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使用Facebook的次数减少无损其重要地位

Managershare:Facebook用户精准完善的信息,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手机应用程序通常通过用户的使用频率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比如用户每月是否至少使用一次该服务。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有问题了。但这一标准并不适用于社交应用程序的鼻祖Facebook。

你也许会觉得这对Facebook也适用,因为最近的研究表明,Facebook的用户,特别是25岁以下的用户,使用该社交网络的频率日趋减少,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投入,注意力也渐渐转移到Snapchat、Instagram、WhatsApp、Pinterest等其他应用上。

市场调查机构GlobalWebIndex的研究人员对社交媒体的使用进行了极为全面的调查后,得出了以下数据:2013年,平均每位网民拥有4.7个社交媒体账户;到2014年,这一数量上升到5.2个。除了中国以外,全球大约有80%的网络用户都拥有一个Facebook个人网页,而且他们每年还在不断注册其他应用的账号(对于中国网民或2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每人可能有6个甚至更多的社交网络账户)。

GlobalWebIndex在自己的众多客户中,调查统计了谷歌(Google)、Twitter和雅虎(Yahoo)的广告部门数据。其首席执行官汤姆·史密斯(Tom Smith)介绍道:“我们在每一轮调查中都会发现,人们使用的服务要比上一次时更多。用户越年轻,使用的服务就越多。人们正被越来越多的服务所包围。”

这就给广告主出了一道难题,他们必须在各种数量不断增长、内容类型各异的平台上定位自己的目标群体。但是对于Facebook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因为Facebook通过登陆系统(Facebook Login,原名为Facebook Connect)牢牢掌握了用户的数字身份。

Facebook于2008年推出的Facebook登陆系统可让应用开发人员更轻松地交叉对照已经在Facebook上建立了连接的用户,同时还简化了用户登陆各种应用的方式,免去想出新用户名和新密码的麻烦。

据销售情报研究公司Lead Ledger的资料表明,现在最热门的软件和网站中,超过12%使用的是Facebook登录系统。这是手机应用中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登录系统,据2014年7月数字ID管理公司Janrain进行的调查显示,44%的应用程序用户首选Facebook登录系统,而首选谷歌ID的用户为37%。

Facebook很早之前就进入市场,因而其数字ID的普及程度基本上超过任何其他网络服务——远高于Google Plus服务,这让那些认为对不同应用间识别用户身份的工作应该展开更为有益的竞争的人非常懊恼。Twitter直到10月份才借助其Digits服务加入角逐,因此它也落后了一大截。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用户在使用其他竞争性应用,甚至因此减少了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而Facebook仍能胜出的原因所在。通过Facebook的登录系统,Facebook提供了能让广告商在不同平台上锁定其目标用户的仅有的几个移动广告网络之一。

从某方面来讲,对于广告网络来说,Facebook无疑要比雅虎Flurry或Google Analytics的前景更诱人。后两者均被应用开发人员放到了其应用的后端,而且不能总是识别出用户身份。而在使用Facebook登录系统时,用户不仅自动提供自己的姓名,还有自己的喜恶以及社交关系图谱。

史密斯说:“从广告角度讲,(在Facebook上的交互程度减少)并不一定是个问题,特别是对于Facebook目前的发展方向而言。你可以锁定使用不同应用的Facebook用户,而且你锁定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应用,而是可能在任何应用上出现的用户。”

随着人们逐步减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而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服务,Facebook能够在不同应用上追踪和识别用户的能力,将会变得愈发重要。在使用台式电脑上网时,广告商通过cookies对用户进行追踪,但在移动设备中并没有cookies的存在。只有像Facebook和Flurry这样的居于幕后的网络服务。

史密斯表示:“Facebook取得成功所需要具备的要素的性质正在改变。以前,它需要的是每个人都在Facebook上保持很高的活跃度。”

而在今天,如果用户在Facebook上变得越来越被动,只是在这个网站上浏览内容而不是发布任何信息,甚至干脆不再登录,对于Facebook来说也没有太大关系。如今重要的是,我们使用的其他应用中有多少是借助Facebook识别我们的身份。“人们花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越久,对Facebook就越有利,因为几乎没有别的公司能做到Facebook在移动领域能做到的事情。”(译 梅子心      校 陈岳林)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