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对胖东来幸灾乐祸?

周一到办公室开会,见缝插针打开微信圈,竟然被“胖东来”刷屏。因为这家河南本地的超市可能要关店了,所以不少人在感慨:奇葩企业是自作死不可活啊,看看,果然吧!倒闭了吧!刷屏数最多的是一篇题目为:“胖东来倒闭了,曾以他为榜样顶撞我的员工,你们过得好吗? ”的文章。

先是为自己居然不知道胖东来狠狠羞赧了一番,继而对文章中把胖东来对待员工的方式定义为所谓的“情怀管理”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居然在中华大地还有这样的公司?第三就是对写这个文章的人产生了深深的好奇:是有多么幸灾乐祸,才这么着急发一篇让人不由产生一种作者在叉腰骂街小人得志的不适心情的文章?

后来找了半天这个文章的作者竟然没找到,猜测有二:

一是作者本来就不怎么知名,虽然文章中暗示自己曾经当做老板,不过就冲文章所表达的价值观和思想,这种老板成功的概率会比乔布斯复活还难,所以大家在转发时竟然不约而同的忽略了作者。真是该为其大哭啊。(借名火一把都不行,你们太坏了!)

第二猜测是,这么恶心人的东西,就算是略有点名气的成功企业家,只为了爱惜自己的羽毛也该匿名发出来。

当然,我更相信第一猜测,因为怀揣这种觉悟,并且不知道藏起来自己袍子下的虱子,还这么勇敢的“直抒胸臆”,无论怎么想,情商和智商好像都不够混到“企业家”行列,更别说有点名气了。(哦,作者倒是具备走一条自黑道路出名的捷径。)

所以后来一位同事说,这莫不是胖东来的炒作?不然之前,好像也没多少人知道胖东来这个做超市的企业?而且,还是那么特殊的一家企业?

如果是的话,不得不说这个炒作太高明了。就因为被刷屏,特意翻看了好几篇写胖东来“奇葩”之处的文章。

奇葩之处如下:

一个做清洁的女工一个月工资2200元,三险一金,是整个河南省打扫卫生女工工资的三倍;

中高层干部,一人一辆车,一人一栋别墅;

提倡员工不准加班,6点下班必须离开公司,谁要是出现,抓住一次罚款5000元;

每年强制休假四周天;

每周二闭店,春节从除夕到初四也闭店休息,全年闭店3个月;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商圈,拿出近6000平方米使用面积建员工的健身、娱乐、洗浴中心,各类设施配备都是最好的,iPad、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以方便没有客人时员工坐下休息,听听音乐,消磨时光。

总结来说,就是太把员工当回事儿了!

这么一总结,那篇幸灾乐祸的文章好像也没那么可笑了。因为在中国,老板要的首先要保证的是权威、权力,员工该做的首先是知道自己的本分。员工的所得必须在老板满足了自我需求后才有可能实现。员工得到的工资之外的东西叫做“福利”,这是一种带有恩赐性质的称谓,换句话说:老板不给,天经地义,老板给了,赶紧感天动地。说到底,中国有很多怀抱了一颗“君王心”的老板,觉得自己掌握着手下人的生死大权,恨不能每天等着员工三呼万岁,员工们还想要啥自行车。

再简单点儿说:在中国,不少老板根本没有真心诚意把自己的员工当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人。员工?最多是工具,甚至有时候老板们会觉得员工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企业的奴才才对。

在我的微信圈里,也有几个还算是有点家底儿的企业老板,他们(大多是制造业老板)也乐不滋的转了这篇文章,虽然评论没有那么恶心,但是基本也是对胖东来这种管理方式不屑一顾的态度。

怎么让员工们更听话,怎么压榨更多剩余价值,怎么避免员工偷懒,怎么鞭策员工多干活,怎么让员工少揩点油,是大多数老板们日思夜想的重中之重。管理类书籍长期畅销的版本都是如何对员工洗脑的哪一类,比如“把自己当做公司老板那样工作才能成功”这类已经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毒药的东西。

中国南方以前把工厂流水线上的员工叫做“打工仔”、“打工妹”。虽然坐办公室的员工,称为高级一点,叫做什么领。但是不管是镶了金边,还是嵌了钻石的领子,都不是一件正经衣服,永远没办法单独出场,跟被叫做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个是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冰冷物体而已。

胖东来在后一天发信息辟了谣,说没有网络上说的那样要倒闭了,胖东来活的好好地。虽然这个消息并不能证明胖东来那一套多么成功,因为在之后的网络上,分析胖东来面临“巨大挑战”的文章也不少。而且仔细揣摩,胖东来的一些做法也一样经不起推敲,比如规定每周必须跟父母吃一次饭,每月 必须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一次等等,其实也是另一种“家长”作风的体现,是另一种“简单粗暴”的表现方式。

但是至少是给了那些着急出来表达自己幸灾乐祸看笑话情绪的人一巴掌。

在中国即将,或者说已经没有人口红利的时候,嘲笑胖东来对待员工的态度,实在是一种自己尾巴着火还在笑别人钻火圈的举动。在中国珠三角、长三角每年都大喊“用工荒”的时候,至少胖东来从来不缺人。胖东来招50个女工,报名5000个。

当然,这种单纯以“高待遇”来招工的做法,并没有多么高明,也并不代表胖东来就更懂得尊重员工。但是至少这一举动在向其他企业说明:所谓用工荒,其实还是“钱荒”。

那些有着“君王”心态的老板们,也并没有太多值得批评的地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也是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的30多年。供求关系的转换,决定着市场各个资源的配置情况。在“人”这一资源供大于求的时候,企业要求老板们像对待宾客一样对待自己的员工,也是苛求;但一旦供求关系转变,那些仍然当自己是“君王”的老板终究会被市场教育。

无论如何,21世纪已经过了十几年了,居然还有人对“善待员工”这么冷嘲热讽,实在是让人对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寒心。当然前提是这个作者算是企业家。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李强
来源:转载