降低美国的能源需求。当前正在实施的去杠杆化政策,同样也会将美国真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限制在低于一般水准的2%左右,即便是之前实施的大力度财政与货币刺激措施也于事无补。各大中央银行均在证明着凯恩斯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并且徒劳无功地“推动绳子(典出自凯恩斯的名言,意指绳子只能拉不能推,暗指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是用错了施力方向—译者注)。

出口市场萎缩 

由于出口市场的萎缩,欧元区即将进入2007年以来的第三次经济衰退。日本希望借助大力度的量化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以摆脱近20年来的通缩性衰退,但是却又刚刚把消费税率从原本的5%上调到了8%。由于欧洲和北美的需求走弱,中国的经济增长伴随着出口的下滑而放缓,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开始破灭。

强势会降低进口商品的实际价格,并迫使本土的竞争对手不得不跟着降价,进而对通货紧缩推波助澜。因此,日本的安倍政府和德拉吉(Draghi)的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都在试图让本币实现贬值。

通货紧缩还推高了举债的真实成本

通货紧缩还推高了举债的真实成本,从而抑制信贷,促使企业选择破产清算。此外,它还会钳制货币政策,因为在扣除物价因素后,就连零利率都算是正回报。所有主要国家经济体的央行均设置了2%的通胀目标,这并非因为他们对通胀情有独钟,而是将其视作应对通缩的一种缓冲措施。但是2014年9月份的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仅上涨了0.3%。

货币集体贬值

美元不光是兑欧元和日元的汇率不断爬升,就连兑商品货币——加拿大元、澳元和新西兰元的汇率也是如此。鉴于本土经济疲软,这些国家全都想推行货币贬值,以便刺激本国的出口增长。在货币贬值的竞赛中没有赢家。

实质上,这些国家所实施的货币贬值,均是相对美元而言的,而美元作为国际上的主要流通货币,却不能参与这场集体贬值运动。1981年,当3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达到15.21%的时候,我曾经撰文写道:“我们正在迈入千载难逢的债券市场回暖期。”自那之后,美国零息国债的回报是标普500指数(S&P 500)同期总回报的七倍有余。目前,3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在3%左右,但是我预计,在经济增长缓慢并且通缩横行的环境下,美国国债和美元将成为终极的避风港,所以美国国债还会进一步涨下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