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中国人对于那种物价暴跌、库存堆积如山、工厂倒闭、失业大量增加等等因为经济泡沫崩溃而产生的恐怖的经济现象,一直没有切身的痛感。新中国成立以来,并没有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唯一一次似乎听到经济泡沫脚步声是在2007年。2007年中国股市从6124点大跌到1624点后,金融泡沫大幅萎缩,大量闲置资本在资本单向自由化的半封闭环境下,纷纷涌向房地产。但即便如此,4万亿的刺激让中国经济病态亢奋至今,高烧不退必有后患,如果这一轮经济慢撒气撒不好,由房地产积聚起来的泡沫会否在破灭之后对中国经济产生知名影响是谁也不敢打包票的。

作者为原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客员研究员、日本法政大学经济学部客员教授。本文为节选。

迄今为止,市场经济运行的几乎所有动荡和波动主要都来自经济泡沫。经济周期决定于投资周期,而左右投资周期的需求异常变动的背后,又是经济泡沫在作祟。

历史上的经济泡沫

早在市场经济早期的1637年,荷兰商业投机引发的“郁金香泡沫”拉开了经济泡沫的序幕。欧洲人不再是为了养花观赏,而抢购这种从土耳其引进的花卉,几乎所有人都想在这种球茎价格的疯狂飞涨中一掷千金。

1634年底每盎司仅1.5荷兰盾的这种花卉植物,在1637年,一粒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冲到了相当于20吨黄油。人们纷纷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在三年后的1637年售价冲上6700荷兰盾。这笔钱相当于当时荷兰人均44年的工资,并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到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涨幅达到5900%。不是郁金香值这么多钱,而是人们觉得炒作它可以赚更多钱。

极端总是崩溃的开端,当所有人都感到危险的时候,泡沫在一瞬间崩溃。仅仅七天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下跌90%,一些普通的品种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混乱之下荷兰政府于1637年4月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所有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千家万户随之倾家荡产。

100年后,英国1720年的“海南公司”股票疯涨狂跌导致的泡沫崩溃,给了所有投机者一个教训:政府担保为背景的商贸公司也会破产。同年,“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破灭,也让无数人死于私刑逼债,或因负债累累而终死狱中。

郁金香泡沫300年后,有史以来最让人心惊胆战的美国1929年股价泡沫,也在瞬间坍塌。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辉煌使人们的收入大增,有了闲钱的人们开始骚动,金融投机市场的疯狂也悄然而至:在波士顿的工厂里,车间里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职员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股票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得克萨斯州的大牧场上,牛仔们通过接通电台的高音喇叭,一分钟一分钟地了解股票行情;当时美国的券商雇佣大批股票推销员在城市、乡镇向市民和农民兜售股票。为吸引更多妇女入市,这些券商还专门设立“女士专用接待间”,甚至配上免费美容室,使当时女性股民的比例增加到了20%。于是,将近一半的人把住房抵押贷款,争先恐后地冲进疯狂的股市,唯恐赶不上这般牛市快车。

当时,花旗银行董事长米切尔宣称:股票价格在美国的全面繁荣已经牢牢地扎下了根。计量经济学的鼻祖欧文。费雪说得更带学术味:股市到了永恒上涨期。费雪对股市绝对乐观的判断,致使他自己在那次股灾中损失了800万到1000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上亿美元。

那是一个全民“参赌”的狂潮,“人们不论男女,继续在这些不可或缺的实际因素上构筑一个投机的虚幻世界”。这一次人们炒作的不再是一种植物根茎,而是一种代表某公司所有权证明的纸—股票交易所的所有股票,不管它叫什么名字。

死神终于在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降临,开盘数分钟内人们已经紧绷了几年的神经开始断裂,当天就有160万股被抛出,股票不分优劣都成了烫手的山芋。华尔街股票交易所成了着了火的动物园,一片狮子和老虎的怒吼声,发了疯的人们彼此扭在一起,尖声叫嚷着自己股票的名字,就像在呼唤自己落水的孩子,没有“跌停板”的股市转瞬跌入万丈深渊。上午进去还是亿万富翁,下午出来就成了亿万负债翁。当天,有11位有名的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和投资者跳楼自杀,在整个大危机期间自杀者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

