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一艘太空船在加州的莫哈韦沙漠试飞时坠毁,一名飞行员丧生,另一名受重伤。这艘太空船是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即将在明年承担载人太空旅游项目的“太空飞船二号”,首位游客本来将是维珍航空的所有者,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

维珍银河公司的这一项目是全球最早的太空旅行项目。该项目已经推迟数年,还出现了引擎问题并面临了其他技术方面的挑战。该项目比其他竞争对手经历了更广泛的测试,在硬件和地面设施方面投入资金也最多。

就在“太空飞船二号”坠毁之前,10月28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瑞斯”号火箭在弗吉尼亚州的瓦勒普斯岛发射升空后6秒发生爆炸。它搭载的天鹅号货运飞船也炸毁了。该飞船装载有约2.3吨补给物资和实验器材,原计划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送货任务。天鹅号坠毁是美国商业飞船执行国际空间站送货任务以来首次发生灾难性事故。

这成为私人企业在商用太空运输市场遭受重创的一周——美国所有的航天飞机2011年退役以后,美国的轨道科学公司、英国的维珍航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还有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等私人企业都执着地投身于太空运输这一市场——目前全球共有800家航天事业公司,竞争异常激烈。

私营企业领跑太空市场

1961年,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上提到:“让我们联合起来去探索星球,治理沙漠,消除疾病,开发海洋深处,并鼓励艺术和商务。”

美国人探索太空从来不缺雄心壮志,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宇航员在太空漫步这一场景给无数在那个时代出生和成长的孩子种下了根深蒂固的科技基因和“太空梦”,从乔布斯、贝索斯到马斯克都是如此。

但从2000年开始,作为主导和管理民用太空技术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被削减大笔预算经费。为了避免航天丧失优势,2010 年 6 月,奥巴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表了关于重新定义 NASA 使命的演讲。他提到了“商业载人计划”(Commercial Crew Development),宣布将依靠私人公司打造未来的航天事业。虽然这是美国政府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却为航天产业的商业化打开了大门。

事实上,NASA过去也是将任务分包给私营企业的。比如,波音及马丁洛克希德公司从国际太空站项目开始就参与设计和建造每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甚至成为主要合约商——但它们担任的都只是承包商的角色。而且,这两大巨头组成的“太空发射联盟”形成了垄断,这也导致每次发射平均报价高达4亿美元。从某个角度看,这是美国的太空发射在中国和俄罗斯等竞争对手面前逐渐失去商业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以目前该市场的发展看,私人企业最终将会主导载人飞行的计划。因此,无论是天鹅号爆炸,还是“太空飞船二号”的不幸事故,民营公司进入航空市场的大方向应不会逆转——NASA最近又跟波音及SpaceX两家公司签订高达68亿美元的太空合约。

究其原因,民营化企业能激活市场,增加管理效率,优化研发成本。就像伊隆·马斯克的SpaceX,它与NASA臃肿繁复的官僚主义截然相反。SpaceX专注在对太空飞行载具降低成本——是全世界唯一有能力从近地轨道回收航天器的私人公司。SpaceX将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站的成本只需2000万美元,而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的一个座位收费高达7000万美元,两相比较,私营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立现。

而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公司则是首个打造“商业太空旅游”项目的公司,据说已经有至少500人购买了维珍的每张20万美元的船票,其中有写出《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麦当娜,当然还有维珍公司的老板布兰森本人,甚至还有来自中国的两三位神秘人物。

有了这些有着执着梦想的企业家的参与,航天市场变得更激动人心和更为多元化了。

“疯狂科学家”马斯克的太空梦

 2014年8月20日,马斯克的SpaceX完成了新一轮2亿美元的融资。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航天器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00亿美元。公司上一轮融资是在2012年,当时估值在40到50亿美元之间。

马斯克是谁毋须多言,他所创建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已经家喻户晓,但他几乎同时创立的 SpaceX却鲜有人知。

2002 年 6 月,马斯克出资 1 亿美元创立 SpaceX。马斯克从小就对太空很感兴趣,并且相信人类可以克服引力去到更远的星球——他曾经不止一次说自己去世后希望埋骨火星。大概是冷战时期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航天技术一直很“高大上”。但经过 80 多年的发展,这门技术早已不再神秘:材料学的进步降低了技术门槛;互联网上能免费获得很多过去保密的设计图纸——所以 SpaceX 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用成熟的技术打造出市场上价格最低廉的商用航天器。

SpaceX 的首款产品是猎鹰 1 号(Falcon 1) 火箭,NASA 向其开放了技术——猎鹰 1 号每次发射只需 670 万美元,这也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首枚猎鹰 1 号的发射算不上顺利,2005 年 9 月 12 日最初的发射因火箭着火取消,之后一再的延期,到 2006 年 3 月 24 日才首次发射。但结果却是升空 25 秒后火箭损毁,发射失败。

一直到 2008 年 8 月,SpaceX 的前三枚火箭发射全都失败了,连马斯克都承认 2008 年是他一生中最难的一年:恰逢经济危机,投资人全都紧紧捂住了钱包;特斯拉和 SpaceX都濒临破产;马斯克本人也在闹离婚。马斯克回忆说,2008年,自己有天早晨起床,想起诸多烦心事,眼前一黑,“那真是非常非常黑暗的日子”。

