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挣得多,先得睡得好!

Managershare:忙碌到挤占睡眠时间,对工作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许多研究已经发现,睡眠时间过少的人做的投资决定也更差,同时还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睡得好才能有精神工作,这不是一个常识吗,真的犯不着麻烦专家,但是爱秀忙碌的职场人太多了,非得专家出马他们才听吧。

典型的胸怀大志的公司人士睡眠很少。他们通常在天还未亮时就起来了,工作到很晚,在凌晨两点仍在回复电子邮件。 

当然,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人。比如,已故英国首相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就以每天只睡几小时而知名。一些企业家和华尔街交易员似乎也跟风效仿。 

但如果你认为必须少睡觉才能出类拔萃,你最好三思而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夜好眠的人通常在工作中效率更高。相比那些试图凭着几小时睡眠和大量咖啡因完成一天工作的人,他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创造力也更强。 

医疗专家称,这是因为睡眠不仅可以使你的大脑休息。睡眠还可以使大脑进行重要的维护和复原任务。睡眠太少的人的大脑表现不及睡眠充足者。 

现供职于底特律医疗中心(Detroit Medical Center)、曾任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会长的巴德尔(Safwan Badr)表示,毫无疑问,睡眠不足会影响工作表现。他说,有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显示当你睡眠不足的时候,效率会下降。 

投资者们,留心 

投资者们也应该留意。许多研究已经发现,睡眠时间过少的人做的投资决定也更差,同时还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波士顿Brigham & Women's Hospital的睡眠专家蔡斯勒(Charles Czeisler)同意这种观点。他说:一晚上没睡会将我们的神经行为表现(即灵敏度)降低到法定醉酒的水平。他还提醒说,不仅是整晚没睡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以来一直睡眠过少也会产生类似的影响。 

新的研究也首次尝试将睡眠时间与赚钱之间的关系数据化。吉布森(Matthew Gibson)与施雷德(Jeffrey Shrader)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经济系的研究人员。吉布森与施雷德将工资数据与美国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所做的美国人时间使用调查(American Time Use Survey)中的睡眠数据进行了对比。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对于睡眠时间过少的人来说,长期平均睡眠时间每增加1小时,工资便会增加16%,这种增幅相当于返回学校重念一年多书的效果。 

专家们说,成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平均为8小时。有些人认为不需要太多睡眠时间也可以保持同样的生产力,但是蔡斯勒说这当中许多人是在欺骗自己。蔡斯勒说,大致上来说,每晚只需5个小时或以下睡眠时间的成年人比例几乎“为零”。 

我们很容易被蒙蔽。研究发现,疲劳的专业人士仍能应付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例如开会、看懂报告以及执行日常的工作任务。 

现代企业经常要求重要员工减少睡眠,要求他们长时间工作,而且到夜里很晚都要确保联系得上。但睡眠减少会损害高层次大脑机能。 

研究人员表示,当我们处于疲劳状态时,我们的思维很难有创新性,也很难做出创新性的举措,我们的思维也很难适应新信息或学习新课程。当遇到捉摸不定的情况时,我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还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更容易发怒,也更难和别人相处。 

一个例子。1999年,英格兰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哈里森(Yvonne Harrison)和霍恩( James Horne)测试了睡眠不足对一小组健康年轻人的影响。这些参加测试的人要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复杂的商业环境下的任务以及一些重要的阅读任务。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睡眠不足的人在阅读方面还能跟得上,但到复杂游戏时,他们的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 

“从众心理”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名职业白领,睡眠不足也许不会让你被解雇,但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使你失去升迁的机会。这也许还有助于解释华尔街经常出现的“从众心理”。 

即便我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事需要创新和创造性思维的工作,我们却睡得越来越少。 

专家称,我们的睡眠要远远少于我们的祖父母一辈。蔡斯勒博士说,有20%至30%的工人一周中每晚的睡眠时间少于六小时。他称五十年前这一比例大约为2%至3%。 

专家们将此归咎于电灯、闹钟,以及现在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 

蔡斯勒博士警告称,根据定义,如果你需要闹钟把你叫醒,你就没有获得充足睡眠。一些病人告诉他,他们将智能手机放在床头柜上,以便睡前最后一刻和醒来的第一件事可以查收邮件,夜里醒来的时候也可以看看邮件。 

他的结论是:这太疯狂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