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历翻到了2015年,投资者开始前瞻新年的主题是什么。

1月的第一周,我们开始明白:美元上涨0.9%,达到了2005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高点,从2008年的低点算起,美元涨幅已经超过28%,其中2014年就飙升了近13%。

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弱势货币的感觉依然清晰。美联储维持低利率政策已经是第8年了。国债达到18万亿并且还在增长。我家的一个朋友,最近准备送他们的长女去希腊游学,一直在抱怨(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去雅典的旅程正处在自奥巴马当选伊利诺斯州参议员以来最好的时期。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美元在所有错综复杂的重大事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这包括OPEC与美国页岩气生产商间的持续价格战,欧元区新的危机以及即将到来的美联储九年来第一次的加息。

美元走强给中产家庭带来好处

美元走强会带来显而易见好处,这些好处是那些支持强势美元的人们长期以来所主张的。但终结美元长达十年的沉睡状态同样会引发一些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

除了国家威望升高和飞往爱琴海的机票更便宜以外,美元的飙升和过去六个月里能源价格的腰斩息息相关,这给中产家庭们带来明显的好处。瑞士信贷估计对年收入4万美元的家庭大约能减少1000美元的(开支)。

由于美元在跨国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美元走势和原油价格呈明显的负相关(状态)。随着原油价格从夏天时的高点,每桶107.68美元跌到上周的52.81美元,美元(价格指数)飙升至自2004年起形成的交易区间(指年线)的上端。

这是一个关键点,只需要再有1%的涨幅,美元指数就将摆脱长期低迷的状态,回到2003年的水平。自然,油价也会被顺势推到2009年金融危机时33.55美元那个水平上。

(油价下跌)对生活水平的提升能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推动陷入停滞的通胀水平。即使名义资产没有增长(考虑到失业率在快速下降以及商业调查结果指向劳动力市场的紧缩,这不容易被观察到),购买力也会明显上升。

对于房地产这个(美国)经济的落后领域而言,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最新的标普凯斯-希勒住房价格指数的数据显示,从十月起,住房价格环比上涨,重新加速走出夏天时的低迷状态。因为住房是大多数美国中产家庭唯一的重大资产,(房价的)持续上涨将增加居民财富,进而推动消费。

美元走强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著名记者普理查德Ambrose Evans-Pritchard报道,新兴市场经济体总计借了大约60亿美元(外债)。这个数字变得如此庞大是因为美联储长期实施零利率政策而且每月发行850亿美元用以回购国债和按揭证券。但当近10年的宽松政策在未来几个月内渐趋尾声的时候,这些债务的展期就会变得更困难也更代价高昂。

美元越上涨,这些新兴市场和商品出口国就越会觉得通缩压力。这进一步迫使他们有让货币贬值以产生通涨,增加盈利能力的冲动。而这一切只能让美元更加走强。

设在瑞士的,被称为央行中的央行,国际清算银行,最近警告目前的局面和上世纪90年代末美元暴涨导致俄罗斯债务违约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情形很相似。那个阶段也是强势美元引起外国(投机)资本回流美国,导致油价暴跌和资本收益下降,引发美国公司在1998年的利润下降,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引发了那场金融危机。

那一年(1998年),标普500指数在网络股泡沫高峰时上涨了超过50%后大跌20%。(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一阶段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持续火爆)。

先看一下受到伤害的前苏联国家,土库曼斯坦的货币在上周四贬值了18%,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深陷政治动荡。不只如此。欧洲也陷入不安之中。随着希腊反对欧洲救助政策的左翼联盟在将于1月25日举行的提前选举中民调持续领先,希腊的政治危机卷土重来,这可能导致对欧元区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广泛质疑。

德国官方似乎对希腊准备重启德拉克马以及退出欧元并不担心,市场也不会马上转向施加压力给那些太大以至不能倒的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投资者对似乎也不担心希腊酝酿中的对欧盟救助计划的反抗不会影响欧洲央行继续通过购买国债来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努力。这两个假设很快就会得到验证。

欧元上周五下跌了0.8个百分点,跌到了2010年来低点,这是对未来的一个征兆。

综合所有的情况,外债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混乱,美联储加息和下跌的原油价格,将继续推高美元进入一个自强化循环。这会减少公司和股票收益,中产阶级家庭扬眉吐气的享受股票收益。

对于即将走向雅典的姑娘,她大约能亲眼目睹世界主要货币引发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谈不上好或者不好,只是结果会复杂。她会对钱包里很经花的欧元和更便宜的机票感到开心,但是困扰她的将是,注定会回到雅典的宪法广场,这个西方民主的起源地,反对他们的债务危机的抗议者们。

译者  gtssp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