1929年大萧条后,美国推出了管控金融交易和股票市场的各种法规、法令,股票投机风险减小的同时,获利的空间也同时受到了限制。永远不甘寂寞的投机家们,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更具赌性的金融衍生产品,利用所谓的“杠杆”,放大金融交易的获利空间和风险。通俗地比喻,这种金融杠杆就像桥牌中的“加番”,20倍的杠杆就相当于桥牌叫了20次加倍。

于是,在金融衍生品及其杠杆的撬动下,美国“两房”的债券的风险也被放大了数十倍,以致“雷曼兄弟”这样的大型金融公司也无法承担如此被放大了数十倍的亏损。此后,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造成的社会恐慌所带来的“恐缩”,就成为2008年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三个世纪以来,经济泡沫这个魔鬼从“魔瓶”中被释放出来之后,就再也没有谁能把它收回。经济越发展、收入越是提高、人们的财富和预期财富越丰润,投机和泡沫也就越失控。泡沫推起的投机狂潮,一次次把国民经济拖入马里亚纳海沟。以至大约每隔十年就会在泡沫的涌动下爆发一次的所谓“经济危机”,成了马克思认定资本主义一定毁灭的依据。

泡沫破灭的后果

到底什么是泡沫?所谓经济泡沫,就是投机资本的大规模炒作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没有投机就没有泡沫;投机资本越庞大、越活跃泡沫就越膨胀。

这种膨胀类似于人体的浮肿,表面上臃肿肥胖,实际上是病态肿胀。例如,刚刚买下的一套价值100万元的住房,三个月后由于“吵房团”的炒作,价格涨到了120万元,差价的这20万元的部分(扣除其他价格上涨因素),基本上就是房地产泡沫。当然,在泡沫萎缩期房地产价格还会随之下降,如同1990年以后日本房地产价格的下跌。

那么,这些堆砌泡沫的钱,又是从哪来的呢?经济泡沫的每一分钱,无一例外都是来自过去的财富,是人们过去辛辛苦苦、“汗珠子砸脚面”积累的财富。当然,也包括用现有财产抵押后获得的贷款。任何经济泡沫都是真金堆砌起来的,绝非虚无飘渺、海市蜃楼。泡沫像空气一样虚无飘渺、来去无形完全是一种错觉。

当整个国家的经济泡沫疯狂膨胀到所有人都觉得“危险”的时候,泡沫就会坍塌,不论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还是房地产金融泡沫,都会如海滨“砂器”般顷刻瓦解。就像2008年金融风暴和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

区别只在于:2008年美国房地产金融泡沫的破裂,和1929年大危机一样,是由于引发了老百姓消费的“恐缩”(恐慌性需求萎缩),才爆发了经济危机。而1990年以后日本的泡沫崩溃,以及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价的崩盘,因为并没有最终导致“恐缩”的出现,也就没有陷入所谓经济危机。

物极必反。当泡沫冲到临界点之后,崩溃不过是一个时间早晚问题。此时,人们远离风险的心境远比冲进股市时强烈,就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逃离火场,上帝也挡不住。

泡沫崩溃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最大冲击,不是一般人在资产价格下跌中的损失多寡,也不是像“雷曼兄弟”那种百年老店的金融机构为倒闭欠下的累累债务,而是巨大金融动荡和大面积资产损失带来的社会恐慌所招致的“突发性有效需求萎缩”,此后才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泡沫崩溃的最坏结局。但并非所有泡沫崩溃都会引发经济危机。只要社会的大面积恐慌不出现、这种恐慌造成的“突发性有效需求萎缩”不发生,国民经济就会平稳过渡。就像1990年泡沫崩溃以后的日本,以及2000年纳斯达克股价暴跌后的美国。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郝一生
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