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无变化最糟糕,爱折腾才会赢!

Managershare:变化的轴心是趋势和需求,表瞎折腾。

最近一次去茶馆,是讨论朋友的一个新项目,但席间却被一个意外话题岔开去讨论了半天。 

起因是其中一位朋友,他的哥哥一直做二手车生意,过去租个小门脸房,抽着烟接着电话,钱也没少赚。一年多前,这位哥哥开始积极地进行所谓“互联网思维”实践,热衷于天南地北的各种互联网圈子聚会,日子过得与过去截然不同。一年下来,最后盘算了一下,发现钱比过去赚得少多了。 

这么说的结论,自然不是说,回到老路上以保证赚钱与过去一样多——事实上,假装一切都不会变化才是最糟糕的选择。 

创新,在大多数时候与胡乱折腾在形式上没有严格的区分——或者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说,成功了就被称为创新,失败了则成了乱折腾。但你要说规律一点都没有,那是不尽然的。例如,以创新通常在集群中发生的现象为例,有点类似于时装的流行,当彼此呼应时更容易成为流行。 

我们最近对2014年比较显著的一些机构创新进行了梳理,如下一些创新逻辑在2015年依旧会比较强劲地存在。 

1、创造意外。 

绝大多数时,商业行为希望在可控、可预期的范围内反复进行。这很自然。但阴阳相生,我们由此调高了对惊喜的估值。

海底捞在餐饮行业中最早展现了惊喜的威力,很显然,它还会这么做下去。荣昌e袋洗以一袋作为定价单位,使过去一件件计算的惯例被打破,这个意外唤醒了顾客本容易沉寂的潜在需求。 

罗辑思维是干什么的?你很难以惯常的用产品与服务定义企业的方式来定义它。它生产内容但宣布内容压根不重要。它组织线下活动,但这种看法更为偏狭。或许定义为通过人的连接 创造意外不够准确,甚至很容易让人迷糊,但眼下看来,仅仅这点就让它生命力旺盛。 

2、人的延展与替代。 

机器的创造,通常被视 为人体功能器官的延展。过去我们为此已经发明了难以计数的机器,但赋予了计算能力以及基于此的不同高低的各种能力后,机器的族谱与图谱将变得极为复杂。 

在这方面,亿航等机构使机器更自如地飞行,云洲希望机器代替你航行甚至完成更复杂的事务,而格灵深瞳则希望你清楚,机器捕捉分析人的行为远远比人自身更高效。 

3、生态系统带来更强生命力。 

腾讯等巨头正在忙乎自己的生态系统,百度、阿里也以自己的方式将诸多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纳入版图。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白,与其希望“大而不倒”,不如依赖于广泛的利益链接。 

事实上,后一做法还可以用外部的其他机构的异质基因刺激己身。但营造,或更准确地描述为,促成有利于自己的生态系统,并非只有巨头才可以考虑的事情,小米科技、360同样已为此准备良久,其他公司也会慢慢悟到,生态系统并非巨头才够资格有,阻碍发展的并非规模,而是想象力。 

4、“活”的数据才有价值。 

大数据仿佛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誉,但事实上,在那些四处吹嘘自己拥有多么庞大用户数据的公司里,只有极少数能够把数据用起来的。 

数据的价值,与其分“大”和“小”,不如分“活”与“死”。巨杉和腾云天下、秒针系统等公司,都试图为数据做人工呼吸,使如今沉睡的数据“活”过来。

5、无物不可创新。

把意念控和九口山、宝贝计划放在一起的话,通常没人可以找到任何相似之处——前者以脑电波作为研究对象,后者着眼于纸张组装成本子或是儿童的教育。但是,一旦我们接受创新并非只是高科技,它最基本的属性是改变——源于使一切事物变好的动力,那么,你就很难下结论说:催生一个时新事物的意义一定高于改良一个古老事物。

相同,仅存在于一个信念——即,无物不可创新。事实上,这才是所有创新者的共同力量源泉。 

6、衣食住皆华章。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说,预估一个活了很久的行业再活同样的长度,这个结论通常不会错。 

衣食住就是适合的例子。它们有足够长的时间与空间,让消费者去反思与总结,带来的就是持续改进的空间。原麦山丘、豆果从食入手,尚品宅配、酷漫居、U+、铂涛从住里找空间,爱斯达则希望激光与三维定制能使服装焕发新生。 

7、淘金热中的铁锹好卖。 

过往的淘金热里头,既有一夜致富,也有过为此一贫如洗的。事后的意外结果是,卖铁锹或牛仔裤成了稳赚不赔的人生大赢家。 

如今,这也不是秘闻,而是可供选择的常备策略。有赞(口袋通)、明道、维天运通、钱方、UCloud、客如云、纷享销客、融360、环信都围绕着热门领域做工具。在商业世界,两点之间有时往往曲线最短。 

8、寻找木桶短板。 

即使是一只变化中的木桶,也并非每块木板同时加长的。寻找短板,往往是最显明而又最容易遗忘的做法。 

bong在手环热中强化算法和活跃点,CSG、乐行天下试图改变进化迟缓的交通工具,芬尼克兹将主业的推动结合在社会行动中,贯通云网以“指尖快递”切入建构于人海之上的快递行业,福云明盯着GoPro未介入的环节,它们本质上都是在寻找有待加强的短板。

9、设计即体验,反之亦然。 

设计与体验,是两个已被确认的未来普遍强化方向。许多成功案例表明,好的设计之所以被认为是好的,原因在于优化了整体体验。而越来越多以体验为抓手的企业,将会看到,设计是整体体验中起很大影响的部分。 

本文作者柯志雄是《快公司》(FastCompany)中文版主编。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柯志雄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