如果火箭发射第四次失败,那一切都完了。但好在 2008 年 9 月 28 日,猎鹰 1 号终于成功升上太空,这也令 SpaceX 成为首个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私营企业。几周后 NASA 打来电话,同意和 SpaceX 签订一笔 15 亿美元的订单。

获得 NASA 的资金后,SpaceX 开始研发猎鹰 9 号(Falcon 9)运载火箭。猎鹰 9号大量使用了新技术,从而大幅降低了火箭的结构质量,这样就能比竞争对手运送更多货物。猎鹰 9 号的近地轨道最大运力达到 10.45 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中国长征 2F 的 9.2 吨。而且它的单次发射费用约为 3500 万美元,报价约在 5000 万美元——这个数字比原本“良心价”的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费用还低。

猎鹰 9 号于 2010 年 6 月 5 日首次升空并取得了成功。之后,SpaceX 研发的天龙号飞船(Dragon)使得载人航天重新成为可能。2010 年 12 月 8 日,猎鹰 9 号火箭把第一艘天龙号飞船成功送上太空,并在绕地球轨道两圈后安全降落。2012 年 5 月 22 日凌晨,猎鹰 9 号火箭把天龙号飞船送到预定轨道,运往国际空间站。3天后,天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成为有史以来首艘造访空间站的商业飞船。此后,天龙号进入实质性的商用发射阶段,开始向国际空间站批量运输补给物资。SpaceX 的领先幅度如此巨大,位居第二的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号飞船在2013年才进行了首次发射。

SpaceX还希望通过重复利用火箭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发射火箭在返回地球时通常会掉入大海并摔成碎片,而SpaceX一直在自己的航空器Falcon 9上测试起落架,该航空器很快会告别水上降落而采用陆地降落的方式——它计划在2018年前完成35次或更多发射。

贝索斯用“蓝色起源”探索太空

无独有偶,就在马斯克创建SpaceX的前后,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也心怀太空梦想。

2000年,就在亚马逊不断与对网络公司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奋力抗争时,贝索斯的资产也在不断萎缩,从原来的61亿美元跌到了20亿美元——就在这时,贝索斯又秘密创立了另一家全新的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它致力于宇宙探险,并在华盛顿州注册。

贝索斯从小就对宇宙着迷。在他的高中毕业典礼演讲词里,他引用了《星际迷航》的片头语:“宇宙是最终的边界。”他还在这个演讲里讨论了如何通过在轨道空间站上创建永恒的人类居住地来拯救人类。贝索斯高中时的女友后来对记者说:“他赚这么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太空。”

尽管试图保持太空实验室的秘密,但其实亚马逊的很多同事都了解贝索斯的理想。2002年时,贝索斯列了一个书单,在亚马逊上公开发表,这些书包括《空间飞行器的历史》、《稀土:为什么复杂的生命在宇宙中难以生存?》等等。但是和马斯克不同,贝索斯在探索太空技术上非常低调——这不像在做生意,倒更像贝索斯本人在不断靠近内心的梦想。

2003年前后,记者们最终发现了蓝色起源,据说,该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在太空创建一个人类永久居住的地方。为此,贝索斯还在德克萨斯州购置了土地,到2005年,他拥有的土地达到了29万亩,是整个罗德岛的三分之一,并且宣布了建立宇航中心的计划。

2011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贝索斯说“蓝色起源”的目标是压低太空旅行的成本,并提高技术的安全性。但这一公司工作进展之缓慢确实超出了贝佐斯和他的火箭科研人员当初的想象。2011年,“蓝色起源”的实验飞行器爆炸,在天空产生了一个大火球。贝索斯在“蓝色起源”网站上的博客中写道:“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但我们当初就想象到了它的困难。”一年以后,公司成功研制了宇宙飞船的乘员舱逃生系统,这项实验得到了美国宇航局的两笔资助,约合2500万美元,用来开发人类太空飞行的相关技术。

贝索斯从不允许公众和媒体去他的宇航中心参观,他把自己和“蓝色起源”看成了人类数个世纪关于太空梦想的组成部分,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这一使命。即使当亚马逊生意遇到挫折的时候,贝索斯也一直在为“蓝色起源”招募更多员工,以最高效的方式、最快捷的路径来合理分配他的时间,以完成所有的任务。贝索斯给“蓝色起源”设计了一枚纹章,并用一个拉丁文名言“Gradatim Ferocite”来命名它,意思是“循序渐进,勇往直前”。

Managershare+观点:“循序渐进,勇往直前”——这几个词也真实地刻画了这些探索宇宙奥秘的企业家的核心价值观。仔细想想,这些企业家的共性很大。无论在其他行业的成就如何,他们多数人在童年时便目睹宇航员们探索太空的壮举,也亲历了航天史上的种种挫折——这种使命感贯穿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对这群人来说,只要坚持不懈向着不可预知的目标进发,终究会取得成功,挫折只是暂时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切既是一个科技企业的商业目标,也是人类对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的渴望。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本文属 @经理人分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